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小心「文稿治國」變成「文稿誤國」

2016-10-03 07:10

? 人氣

蔡英文總統以民進黨主席身份,主持「創黨30」活動記者會,但所有黨慶活動卻以颱風為之由取消。(陳明仁攝)

蔡英文總統以民進黨主席身份,主持「創黨30」活動記者會,但所有黨慶活動卻以颱風為之由取消。(陳明仁攝)

民進黨九二八「三十而立」。創黨卅週年,又值前所未有的「完全執政」,理應擴大慶祝及檢討才對。但該黨卻藉口梅姬颱風,取消黨慶活動,也不延期舉辦,只由蔡英文發一封信給黨員,交差了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九二八台北無風無雨,媒體形容「滿街出遊潮」,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三十週年,民進黨不辦黨慶?真正原因恐怕還在蔡政府執政欠佳,要逃避當天黨內大老及支持者排山倒海的當場質疑(就像這次黨慶故意不邀歷屆黨主席與會),只是蔡英文巧妙的把它推給颱風而已。

蔡英文千算萬算的所有玄機,都藏在那封《給民主進步黨員的信》裡。例如全信第一段就是「 昨天是我們創黨三十週年紀念日。不過,因為梅姬颱風過境,我們將所有跟黨慶有關的活動都取消了。」大家有沒有看到,已經過境的颱風就是取消黨慶的藉口!

 除了逃避大老與支持者的質疑(最多的質疑是許多支持者怒吼,為什麼他們辛苦捐錢打蠃選戰,卻要由老藍男來執政  :「把錢還給我們!」)另外  ,被政策反覆激怒的勞工及各種公民團體要來抗議 ,也是蔡英文逃避的原因。她在信中說:「除此之外,我也知道,有些公民團體原本準備民進黨紀念創黨三十週年時來抗議。」「對於這些抗議,我們坦然面對,誠意處理。三十年來我們幫台灣所爭取的不正是這樣一個可以自由表達意見的社會嗎?」

這段話說得大仁大義。但三十年來民進黨爭權更多還是爭取自由更多,他們自己應該心理有數。黨外時期及近年黨外人士在這方面的貢獻,遠大於民進黨建黨以後。而這些言論自由的先驅者或後繼者,大多不是從未加入民進黨,就是因意見不合而脫離或疏離民進黨。

蔡英文入黨及涉足政治才不過幾年,居然奢談她最不懂的「三十年」!同時她擔任黨主席以來,政治關心者都同意,正是民進黨脫離公民運動、在公民運動中找不到位置甚至自動缺席的時期。這些都充分反映了蔡英文「事不關己」的逃避本性。她竟還好意思說「三十年來我們幫台灣爭取」!

逃避責任的本性讓蔡英文上任後四處討好、是非不分、賞罰失序。雄三誤射如此大事,怎會是由士官尉官頂罪?華航空服員罷工及國道收費員事件,怎麼是「要五十給一百」?層出不窮的共諜案,怎麼判刑這麼輕,有人還可領退休俸?蔡政府莫非是馬政府的接班人,國防保防及國安警覺都不提高?(連華航罷工謊報炸彈,陰謀阻止總統出訪,都不以國安事件處理。)

外界的質疑及焦慮這麼多,蔡英文仍自信滿滿,在信中說:「 這幾個月來,年金改革、長照體系、產業轉型、財政困境、勞動權益、非核家園,需要改革的項目,一件一件不斷冒出來。我了解大家的焦慮。不過,我請求大家相信,民進黨不會屈於現實的壓力,而放棄理想。」改革牽延時日,或不顧多數民意,堅持自設「時程」關卡及「共識決」障礙,正是民進黨員焦慮的來源。而始作俑者英文居然說「民進黨不會屈於現實的壓力」,似乎「現實的壓力」不是她造成的!

她還以改革的堅定領導者自居,有如今年大選前出版的幾本以「蔡英文」為名的訪談著作一樣,把自己形容成英明無比,一切都準備好了,一切都深思熟慮、無一遺漏,前途一片光明。她說:「改革從來不是一蹴可幾。不過,我會帶領這個政府,就像當年帶領民進黨走出困境那樣,把這個國家的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我也要請各位相信,有些價值,我們一定會堅守。我們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我們要擺脫對中國的過度依賴,形塑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經濟關係。我們要在低迷的經濟循環中,找到新的發展動能。我們要在不安的人心中,建構社會安全網。我們要在政治與社會轉型過程中,尋求公平正義。」

這些話讓人想到她就任以來「文稿治國」(或「唸稿治國」)的治國模式。每次重要談話,她都照稿唸完,文稿看來「文情並茂」,但都像在作文,與幾個月來她逃避、延宕、猶疑、言行相反的表現,形成尖鋭反差。其中最新、民眾印象最鮮明的,就是梅姬颱風夜她的「唸稿」談話。「防颱如作戰」,民眾需要溫暖的關心,蔡英文卻冷冰冰的唸稿,毫無「人味」。難怪被媒體誤指「唸稿兩分鐘快閃」!

20160927-梅姬颱風.總統蔡英文由行政院長林全陪同視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右三是指揮官內政部長葉俊榮.(陳明仁攝)
梅姬颱風來襲,蔡英文總統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也只能低頭照稿念了兩分鐘 。(陳明仁攝)

有了上述反差,她接下來其他信誓旦旦的內文,大家就不必太在意了。例如:「在困境之中的台灣,人民期待的是強而有力的領導。這是我的責任。就算憲政體制羈絆,我依然很清楚知道,人民在意的,是我如何在這個體制之中,領導國家往前走。 所以,接下來,我們會再一次整理、協調和整合決策機制。為了改革能夠成功,決策不僅要更周延,更要明確而快速。」

蔡英文真的在意人民在意的嗎?她有決心及能力領導國家往前走嗎?一個連起碼縣市長都沒當過的幕僚型人物能領導國家往前走嗎?她接下來真的要整合決策機制,像媒體推測的調整內閣嗎?

大家千萬不要想太多了!不要忘了蔡英文提前舉行執政百日媒體茶敘,曾先發制人說:「我不希望別人用一百天來評斷我個人執政的成敗。我也不會只用一百天來評論內閣表現。不會因短期看不到成效,或因推動改革困難,就輕易退縮。」言猶在耳,蔡英文捨得換掉「老藍男」,讓他最擔心、最刻意防範的民進黨群狼來分享、削弱她的統治權嗎?而且,她是鉅細靡遺、謹小慎微的人,她的「整合決策機制」難道不會是指設置更多會議,來「以會養會」「分散責任,集中權力」嗎?

「巴金森定律」設定平庸政治人物或不稱職領導人有三條出路:第一是讓更賢明的人來治理。第二是任用賢能的人來協助治理。(古代中國荀子說:「用師則王,用友則覇,用徒則亡。」其中的「用師」「用友」跡近任用賢能治理)。第三是仼用聽命於己或比自己更差的助手。

巴金森認為平庸的領導人不會走第一條路,因為權力利益的偏執讓人不願放手。他們也不會走第二條路,因為害怕這些人成為自已的競爭對手。於是他們任用聽命於己(如徒弟或幕僚)或比自己更差的助手(在生存競爭上,老藍男是比民進黨競爭能力更差的對手),自己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從用人哲學看,蔡英文蓄意排除綠營師友輩,要搞「英派獨攬」,她顯然是走第三條路。

蔡英文給民進黨員的信,在結尾說:「 政治之道無他,承擔就對了。三十年前是這樣,三十年後還是這樣。」但實際情況卻是,蔡英文迄今為止,表現的是逃避而非承擔;她只在「文稿治國」「唸稿治國」中承擔,也就是在「文情並茂」中承擔。而民眾卻要求領導人在實際行動中承擔,而非「文稿治國」中承擔,否則「文稿治國」就會變成「文稿誤國」。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