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兩岸零和博弈啓動,單靠川普未必靠譜

2019-10-03 06:20

? 人氣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川普上台後,中美關係的瞬息萬變,確實讓人感到眼花撩亂。臺灣夾處其中,不免會因「兩大之間難為小」而動輒得咎。(資料照,美聯社)

川普是個聰明人,應該體認到美國的影響力,已無法迫使盟國改變它們與中共的交往方式,甚至都無法阻止中共把它的外交觸角,伸向傳統屬於美國勢力範圍的「後院」。因此,中共的對臺外交施壓,具有超脫兩岸關係的意涵。美國以香港問題來測試中共的底線;中共也拿臺灣問題來測試美國的底線。中美因兩岸的外交對抗,展開了一場外交角力的「會外賽」。雙方比戰力,也比定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在國際社會協助臺灣抗壓,被對岸指為「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美關係在臺灣選前即受到考驗。蔡政府遭中共外交打壓後,能夠立即得到美國的支持,即便只是口惠,也是心存感激;適當對美表達謝意,也應視為理所當然;但臺灣不必因此存有「聯美抗中」的幻想。因為,川普基於「美國優先」的考量,隨時都有可能把「翻臉當成翻書」,突然間就改變了主意。

總之,川普上台後,中美關係的瞬息萬變,確實讓人感到眼花撩亂。臺灣夾處其中,不免會因「兩大之間難為小」而動輒得咎。由於對岸把民進黨視為「拒絕往來戶」,兩岸官方在「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下,蔡政府除了「唯美」馬首是瞻外,似乎沒有其它更好的選擇。這幾乎成了蔡執政以來,臺灣外交處境的一個「宿命論」。

探討中共壓縮臺灣外交空間的舉動,我不會從選舉的得失來考量,也認為參選各方沒有理由見獵心喜,拿臺灣的外交處境來炒作選情。因為無論明年選後何者勝出,新政府都將面對兩岸外交角力的問題。這是一場涉及主權的「零和博弈」,過去的「外交休兵」證明只是一項暫時的妥協。今天的兩岸形勢已大大不同,未來也不會出現歷史倒退的局面。

《環球時報》以社評恐嚇台灣。
《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出:「臺灣還將繼續失去現有的『邦交國』,直至可能落到『零邦交』的境地,美國對臺當局的支持也恐難改變這個趨勢」(資料照,截自環球時報官方網站)

「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中共在外交戰場上不會對民進黨政府手軟。《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出:「臺灣還將繼續失去現有的『邦交國』,直至可能落到『零邦交』的境地,美國對臺當局的支持也恐難改變這個趨勢」,原因是「中國已經如此強大,在世界經濟和政治各個領域都已舉足輕重,任何一個正常國家都沒有理由站到北京的對立面」。《環球時報》這種「厲害了,我的國」的言論,聽似語帶恐嚇,但描述的卻是一件可能發生的事實。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日前也發出警訊,認為臺灣的邦交國帛琉及馬紹爾群島,都可能面臨轉向的壓力。

臺灣目前只剩下十五個邦交國,社會上的一些「名嘴」,為了爭取通告,可以擺出一付「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嘴臉來譁眾取寵;但政治人物站在「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立場,應該未雨綢繆,思考如何突破臺灣在國際社會日趨邊緣化的困境。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