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國際頂尖期刊撤除抄襲、變造、作假論文看學術倫理

2016-10-06 06:00

? 人氣

圖2 《Nature》在學術倫理爭議著作頂端的撤除論文聲明(Retracted)。來源:《Nature》期刊網頁。
圖2 《Nature》在學術倫理爭議著作頂端的撤除論文聲明(Retracted)。來源:《Nature》期刊網頁。

憲法保障學術自由(academic freedom),包含在學自由、研究自由、發表成果的自由,以及對外評論的自由。前三項自由是在校園內探討學術真理的自由,絕對受到保障。對外評論的自由是將學術探討得到的認知,應用於對社會與政府的評論,即使評論內容與國家執政者存在歧異,國家仍應額外容忍。以此類推,當學者發現學術界的研究文化、研究行為與學術著作內容存在爭議時,被國家賦予博士學位或教師頭銜的知識分子,基於法制國立憲精神,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學術社群,以及社會輿論提出公開評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Doran(2016)原文如下:

“Despite the stress it caused and the time it required, I would still urge other scientists to help bring misconduct to light if they uncover it. As more cases emerge, it becomes easier for other whistle-blowers to come forward: this incident prompted the university to implement progressive policies concerning responsible research practices. Supporting scientists and protecting scientific integrity are part of our obligations as academics. Misconduct hurts science and wastes taxpayers' money. Remember — you are doing the right thing.”

圖3 期刊撤除學術倫理爭議著作的典型作法是在每張頁面註明撤除(retraction)。來源:期刊網頁。
圖3 期刊撤除學術倫理爭議著作的典型作法是在每張頁面註明撤除(retraction)。來源:期刊網頁。

公開、具名、負責的評論得以提升臺灣法治、民主與學術素養。而且,透過公開、負責、詳細的討論(疑似)錯誤之作品內容,得以詮釋學術期刊論文之艱澀成果精義,進而協助一般讀者之理解,或嘉惠後續研究者延伸創作;抑或是釐清可能是錯誤之研究內容,得以遏止錯誤資訊或不當學術文化之蔓延。

*作者為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