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觀點:漢賊不兩立種下一中苦瓜 如今只能嘗苦果?

2016-10-20 07:00

? 人氣

「中華台北」的奧會模式,成為台灣參與國際的重要模式。圖為行政院長林全出席中華代表團返國歡迎餐會會。(陳明仁攝)

「中華台北」的奧會模式,成為台灣參與國際的重要模式。圖為行政院長林全出席中華代表團返國歡迎餐會會。(陳明仁攝)

2009年起,台灣被納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國際衛生條例》(IHR)的運作,2009年7月,台灣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下的《政府採購協定》(GPA)。同年起,台灣連續幾年都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邀請,由衛福部部長以Chinese Taipei名義、觀察員身分率團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2013年我國民航局42年來首度獲邀率團以理事會主席特邀貴賓(guests)身分出席第38屆「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留意上述國際組織參與成績表發布的時間,不難發現,這份成績單是和兩岸關係改善,連結在一塊兒的!這是馬英九政府外交休兵政策所結的果,也是兩岸和平紅利的一部分,雖不滿意,勉強可以接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今日參與國際組織困境,源於當年的作繭自縛,源於當年的堅持漢賊不兩立所衍生出來的「一個中國」原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當年台灣種下了苦瓜,如今,就得概括承受吞下這苦瓜。歷史既然不能重寫,台灣今天也沒辦法跟國際社會說:「1971年的決定不算數,重來!」如今的台灣,只能從迷霧密布的叢林中,耐心地找尋出路。弔詭的是,如今,台灣若想重新回到聯合國,若想參與各項國際組織,解套之道,怕還是得從「一個中國」的原則裡去尋求,至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台灣必須持續與大陸和解,盡量拉長兩岸享受和平紅利的時間,用時間換取台灣在國際間的空間。

衛福部長林奏延今年5月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演說並發表演說(YouTube)
衛福部長林奏延今年5月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演說並發表演說,明年能否順利成行還在未定之天。(YouTube)

台灣參與國際 要設想兩岸與國際都不反對的方案

在現實環境裡,台灣沒有條件與中國抗爭,更沒有籌碼向中國挑釁,台灣要想成為國際社會與國際組織的積極參與者,必須用更長遠的眼光和耐性,尋求一個兩岸與國際社會的要角都能首肯或不反對的「解決方案」。

台灣在參與國際組織的長期挫敗,使得許多人產生了莫名的焦慮感,因而有許多人病急亂投醫,或是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或是主張台灣應成立新而獨立的國家,或是主張台灣應用新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有人乾脆說自個兒是日本人....。衡諸國際現實,這些主張大抵都僅止於口號、理想、幻想,並無實現的可能性,這類的主張一旦轉換為行動,甚且還可能危及台灣在其他國際組織中的現有會籍與參與,失之東隅,且無法收之桑榆。

目前台灣除了聯合國及相關組織,以及若干非關聯合國但我國主動退出的國際組織(如國際刑警組織 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簡稱 Interpol)以外,在許多國際組織裏仍然擁有會籍,或有積極參與的身分。

根據外交部網站的資料,我國目前在37個國際組織裡擁有正式會籍,並以觀察員等身分參加了22個國際組織。在37個擁有會籍的國際組織裡就包括了「亞太經濟合作」(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亞非農村發展組織」(African-Asian Rur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AARDO)、和「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等國人孰知的國際組織。至於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的22個國際組織包括了「國際度量衡大會」(CGPM)、「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糧食援助委員會」( FAC)、「中美洲暨加勒比海盆地國會議長論壇」(FOPREL)、「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等,多是國人不太孰悉甚至從未聽聞過的。

無論是正式會籍還是觀察員身分,台灣參與上述這59 個政府間的國際組織,都是依循奧會模式,以「中華 台北」或「台澎金馬經濟體」的名義加入。沒錯,中華台北也罷、台澎金馬經濟體也罷,都很彆扭,不像是個正常國家的名稱。關於奧會模式、關於中華台北,也是個很長的故事,對錯曲直,暫且不論,咱們還是得概括承受。至少,在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的這許多年,藉著中華台北,藉著台澎金馬經濟體,還能參加奧運和許多國際運動賽事,還能參加許多恐怕連立法委員都搞不清楚的國際組織,還能追捧幾位台灣之光,也還能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

與其為名稱徒勞無功 不如在既有組織中成為亮點

不錯,沒人喜歡「中華·台北」這樣怪裡怪氣的名稱,如果,當年重返奧運,我們選的名稱是「中國·台灣」或是「中華·台灣」,會不會更好?奧會旗設計得更接近國旗會不會更好?誰知道?不談事後諸葛,那麼,現在,台灣宣布獨立、或是以新而獨立的國家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以台灣名義參加下屆在東京舉辦的奧運、要求以「台灣」取代「中華·台北」在APEC等國際組織的名義,是否能夠衝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籓籬呢?是否真能讓台灣脫困呢?

激情過後,回歸理性,我們必須承認,以上所述,都是不切實際的念頭。

20161003-徵選新台灣奧會會旗、會歌比賽活動 記者會.由立委林昶佐任代言人.(陳明仁攝)
不要中華台北,民間發起新台灣奧會會旗、會歌比賽活動,由立委林昶佐任代言人.(陳明仁攝)

不談台灣獨立的可行性,就以新而獨立的國家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肯定會遭到中國在安理會打槍。前面說過,今天的中國握有行使否決權的實力,台灣不論用何種名義,想要重新申請加入聯合國,中國鐵定、鋼定會行使否決權,1961年蒙古共和國申請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務理事國的「中國」(中華民國)被迫放棄行使否決權,絕無可能重演!其實,以中國今日的國際影響力,台灣申請加入聯合國,壓根兒不會成案,也不會進入安理會討論,中國的否決權應該也是無用武之處。也因此,類似在台灣搞「入聯公投」、央求友邦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或是跑到紐約聯合國會址所在地拉布條抗議等作為,勞民傷財,毫無效益,徒然加深了台灣內部集體焦慮症和悲情外交的正當性罷了!

換個名字加入聯合國,此路不通,那麼,以「台灣」取代「中華·台北」在APEC等國際組織的名義是否可行呢?以「中華·台北」加入APEC等國際組織,其實也是在友邦協助下,經由國際妥協,通權達變所得到的結果。真要打破過往的妥協、甚至是暗盤交易,以台灣的名義取代現有名稱,勢必要提出更名的申請,甚至可能被迫先退出再重新申請會籍,能否得到多數會員國的支持和同意,概屬未定之天,甚至可能是呷緊弄破碗,搞得自個兒進退兩難,賠了夫人又折兵。更何況,59個國際組織互相不隸屬,更名改姓,新會員申請,沒有哪個善心人士會提供一條龍服務,必須個別申請,依序為之。真有那個時間和精力,不如好好思考如何在現有能參與的國際組織中,好好表現,提高台灣的能見度和組織內的不可或缺性。

與其清算前人 不如反思能博取多少國際眼球?

走筆至此,順帶提個醒。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者往往誤以為:「二戰後,台灣若是『回歸』到日本殖民祖國的懷抱,或是交由美國託管,今日台灣或許已經獨立於中國之外,或許已經加入聯合國,成為「正常國家」,而統獨、藍綠對立問題也不再是問題!」且不說歷史不能回撥回放,即使1945年台灣真能回歸日本或交由美國託管,難道當時的冷戰就不會演變成熱戰而導致台灣毀於戰亂?台灣回歸日本,就意味著蔣介石和國民黨無法撤退到台灣,那麼,中共應該早在1950年左右就將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次取而代之了,日後,不論是否有東西方冷戰,即使日本同意台灣自立門戶或是美國放棄託管,台灣要想加入聯合國,你想中國大陸會放棄一個中國原則嗎?會支持台灣自由加入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嗎?還有,那金門馬祖呢?如果歷史可以回溯,台灣未定論可以成立,那麼,金門馬祖若是情願,是否可以立即宣布回歸中國?還是可以宣布獨立?

容我再強調一次:歷史不是電腦,無法回放重置(Reset)。一味清算前人的功過,既不會讓歷史重新來過,反而會加深現實的挫折感和族群的對立。面對現實兩岸的問題,面對當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問題,我們該做的,是冷靜地檢討我們已經參與的國際組織的實質參與與可能發展,清算我們手中的資源籌碼,將可分配的資源與籌碼,適當地配置在各個國際組織中。

何妨先讓我們自我檢討一下: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力度究竟有多大?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做出了多少貢獻?博取了多少國際眼球?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朝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