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選擇題與惡的距離

2019-10-21 05:50

? 人氣

作者認為,選擇題本來只具有鑑定的功能,不宜作為競爭工具。(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認為,選擇題本來只具有鑑定的功能,不宜作為競爭工具。(資料照,顏麟宇攝)

以前的中、小學考試,有哪些題型?答案是:通常每種考試一定都有是非題、選擇題、填充題與問答題;此外,數學、物理與化學科還有計算題,數學科還有證明題與作圖題,國文科當然還有作文。各種題型有各自的評量功能;不同的觀念與題材要用不同的題型來評量才適當。總之,選擇題只是一種不太重要的題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在1970年前後,電腦開始普遍使用;說是計算機閱卷要比人工閱卷來得客觀公平,於是根本改變了學生的評量方式。

早在四十多年前的1975年8月,刊登於《科學月刊》的一篇評論就表示憂心:「大學聯考多用選擇題,原無可厚非。但是因為目前的中學都以升學為教育目標,所以,既然大學聯考用的是選擇題,各級中學也就爭相仿效,以致平日大小考試多以選擇題來代替填充題、問答題、說明題。各補習學店更是到了非選擇題不出的地步,甚至還專門講授『如何選擇』的『考試學』;坊間大量充斥著用選擇題方式來輔導複習的書籍。我們不難想見這種教育方式的後果:將來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思維組織能力一定較差;對於一個問題,他很可能講不出然與所以然來,但如果拿選擇題給他做,他可以取得高分。……

這種教育方式的流弊,現在已經漸漸顯現出來了。例如,從我所接觸到的大學生,我發現他們的數學、物理……各科的習題或考卷,多半寫得零亂而破碎,國文、英文都不通順,思路也不清;嚴格地說來,是不知所云。考其原因,他們在中學時,數學多已不做證明題,物理、化學也不做問答題。我深深地為這件事擔憂。……」

時隔四十多年後的今日,一整代過去了,景況如何呢?當時選擇題教出來的學生已經成為教師。許多教師卻已經喪失出題的能力,他們習慣採擷補習班準備的題目;學生則普遍不會論述;他們很會面對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在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時,則常茫然不知所措。當局成天推行教改,到底知不知道,我們學生的讀寫能力已經下降到不忍卒睹的程度?即使是文科的大學生在答問答題時,都常字不成句,句不成文,文不成章。這樣的學生也許會如教育當局所期望,有「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能期望他將來有大作為嗎?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成立迄今已逾三十年。當1992年該中心提出《我國大學入學制度改革建議書》時,主要的建議是「改良式聯招」。其中要點是,大部分學生的入學管道要經過兩階段考試——第一階段的「學科能力測驗」主要為選擇題,用意在初步篩選;第二階段的「指定科目考試」則注重申論題(或證明題),用意在選才。當時的設計曾充分注意到,要防止選擇題的流弊。

然而,後來的大學入學制度歷經「教改」的蹂躪,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改良式聯招」早已被「申請入學」取代,「指定科目考試」式微,而「學科能力測驗」成為入學考量的主流,選擇題的題型獨領風騷。考察外國的大學入學考試,則有些國家如法國與印度,全是申論題,從未見過選擇題。中國大陸與香港從來就有相當比率的非選擇題。美國的學科性向測驗(SAT)本就有申論題的設計,如今更在發展短文題(SAT Essay)。臺灣目前可能是全世界最側重選擇題的地區。能不叫人驚奇而悚然!

20160701-SMG0045-004-2016年大學指考登場。(顏麟宇攝).jpg
作者認為,大學入學制度歷經「教改」的蹂躪,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圖為參加大學指考的學生。(資料照,顏麟宇攝).jpg

這使人想起,當年林則徐在鴉片戰爭前給道光帝的上書,其中有一段名言:「鴉片流毒於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選擇題與升學掛上鉤之後就好比鴉片!且仿照林則徐的名言呼籲:「選擇題流毒於教育界,為惡甚巨,限制當從嚴;若猶淡然視之,是使數十年後,臺灣幾無可以思辨之人,且無可以論述之才。」

其實豈止流毒於教育界?若大部分國民缺乏論述能力,我們將如何建構健全的「民主」政治?如何在國際間面對艱難的挑戰?

選擇題本來只具有鑑定的功能,不宜作為競爭工具。它一旦與升學掛鉤,套句流行的術語,它「與惡的距離」就愈來愈近了。然而若為各級學校招生試務著想,適當比率的選擇題或屬必要之惡。那該如何抉擇呢?我們應限制選擇題只用在以下幾個場合:一、關於基本能力的初步評量或鑑定;二、招生的第一階段篩選測驗;三、自我學習的診斷。

我們欣聞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最近宣布要在「學科能力測驗」中增加非選擇題的比率。我們殷切期望:一方面國文及英文考科應增加作文的比重,另方面在大學端的第二階段招生應該也要注重考察學生的論述能力;而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更應該開始注重研究問答題的評量標準與方式。大學裡的教授們當然更應該積極尋求補救,而不是也拿選擇題來敷衍。

更期望有像林則徐類的人物擔當教育部長或行政院長,登高疾呼,力挽選擇題當道的狂瀾。

*作者為《通識再現》主筆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