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筆記》鹿港的「港」上哪兒去了?

2016-10-09 06:40

? 人氣

夜色中的鹿港龍山古刹美呆了。(丁香結攝)

夜色中的鹿港龍山古刹美呆了。(丁香結攝)

一直想著要去鹿港,臺灣人總是說「一府二鹿三艋舺」,可是在聽說這句話之前印象裡就存有鹿港之名了,好像鹿港就跟鄧麗君一樣,知道鄧麗君就會知道鹿港,知道鹿港就會知道鄧麗君,她們共同在記憶中散發著曖曖的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完全沒有來由。在彰化火車站下車,再坐客運車前往鹿港。可能是颱風剛過不及梳妝,市容有些「憔悴」,正想著跟大陸三四線城市一樣沒啥驚喜呢,窗外樓頂巨幅人像直逼人眼,有大字寫著「候選人魏明谷」,慢著,這魏明谷一年多以前的「九合一」不就當選彰化縣長了嗎?城頭變換大王旗了嘛,怎麼時空還定格在過往?

這舊曆的選舉廣告莫非一直要招貼到下次選舉,幾度颱風都不曾吹落,這魏縣長豈止定力了得?聽說中秋莫蘭蒂颱風來時,有小民在臉書上問縣長放颱風假不,魏縣長神回答,「放個毛」,驚壞一眾線民。呵呵,率性親和,好似「你愛談天我愛笑」的同窗好友,就是有欠風雅。後來負責管理長官臉書的秘書出來澄清,原是秘書小兒淘氣所為。兩岸在這點上倒是無貳,一升長官了,就有秘書代勞,除了吃喝拉撒睡必須親歷親為外。不過大陸長官還沒前進到開設個人網路平臺的程度。

並不知道小艾客棧原來是有著200年歷史的老屋,誤打誤撞,乃知背後故事。(丁香結攝)
並不知道小艾客棧原來是有著200年歷史的老屋,誤打誤撞,乃知背後故事。(丁香結攝)

也就說話間的工夫,鹿港到了。預訂的背包客棧在後車巷,離老街就是一箭之地。門臉普通到不起眼的程度,裡面也不大,呈遞進式,樓上樓下一共也才三間房。後來去辜家大院看了早年住的古厝,才知道此為典型閩南式長條街屋,有竹竿厝或竹筒屋之稱。

客棧看上去有些老舊,但是特別打動我的,是進屋換鞋,進房間或上樓還要再脫鞋打光腳。記得三年前第一次跟人形容臺北給人的感覺,說臺北就像一件洗得乾乾淨淨的舊衣服,穿在身上妥貼又溫暖,很像小時候。我媽形容人家裡的潔淨程度總是說,抹布洗得都發白了,卻連根根紗縷都看得見。我媽的這種品鑒深刻地影響了我,以至於自己取捨人、物也好以簡潔作評判。

正掃碼登記,幾個大男人走進來,其中一人好奇地問,你晚上住這?why not?

輪到我奇怪了。原來是TVBS的記者,要做鹿港老屋活化的專題報導。才知道我住的這間小艾客棧居然有著200年歷史,客棧老闆許書基是位名人喔,三年前開始搶救老屋的行動,他的目標是保住100棟老屋。

鹿港人許書基(左/中)幹著修復老屋的志業;在許書基的老屋管理教育中心,年輕人正在製作文化衫(右)。(丁香結攝)
鹿港人許書基(左/中)幹著修復老屋的志業;在許書基的老屋管理教育中心,年輕人正在製作文化衫(右)。(丁香結攝)

不由重新打量置身的這間老屋,高高的木頭樑柱,磨石地面;也重新打量眼前看上去普通卻做著不普通志業的中年人。幸會啊,於是一幫人跟著許書基穿街走巷,小艾邊的隘門、十宜樓、九曲巷、石敢當,也看老屋破敗,荒草萋萋。鹿港成了全台老屋消失最快的地方之一。目前經營著5棟老屋的許書基要跟時間賽跑。

鹿港曾擁有全台最大、最富有的泉州聚落,許書基就是泉州人,祖上200多年前來此。他瞟了一眼腳下說,東莞的鞋業都是台商做起來的,你穿的耐克也是寶成集團代工的吧,老闆蔡其瑞就是鹿港人。嗯嗯,大陸知道郭台銘、富士康的多,但是知道蔡其瑞的就未必了。蔡其瑞有「東莞鞋王」之稱,寶成則是全球最大的運動鞋品牌代工商,擁有著40多萬員工。

站在街頭,日頭很烈。許書基指點,穿過綠堤咖啡,再穿過丁家大宅,就是辜家大院。在咖啡的氤氳香氣中穿堂而過,與店家彼此頜首而笑,鄉里鄉親的,鹿港小呀。

辜家早年住過的街屋。(丁香結攝)
辜家早年住過的街屋。(丁香結攝)

辜家大院現在是鹿港民俗文物館,有百年前鹿港的街市模型,其中「不見天街」著實令人難忘。十里長街,上有頂棚相連,小孩子應該會很喜歡,下雨也可以瘋跑有了去處;就是這個名字都相當有魅力——「不見天,街」或是「不見,天街」,遙想一下,簡直美呆了。可惜上世紀30年代日據時期給拆了,改建成現在的中山街模樣——大大小小城市都必定有的同名街市中的一條。

要看更多古跡,得去老街:瓊林街和埔頭街,那是政府劃定的古跡保存區。街名都源自泉州地名,可見先民對故土之懷念。盡皆紅磚紅牆,很閩南很暖色,動輒百年歷史。若我是泉州人,一定可以看出更多端倪。

突然之間若有所感,鹿港當年是因港而開埠,才有了現在能看到的繁華古街市的遺存,那昔日的碼頭在哪?小鎮的所有導覽圖裡都不曾提及碼頭,鹿港的「港」已經不復存在了嗎?老街上,一位老伯在翻曬烏魚子,忍不住搭訕。老伯古稀之年,很是健談,先民來自福建晉江。他說四五十年前,他還記得沿公會堂對著的那條路走出去,有個好大的湖溝,帆船都可以往來停泊,也就是老碼頭了,很可惜沒有留存下來,那真是古跡,至今應該有兩三百年歷史了。

 

再老伯健談,常往大陸旅遊,去過新疆、內蒙古、西藏等邊疆地帶(左)/滄海桑田,昔日港口已不復見(右)。(丁香結攝)
再老伯健談,常往大陸旅遊,去過新疆、內蒙古、西藏等邊疆地帶(左)/滄海桑田,昔日港口已不復見(右)。(丁香結攝)

——那現在鹿港的漁民要從哪出海呢?

——你往北邊走兩小時大概就是現在的小漁港了。

在烈日下居然頭腦發熱,妄想看看昔日碼頭的舊模樣。騎了部單車,按老伯的指點,沿文開路從兩所小學校路過,直奔田間地頭,以為穿過田野就能看海。但見稻田青油,右轉左繞,冒著紮破胎的危險,卻是無從再覓任何湖海的痕跡。機車上綁著一把鏟子的阿婆直搖頭,手指向北邊的方向,那兒有寬廣的大道直通天際,卻不是我要尋找的所在。

鹿港老街地圖。(丁香結翻攝)
鹿港老街地圖。(丁香結翻攝)

揮汗如雨,坐在天后宮的臺階上,清風拂面。提步踱進殿堂,在左側一間供堂的牆上發現有「古都鹿港市街略圖」,正如老伯所言,老街邊有湖海,船隻能夠上行到南邊文武廟甚至更遠。所載沿革描述:鹿港在清初即為天然良港,可泊巨艦。1683年臺灣入清版圖,雍正九年鹿港為島內貿易中心,至乾隆四十八年始稱鹿港,與泉州通商後盛極一時,與台南、艋舺同為臺灣三大都市。後在日據初期,舊濁水溪氾濫港口淤塞,後又逢中日戰爭與大陸貿易斷絕,乃成廢港。臺灣光復之初,與大陸恢復通商,曾曇花一現,未及又關禁,於是完全喪失往昔繁榮之貌。

這算得上答案嗎?老伯有句話言猶在耳,「所謂滄海桑田啊」。只是有多少人還記得鹿港的「港」,這個小鎮並不是只有老街古屋,她也曾經海闊天清、漁帆點點?

*作者為在台灣的深圳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