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致曉觀點:悼史明,最後一位台獨革命者

2019-09-23 07:00

? 人氣

「格新文化」亦即使台灣人自「中國文化劣質因素」中解放,而獲得「自由人格、獨立思考」,如此才能使民眾具備反抗外來威脅或內部權威的意志與能力!但是,「自中國文化劣質因素中解放」並非膚淺地「去中國化」。反之「去中國化」將使人民失智,而更陷「中國文化劣質因素」中。文明的建構是「加法」。以「減法」去文化,淪無知、無價值!中國文化不僅有劣質要素,亦具優良成份。透過民主、自由、批判威權的生活態度,自能去醬缸腐儒之蕪,存先哲典範之菁。同樣態度亦應適用看待東洋、西洋文明。史明在6月30日《革命者的最後一堂課》提到「台灣人,要驕傲的存在,要和世界平坐站。缺乏獨立思考地逢洋必拜,將如沐猴衣冠。廣容不分中國、東洋、西洋、甚至全球之優質文化,才配得上台灣海洋國家之優勢。然而,思想的解放,在於生活的解放。生活的解放,在於經濟的解放。把人民逼得鎮日汲汲營生如奴隸般生活,亦難培育自由人格。所以,除教育、媒體革新之外,「不分階級獲得公平經濟回報」亦為要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關於「摒除中國勢力侵害」。目前中國無法直接派任官員、解放軍到台灣統治。但是,卻可透過「影響力」左右政客與政策。此影響力絕大部分是以金錢的力量,貫穿以下三個緊密相扣的環節來發揮作用。其一,中國以政領商、商界多有政界影子。其二,在全球化浪潮下,台灣商人亦多求對岸商機或難免與中國企業合作。其三,透過商人與台灣政客的勾結,以行政資源或制定政策,黑箱地左右台灣一般民眾的生活與認知。中國勢力正是透過這三個緊密環節,由中國政府影響台灣商人,再由台灣商人影響台灣政治,並透過政客施政對台灣人民產生實質影響力。環節一的「中國以政領商」是個客觀現實,套句毛澤東術語「並不由我們主觀意識所左右」。環節二的「商人求利」是其天職,我們不應也難以禁止。唯一台灣民眾可以施力的,是斬斷「政商勾結」的第三個環節。亦即,不思斬斷「政商勾結」,無法確保台灣主權!縱容「政商勾結」的台獨,是假的台獨。因此,「摒除中國勢力侵害」首重「斬斷權貴政治」!

「斬斷權貴政治」乃「台獨」重中之重

反觀今日藍綠政權輪替,卻未曾更替在政客之上左右政策的權貴太上皇。權貴政治的特權經濟阻礙台灣產業轉型,「遠較國際標準低的薪資」政策阻斷人民「不分階級獲得公平經濟回報」的機會。「遠較國際標準高的房價」更剝奪人民辛苦勞動成果。更甚者,官商權貴們以「政府較庶民更能有效利用土地、財團又較政府能有效利用土地」的荒謬邏輯,不斷以公權力掠奪庶民百姓家園,再用公權力將公有地賤賣給財團。政策性、系統性地將百姓土地集中於少數特權階級。在土地掠奪與環保案件,政客總認為用「金錢」可不論是非,強制購買或補償代表著「人格、尊嚴、記憶、感情、生活、營生方式、祖先遺物」的居民家園。這等行徑,啟不鼓勵人民出賣家園給價高者,啟不鼓勵中國拿錢買下整個台灣!?甚者,民進黨加倍貫徹國民黨留下來的土地掠奪戒嚴體制,在土地掠奪案中用戒嚴警總似的蠻橫不講理程序剝奪人民尊嚴、摧毀人民自信,用強權逼迫人民屈服。在此「難安居、不樂業、沒尊嚴」的國策下,台灣不但少子化居世界之次末、人才外流亦居世界之首。國力啟不沉淪?此外,權貴掌控的大眾媒體早已成為「重異己輕是非」的模範,不具備啟迪民智的角色,卻成了把大眾變成「信徒」的神龕。「自由人格、獨立思考」的公民如何培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