台美中70年歷史糾葛》美國對台政策的「去中國化」:川普政府推動台美關係正常化

2019-10-03 21:30

? 人氣

已退休的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亞太安全研究員簡淑賢(Shirley Kan),對國會在《台灣關係法》條文的討論與立法過程做過深入研究。她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國會制定《台灣關係法》的目的是為了要維持美台政府與政府之間的接觸,如果沒有這個法律基礎,雙方原有的接觸、合約與各種協定、所有美台之間的往來將無法持續,因此「為了美國國內的目的,為了我們的法律,台灣被以一個國家的身份來對待」(for US domestic purposes, for our laws, Taiwan is treated as a country)。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簡淑賢撰寫過《中國/台灣:「一個中國」政策的演變-華盛頓、北京與臺北的重要聲明》報告以提供國會作為政策參考。她說,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民黨退守至台灣後,過去70年發生許多事,台灣從日本殖民地到被國民黨佔領和統治,沒有人知道台灣會如何發展,「沒有人真的去問台灣人民他們要什麼,他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國家。」

因美台斷交而憤怒的臺灣示威者衝擊從華盛頓抵達臺北的美國代表團成員乘坐的黑色轎車 (1978年12月28日)。(AP)
因美台斷交而憤怒的台灣示威者衝擊從華盛頓抵達臺北的美國代表團成員乘坐的黑色轎車 (1978年12月28日)。(AP)

她說,美國在這段期間看到共產黨的中國大陸有許多自由化(liberalization),但也有許多對自己人民的壓迫。另一方面也看到台灣的經濟和政治自由化,但也受到專制政權的壓迫,國會希望透過《台灣關係法》的條文來促進台灣人權民主發展,台灣人民能享受更多的政治自由(freedom),朝現代化、自由、民主和繁榮的方向發展,也正是美國想要支持的典範。

簡淑賢認為,蔣經國領導的國民黨後來會做出讓台灣自由化的戰略決定,有很大的原因是受到來自美國,尤其是美國國會的壓力,「他們知道必須給人們自由,領導層知道他們別無選擇。」

簡淑賢說,美國國會一向希望台灣能夠自由化、民主化、更加繁榮,「台灣人能夠不受中國控制,讓他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

如何在一中政策下確保台海和平?

已故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主任容安瀾(Alan Romberg)在他2003年出版的《懸崖勒馬》(Rein In at the Brink of the Precipice: American Policy toward Taiwan and US-PRC Relations)一書中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主權不可分割的堅持,以及台灣的相反主張,為美國政策帶來矛盾,其中的核心議題,就是北京所堅持的「一中原則」,對北京而言,統一是中國的內政,但在美國的政策下,這卻被視為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這是兩岸和平統一的最大阻礙,因此「只要美國能正確看待主權問題,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自然解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