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專訪:兩位年逾90的菲律賓老華僑都愛國,但他們認同的「中國」卻不是同一個

2019-10-02 20:10

? 人氣

BBC中文與林樹燦談話的過程中,林樹燦不斷重覆:「破四舊、立四新」。他非常痛恨共產黨,並批評文化大革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破四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進行的以「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相標榜的社會運動,與「破四舊」相對應,是「立四新」,意指「樹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習慣」。

被稱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給中國帶來的影響至今難以估量,持續多年頻繁的政治運動導致經濟近乎停頓、大量的文物被毀,古蹟遭破壞。當年,中國傳統的道德倫理觀念被批判,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壓倒一切,就連教育也陷入停頓,知識得不到尊重,人性失去了尊嚴。

雖然中國官方在1981年正式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並承認這是由毛澤東錯誤發動和領導,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但至今對文革的研究仍然受到諸多限制。

他批評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當提及國民黨創黨人孫中山時,則是讚不絶口。他說,孫文很像美國的華盛頓,他能推翻清朝,與華盛頓一樣偉大。

不過話鋒一轉,如今國民黨在台灣並非執政黨,中華民國是由民進黨籍的蔡英文所領導,詢問林樹燦如何看待蔡英文時,林樹燦態度轉為強硬。

他指責蔡英文,「搞台灣獨立」並強烈反對,他認為,台灣是中華民國的土地,不能「拿去賣」。林樹燦擔心,台灣獨立後,共產黨一定會侵略台灣,中華民國就會換政府。

面對世界存在兩個中國,高齡95歲的李樹燦說他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未來能統一中國」,而這個「中國」,對他而言,當然是中華民國。他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

1993年,林樹燦70歲時曾經接受台灣中研院的訪問,書面記載他當時曾提及:「為祖國統一進行溝通是應該的,但仍須堅持反共立場。」他當時強調,倘若菲律賓不是個民主自由的國家,那華僑還能好好做生意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

緊握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書櫃上擺放習近平的書,今年91歲的王尚助與林樹燦都是國共內戰期間到菲律賓的老華僑。

菲律賓
今年91歲的王尚助是國共內戰期間到菲律賓的老華僑。

兩人有同樣背景,來自同一塊土地,也都在異鄉過了人生的大半輩子,但心中對於「中國」的定義則大相徑庭。

雖然已到耄耋之年,王尚助講話卻仍鏗鏘有力,梳著油頭,一身乾淨筆挺的襯衫,精神抖擻地接受BBC中文的採訪。

國共內戰期間,務農的父母希望他能離開中國,在菲律賓找到經商機會。1947年19歲的王尚助,從廈門搭機抵達馬尼拉,因為苦無居留身份而決定進入學校,取得學生身份才能留下。

剛到菲律賓,不諳英文的他,雖然在中國已有初中學歷,卻得在菲律賓重新念小學。王尚助就這樣從小學一路念到了碩士。就學期間,他熱衷於學校社團,半工半讀的日子,非常忙碌。

他說:「國民黨好幾度要求我入黨,但我忙著打工賺錢,哪有時間參與政治活動。」

對於國家認同,王尚助說,他曾經覺得自己是中華民國人,但是中華民國已經結束了。他強調:「改朝換代很正常,中國也曾有408位皇帝!」並說,「中華民國已經亡了。」

菲律賓
菲律賓馬尼拉擁有全世界歷史最久的中國城。

王尚助拿出他留存的報紙檔案,告訴BBC中文他還曾經代表中華民國參加亞洲青年會議,當年所謂的中國代表,就是指「中華民國」。時過境遷,他說:「現在的中國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當提及年份,王尚助從不以「民國」紀年,而是以西元,而每當提到中國,他則會說「國內」。字裏行間,都透露了心中對國家的情感。

手中拿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路線圖的王尚助,心中滿是對國家的驕傲。他強調,菲律賓華人城已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時代了。

王尚助說,菲律賓和中華民國已沒有外交關係,現在與中國往來密切,他說大陸改革開放、經濟成長,「我很光榮」。每每提及中國,王尚助總是會加上「我們」兩個字,愛國情操表露無遺。

已拿到菲律賓居留身份的他強調:「現在做一個中國人很驕傲。」他透露:「我應該是菲律賓唯一一個高齡91歲還拿著中國護照的華僑。」

至今,王尚助仍未取得菲律賓護照,目前握有的護照,是當年從中國帶到菲律賓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並定期到中國駐菲大使館更新。

對於全球政治和兩岸關係,王尚助非常熟悉,更能細數台灣官員的名字。他說,至今他尚未踏上台灣的土地。他宣稱,當年他曾一度因為拒絶入黨而被列入黑名單。「我有原則,你不讓我去,我也不想去。」

現在,王尚助擔任菲律賓宋慶齡基金會的秘書長,也曾多次到中國參訪,或接待來菲律賓的中國官員,與中國往來密切。

中國
每每提及中國,王尚助總是會加上「我們」兩個字,愛國情操表露無遺。

王尚助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看到世界大同。他坦承心中仍有個統一夢,他無奈地說:「我這一代應該看不到中國統一了,或許年輕一代還有機會吧!」

兩岸分治長達七十年,「親共」和「親國」的兩大營壘,隨著兩岸關係持續僵持不下,兩方在國際上的地位及力量的消長,也漸漸產生變化。

菲律賓華裔青年聯合會創會會長洪玉華(Teresita Ang See)回憶,菲律賓與台灣斷交後,還是有很多華人社團,華商團體很親台,若有來自中國的官員,他們會避免與他們見面。

她指出,中國改革開放後,華僑和中國有很多生意往來,無法避免必須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所以許多華社會逐漸親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過,隨著大批來自中國大陸的新華僑湧入菲律賓,這些新移民當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

菲律賓
1975年菲律賓與中華民國斷交後,菲律賓中國國民黨部轉型成為華人社團,並更名為菲華文經總會。

國共內戰時期移民菲律賓的中國人,洪玉華說,華人稱之為「老僑」,她指出,老僑年輕時在菲律賓做生意,受惠於菲律賓的經濟起飛,他們對中國的感情是文化上的認同。她認為,民族與國家應該分開。她說:「這是是中華民族的感情。」

洪玉華強調,菲律賓土生土長的華人,會認同中國是中華文化的根源,但國家認同是菲律賓人。她說,菲律賓外來華僑與土身土長的華人並不相同,華人大部分認為自己是菲律賓人,但華僑對中國會有深厚感情,才會認為是「中國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