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不只是溝通:《談話聖經》的溝通「心理學解構」(2)

2016-10-24 05:40

? 人氣

還有,誠如費德曼所說,溝通與人格形成堪稱是一體的兩面。以治療過程或情境為例,心理學家面對自己的人際互動,與其個案一樣無助;想要個案擴展自我認同與人際交往能力,心理學家必須確實的從自己開始。換言之,心理學家出以真實的自我以及(對個案、與自己的內在、與他人的關係以及情境)一致性的同理心,心理學專業就不會「變形」成一種操弄工具,也才能促進個案與人的交流,進而擴展其人格。作者給心理學家的此項「溝通訊息」,雖然與C. Rogers理論「一致」,卻有著更深一層的提醒,不知心理治療或心理諮商專業工作者有精確的接受到了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總括起來說,《談話聖經》的「溝通觀點」,明顯有別於純粹就溝通技巧論溝通的論點,真的是「非常」心理學!此外,溝通跟人類的所有行為一樣,乃是在社會情境甚或特定物理環境中發生的;同一個人或同一組人在不同時空環境的溝通行為或過程,勢必有或多或少的差異。面對溝通問題或者安排相關訓練課程時,環境因素當然必須納入考量,作者因而還有「機構/社會條件」方面的「宣稱」與「訴求」,因此《談話聖經》也可以更精確地說就是一本溝通的社會心理學。又基於其工具書的「宣稱」與「訴求」,本書除了可供人際溝通以及人際關係或心理諮商等領域的專業訓練之用外,做為應用社會心理學的參考書或教科書也很合適,身為應用社會心理學因此樂於為之薦。

最後,溝通問題除了涉及人心與人性,既然還有「機構/社會條件」因素,我們如果真的想要徹底加以改善,除了「人人能懂的溝通心理學」,當然還有賴諸如社會學、人類學、傳播學甚或資訊科技等相關專業的跨域合作,不是嗎?總之,「研究日常生活中的溝通行為,應用溝通研究於日常生活中」,團結力量大,大家加油!

談話聖經立體書封
 

*本圖/文出自商周出版城邦文化《談話聖經》的導讀。本文作者為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副教授詹昭能博士。本書探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如何形成,堪稱溝通學的里程碑。本書作者費德曼.馮.圖恩教授告訴我們可以使用哪些心理學的知識改善溝通技巧,讓互動清楚明白,增進彼此理解。適合所有人閱讀,尤其適合教師、心理學家與心理諮商工作者,也能給夫妻、不快樂的情侶、職場工作者非常實用的建議,甚至刺激全新想法,建立起適合自己的溝通模式。全書分為兩部,第一部說明影響訊息發送者與接收者的四個面向(事實、關係、自我宣稱、訴求)。基於這四個面向,發送者與接收者像是運用了「四張嘴」與「四隻耳」在溝通。第二部分深入觀察這四個面向,以及在心理學上的相關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