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政70年:無論年紀大小,台灣人對中國國慶都無感

2019-10-01 09:52

? 人氣

台灣的中華統一促進黨慶祝中國「十一」國慶節。(BBC中文網)

台灣的中華統一促進黨慶祝中國「十一」國慶節。(BBC中文網)

中國在星期二(10月1日)迎來建國70週年,即中共建政70週年,與大陸一海之隔的台灣,媒體聚焦的是颱風、選舉、香港「反送中」及何韻詩遭潑漆事件,而關心政經時事的年輕人討論的則是「十一」國慶對「反送中」的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據台灣學者分析,無論年紀大小,台灣人對中國的國慶都不太有感覺,經歷過威權時代的台灣人了解當年對岸政權是國民黨的敵人,遑論慶祝中國國慶。未經歷威權統治的台灣年輕人,出生時台灣已民主化,本土意識強烈,因此有台灣大學生認為,中國國慶宛如「他國國慶」。

不過,仍有少數統派團體10月1日預計在台北街頭舉行遊行慶祝「光輝十月」活動,但集會許可已遭警方駁回,理由是申請路段為重要交通樞紐,因此不准許。

年輕人對「國慶」無感

「十一國慶是對岸的事,跟我沒什麼關係。」台灣輔仁大學法律系、前學生會長劉家杭道出一部分台灣人的心聲。他對BBC中文表示,有針對港府是否會在中國國慶前,對香港「反送中」採取激烈措施的討論,但同學間並未特別關心中國國慶。

事實上,就連中華民國的「雙十」國慶,對今年21歲的劉家杭而言,也不是一件舉國歡騰、普天同慶的事情。他透露:「雙十節對大部分的年輕人,不會有國家光榮感和榮耀感,這是因為國家認同很難形成」。他並解釋,像是國旗歌中提到的內容,不盡然是台灣的場景,而是中國的東西。

他認為,這首歌對於年輕的台灣人而言,沒有認同感,像是歌詞中的「民族」,是哪個民族,又或「炎黃世胄」是否真是我們的祖先嗎?他說:「我們能認同這塊土地,但對於國家和領土認同仍抱持懷疑的態度。」

台灣政治選舉研究中心連續多年針對國家認同進行民調,結果顯示,1992年時有46%的人認為自己台灣人,也是中國人,26%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只有18%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但2018年,有55.3%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是26年前的3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只有4%。

台灣
2018年有55.3%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台灣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邱花妹分析,許多年輕人、大學生,都是在台灣民主化後出生,主體意識很強,對於國家認同感,不如曾經歷威權時代的人強烈,因此對國慶可能就沒什麼感覺。她回憶,在威權時代,國慶慶典時學生會被強制要求到活動舉辦地點舉字牌,現在年輕人沒有這種生活經驗,因此會對國慶毫不在乎。

她說,威權政體會通過教育、媒體,讓家庭害怕談政治來洗腦,這些動作在民主化後,已經慢慢消失。「正常化民主國家不會通過國慶來擾民、強制民眾去參與,只有威權政體會通過國慶來鞏固和強化政權來確保國民認同和支持。」

台灣每年「雙十」國慶日仍會在總統府前舉辦慶典,也有閲兵儀式,­晚間則會有煙花施放。

邱花妹所指的民主化後,是台灣前總統蔣經國晚年實施民主,他在1987年宣佈解嚴,也促成1996年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

台灣的中國因素

邱花妹分析,中國因素在馬英九執政第二任時更為被關注,像是2008年陳雲林訪台、反中資媒體運動至「太陽花學運」,台灣對中國的反作用力及對抗,年輕人的警醒程度很高。她認為中國國慶對台灣人的意義是旁邊一個強大、正積極在全球擴張、想在全球支配影響力的中國在展現國力,而且是以「獨裁政權的模式在展現」。

她表示,今年因為「反送中」運動,社會反抗運動很強,台灣人若關注中國國慶,看的是威權、帝國野心的中國政權,如何做政治展演,怎麼展現自己。

她也強調,台灣年輕人及媒體長期對於國際事務的關心及報導仍不足,這也部份解釋了為何台灣媒體未聚焦中國國慶相關報導。

其實台灣仍有統派團體,會在「十一」中國國慶這天舉辦慶祝活動。常年在台北101大樓前高舉五星旗的愛國同心會,去年「十一」這天,就舉辦了慶祝酒會。當時酒會舞台正中央高高掛起五星紅旗,舞台上方高掛的布條寫著——「台灣省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9週年國慶酒會」。

十一國慶
愛國同心會2018年在台灣舉行「國慶酒會」,慶祝中國十一國慶節

而今年,統派政黨「中華統一促進黨」10月1日也將在台北火車站舉辦集會慶祝活動,但該黨通過電話告訴BBC中文,因為颱風影響,還得確認是否如期舉行。但據台灣媒體報導,該集會遊行申請已被警方駁回,警方指出,統促黨申請的路段為北市重要交通樞紐才不准許。

事實上,9月29日台灣舉辦遊行聲援香港活動,涉嫌對何韻詩潑漆的兩名嫌犯之一胡志偉,就是統促黨成員。警方表示,將會對此案擴大追查,兩名嫌犯已遭聲押禁見,並拘提7名共犯。台灣媒體報導,他們都是統促黨的成員,而且犯案有分工,有人買油漆,有人規劃逃逸路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