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仲專欄:共軍新兩棲攻擊艦改變登台戰術

2019-10-04 06:50

? 人氣

中共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舉行下水儀式,將有助提升共軍登陸作戰能力。(取自微博)

中共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舉行下水儀式,將有助提升共軍登陸作戰能力。(取自微博)

趕在中國大陸十月一日慶典的前夕,中共首艘自製的0七五型兩棲攻擊艦,於九月二十五日在上海舉行下水儀式。從數據上來看,0七五型兩棲攻擊艦長約二五0公尺,寬約三十公尺,滿載排水量約在三萬五千噸至四萬噸之間。這型艦擁有寬敞的塢艙,可搭載氣墊登陸艇,運送大量的士兵、步兵戰車、兩棲突擊車與主力戰車等進行登陸作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共軍登島受限於空中投送能力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該艦還有一座長度至少為一五0公尺的機庫,最多能搭載二十八至三十架直升機,且甲板能讓四至六架直升機同時起降,執行空中機動或垂直突擊登陸任務。相形之下,自二00七年起開始服役,迄今已有六艘在役、另有兩艘在海試與舾裝的0七一型船塢登陸艦,就只能搭載最多六架直升機,並讓兩架直升機同時起降。換言之,未來這批至少三艘的兩棲攻擊艦服役後,不僅會大幅提升共軍以直升機對台灣進行垂直登陸的能力,更意味著共軍未來對台灣實施「聯合登島作戰」時的戰術戰法也將隨同調整。

現階段共軍若要對台灣實施「聯合登島作戰」,受限於運輸機與直升機空中投送能力的不足,主力還是只能循傳統的兩棲登陸模式上岸。至多在實施兩棲攻擊時,以運輸機或直升機將少量部隊投擲在我軍防線後方,協助搶灘部隊突破岸上守軍防禦,或阻止我軍部隊增援。

但傳統兩棲作戰所需登陸場的正面與縱深較大,對海岸地形、水域、水文條件與登陸場後方地形等,都有頗嚴格的條件。若再將登陸區與台北的距離,和攻擊區後方要有若干適合空降或直升機機降的登陸場等因素考慮在內,則台灣本島合乎條件的地區極為有限。而這少數地段,同樣也是國軍防衛作戰的重點區域,並早已圍繞這些區域規畫相關的防禦體系。

中國075型兩棲攻擊艦效果圖(圖源:@西葛西造艦軍事CG)
中國075型兩棲攻擊艦效果圖(圖源:@西葛西造艦軍事CG)

「全方位、全時域、全空域」登陸

換言之,現階段共軍若要對台灣實施聯合登島作戰,不僅在攻擊區選擇上很難獲致奇襲效果,也將一頭撞上我軍抗登陸防禦體系的重點,難以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

為突破前述限制,共軍近年已開始研究「從不同方向、不同地域、採用不同登陸方式」,對台灣實施「全方位、全時域、全空域」登陸。共軍認為這個新戰法「具有較好的隱蔽性,可更快速超越守軍所設下的障礙,在守軍預料不到的時間和地點」,實施全縱深的登陸。而實施新戰法的重要前提,就是必須具備能執行大規模空中機動作戰的部隊,和大量的各型直升機與相關支援設備。

空中機動作戰能力的強化,是共軍此次軍事改革的重點。在陸軍集團軍從十八個縮減為十三個時,陸軍航空部隊卻進行擴充,從軍改前的七個陸航旅、五個陸航團,擴充為至少十五個陸航旅與空中突擊旅。每個集團軍所轄航空旅,也定期、頻繁地與集團軍所轄特戰旅,共同執行空中機動作戰與垂直突擊的演練。就連隸屬空軍的空降兵軍,也開始演練搭乘直升機進入戰場的空中突擊作戰。

隨著0七五型兩棲攻擊艦的加入,日後共軍就能以自製的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加上若干由商船改裝的直升機平台,編組可從海上對台灣發動空中機動作戰的攻擊群。除了以直升機搭載地面部隊,也可從海上對台灣東部我軍戰力保存區,例如佳山基地等發起攻擊。此外,也能和從中國大陸陸地出發的空降兵力、直升機機降兵力,及搭乘氣墊登陸艇等特種運具,實施「岸對岸」登陸攻擊的部隊協同,直接將兵力投送到海岸線後方選定的戰略要點,並立即發起攻擊。

在攻擊過程中,則由第一線部隊透過戰場共同圖像與即時數據傳輸等資訊化設備,直接呼叫遠距精準火力與海空軍支援,來彌補重型火力的不足。一旦成功拿下某些港口,就可讓海軍制式運輸船艦或商用滾裝貨輪所載運的重型地面部隊與物資登陸。

因應新戰術,我方所需兵力大增

若共軍採取傳統的兩棲攻擊,則我軍也許只要動用少於十萬人的兵力,防守不到二0%的重點海岸即可;但當共軍有能力按照新戰法發動攻擊時,則我軍就必須防守將近八0%的海岸及後方要點,所需兵力將遠超過我軍常備部隊的總數。更嚴重的是,既有防衛計畫中的陣地設置、防禦方向、火力指向、部隊機動與待命位置等都需重新調整,大幅增加我軍防衛作戰的困難度。

此外,0七五型兩棲攻擊艦有足夠空間,可安裝相關的指管通情設施,擔任某指定區域聯合登島作戰的海上機動指揮部,直接指揮在空的戰機、戰鬥直升機、運輸直升機與無人飛行載具(UAV)執行任務;也能將目標資料鏈傳至福建沿海的遠程火箭砲與地對地飛彈部隊,對攻擊區四周實施火力阻絕,增加突擊部隊的成功功算。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700期,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揭仲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