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沙烏地阿拉伯油田驚爆,炸出波斯灣「和戰兩難」的博弈

2019-09-20 10:00

? 人氣

沙烏地阿拉伯18日公布油田遇襲的敵機殘骸,還包括一枚沒有爆炸的巡弋飛彈。(美聯社)

沙烏地阿拉伯18日公布油田遇襲的敵機殘骸,還包括一枚沒有爆炸的巡弋飛彈。(美聯社)

「我們很幸運,沒有美國人在這場攻擊中喪生。但是只要發生這種性質的戰爭行為,就有可能導致憾事……就規模而言,這場攻擊前所未見。」

美國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18日來到沙烏阿拉伯,因應波斯灣地區近年罕見的一場安全危機、軍事危機。4天之前的凌晨4點,沙國東部的庫來斯(Khurais)油田與艾卜蓋格(Abqaiq)煉油廠遭到攻擊,爆炸起火,沙國原油與天然氣供應量腰斬,震撼國際社會,當天北海布倫特原油(Brent crude)應聲上漲近20%。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沙國南方鄰國葉門的叛軍「胡塞組織」(Houthis)當天就挺身而出,承認以「10架無人機」進行攻擊行動。但是龐畢歐當天就打臉此說,直接將矛頭指向長期為胡塞組織撐腰的伊朗,德黑蘭(Tehran)當局則矢口否認。

伊朗涉案嫌疑最大,沙國與美國如何因應?

沙國軍方18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初步調查結果與相關證據,指稱當天沙國遭到18架無人機、7枚巡弋飛彈(只有1枚飛抵目標區)進行攻擊,而且是來自沙國北方而非南方,因此「敵方」不是葉門叛軍,而是伊朗!的確,從這場攻擊的難度、精確與破壞力來看,伊朗嫌疑最大。

沙國油田驚爆讓世人短暫關注當前全世界最嚴重的人道災難──2015年1月爆發至今的葉門內戰,但焦點很快就轉移到沙國/美國/伊朗的「三國志」,以及戰雲密布的波斯灣。遠在7000公里外的台灣也必須高度關注,原因很簡單:台灣逾7成的石油、3成的天然氣來自波斯灣地區,一旦當地發生戰爭並波及石化業,台灣恐將出現能源危機。

川普撕毀伊朗核子協議,波斯灣戰雲再起

沙國、伊朗分別是伊斯蘭教什葉派、遜尼派的領頭羊國家,都有成為地區霸主的條件,可謂「八字不合」。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雙方關係日趨惡化,2016年1月乾脆斷交。伊朗與美國「大撒旦」(The Great Satan)關係也是無比惡劣,有如打下死結。另一方面,沙國是美國在中東地區除以色列之外最重要的盟邦,川普上台之後更是水乳交融。

其實在歐巴馬(Barack Obama)任內,美伊關係一度出現融冰的跡象,伊朗與以美國為首的「列強」簽署《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JCPOA),也就是通稱的「伊朗核子協議」,以凍結、降低自家核子計畫換取國際社會鬆綁制裁、解凍資金。但是,川普在去年5月撕毀這紙協議,全面恢復、升高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試圖迫使伊朗重回談判桌,接受符合美國保守派要求的「城下之盟」。

在阿曼灣遇襲起火的油輪。(美聯社)
在阿曼灣遇襲起火的油輪。(美聯社)

面臨美國極限施壓,伊朗三管齊下反擊

川普的「極限施壓」(maximum pressure)、「經濟恐怖主義」作法很快就讓伊朗深陷困境,經濟命脈──石油輸出──幾乎斷絕。德黑蘭的應對之道則是三管齊下:要求歐盟斡旋調停、提供經濟協助;開始逐步逾越JCPOA,但又不至於「嚴重違反」;升高在波斯灣與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的挑釁行動。後兩者主要目的在於迫使美國重返JCPOA框架。

「第三管」對波斯灣局勢最具顛覆性。伊朗先前的作法主要是攻擊油輪,包括在今年6月13日攻擊一艘將7萬5000噸「石油腦」(naphtha)運往台灣的油輪。如今在「第一管」與「第二管」成效不彰的情況下,伊朗──至少其鷹派──顯然正加大「以戰逼和」的力道,將打擊目標擴大到死對頭沙國的石油生產設施。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軍事展秀出的飛彈(AP)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軍事展秀出的飛彈(AP)

不對稱作戰威脅對手石油命脈

沙國(及其區域盟邦)不僅擁有美軍的保護傘,多年來斥鉅資添購的軍事裝備,更是遠勝於被歐美封鎖數十年的伊朗。然而伊朗在14日的攻擊中為何謂「不對稱作戰」、「打蛇打七寸」做了精彩示範,等於是昭告沙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敵對國家:如果我的石油命脈繼續被封死,如果我遭到軍事攻擊,你們的石油命脈也岌岌可危。

其實,川普對伊朗的態度未必鐵板一塊,日前曾釋出訊息,如果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9月前來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他願意與魯哈尼舉行歷史性會談。上周,華府高層最痛恨伊朗、誓死反對「美伊大和解」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被川普轟下台,形同搬開美伊關係間的大石頭。

德黑蘭鷹派試圖阻絕和談,但川普無意開戰

然而就在此時,沙國油田驚爆,「川魯會」的希望化為灰燼,魯哈尼甚至可能去不了紐約。這不禁讓人懷疑,德黑蘭鷹派──尤其是伊斯蘭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IRGC)──是要幫魯哈尼與外長札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等鴿派「斷捨離」,要阻絕美伊和談之路,要跟川普政府玩「膽小鬼遊戲」(game of chicken)玩到底。

川普願意陪伊朗玩到什麼程度?川普顯然是另一位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狂人理論」(madman theory)的服膺者,喜歡威脅恫嚇對手,大力加強軍備,但他並不好戰,認為海外用兵絕對是虧本生意(除非能收費)。他上任之後雖曾兩度對敘利亞發射數十枚巡弋飛彈,但兩次都在達成宣傳效果之後就此打注。

對伊朗也是如此。川普一直同時扮演「好警察」與「壞警察」,認為他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交手的經驗可以對伊朗如法炮製。因此在14日的沙國油田驚天一爆之後,川普雖然照慣例撂狠話「槍上膛、刀出鞘」(locked and loaded),但仍然避免直接「單挑」伊朗,試圖保留轉寰餘地。川普2016年競選期間開的「結束阿富汗戰爭」支票遲遲無法兌現,不太可以讓一場新的戰爭打亂他的連任選戰。

美國國務卿龐畢歐18日飛抵沙烏地拜會王儲穆罕默德。(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龐畢歐18日飛抵沙烏地拜會王儲穆罕默德。(美聯社)

火線最前端的沙國,同樣難以承受戰火

國務卿龐畢歐對伊朗也是鷹派,18日到了沙國之後,雖然用了「戰爭行為」這樣的強烈字眼,也重申美國不排除軍事行動,但還算有所節制,將重點放在如何與相關各國(包括倚賴波斯灣油源的歐、亞大國)加強合作、亡羊補牢。只是,在川普與龐畢歐展現「克制」的同時,美國保守派要求「懲罰伊朗」的聲浪正逐漸高漲。

站在火線最前端的沙國,大權在握的王儲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MBS)對內對外都是野心勃勃。沙國2015年迄今深陷葉門內戰、引發全世界最悲慘的人道災難,MBS正是頭號「戰犯」。MBS一直想方設法打擊伊朗,曾為此不惜「綁架」黎巴嫩總理哈里里(Saad al-Hariri)、策動盟邦圍親伊朗的卡達(Qatar),並揚言如果沙─伊開戰,他會「將戰爭帶進伊朗」。

但是14日的油田驚爆戳破了MBS的牛皮,凸顯沙國防衛與經濟體系的脆弱,也讓MBS今年的重頭大戲──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股票上市──蒙上陰影。沙國現在外有「越戰化」的葉門內戰,以及孤注一擲的伊朗,內有少數什葉派反抗長期壓制,如果MBS讓自家國土淪為戰場,恐怕連王儲的地位都將不保。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AP)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AP)

「美國人」死亡的門檻

因此可以這麼說,對伊朗最強硬的美國、沙國都不樂見波斯灣爆發戰爭,但是冀望伊朗會以受盡屈辱的姿態坐上談判桌,實在太過一廂情願。伊朗呢?914油田攻擊事件本小利大,德黑蘭鷹派似乎很有動機在短期內重施故伎;川普雖然下令加強經濟制裁,但對伊朗恐怕起不了什麼嚇阻的作用。

龐畢歐在沙國的談話暗示:只要沒有「美國人」在伊朗攻擊中死亡,美國就沒有非動武不可的理由。伊朗鷹派會不會跨越這道死亡門檻?如果伊朗跨越,美軍至少要以「外科手術式打擊」(surgical strike)報復,目標可能是伊朗的石油設施,軍事基地與船艦,在敘利亞與伊拉克等國的「附隨組織」,而伊朗也不會束手挨打。屆時,波斯灣火光沖天的將不只是油田與煉油廠。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