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尼克森為什麼背叛蔣介石?

2016-09-25 07:10

? 人氣

1969至1972年間,影響美國對臺政策的主要因素是中國由於本身生存需要而改變了對美政策,以及美國對其全球戰略利益的調整。此兩大因素彼此相互影響,造成美國對臺政策的改變,進而使臺灣在外交上遭遇到困境。為了盡快結束越戰,尼克森與季辛吉討好中國而出賣臺灣利益,這樣的行為嚴重傷害了臺灣對美國的信任,對美臺關係播下持久不信賴的種子。就尼、季而言,與中國建立正常化關係的地緣政治意義極其重大,因此務必排除一切障礙。尼克森了解要安撫國內政治選民,他必須創造關心臺灣的表象,因此尼克森在改變對臺政策時主要的顧慮是國內反應,他並不擔心蔣介石政府的死活,也不考慮臺灣人民的意願,但對美國國會的立場卻很在意,國會對臺關切的態度阻止了行政當局更傾向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72年尼克森到達北京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握手。(維基百科)
1972年尼克森到達北京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握手。(維基百科)

1971年7月31日,面對季辛吉秘密訪問北京的衝擊,蔣介石事後分析尼克森為什麼背叛他,「尼丑未當選以前,來臺北相訪,滿懷我協助其選舉資本,應其未先提,而我亦未提也,此等政客,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此乃吾妻專聽(孔)令侃一面之詞所致。今國事至此,令侃之罪不小也。」孔令侃是宋美齡的侄子,長期代表中華民國對美國官員和議員秘密遊說。9月28日,蔣記曰「尼丑昔年在慈湖晤談時,視為其可厭之政客,以輕薄待之,並未允其助選。彼乃以此懷恨在心,但此類小丑,喜怒不足為計,而得失安之於數可也。惟對小人之待遇、方法,由此事得一經驗耳。」隔日又記:「寧可善待於君子,切勿得罪於小人。尼丑今後必有更大之陰謀,以圖報復。不但要毀滅國家,出賣於共匪,而且已扶植臺獨,要殺害我父子生命,以償其私願。」這是當時蔣介石對尼背叛他的原因分析,與歷史學家們的看法很不同。

其實,蔣介石對尼克森可能改變對臺政策是有預見的,但他並未努力嘗試先制行動,他也未能有效號召其在美國的支持者加強對中華民國命運之關切。蔣介石沒辦法撕破臉,公開否認尼克森是朋友,因為臺灣當時只有美國這個表面上的盟友,日本更不可靠,蘇俄又談不攏。1971年4月,沈劍虹接替周書楷出任駐美大使後,蔣介石不再讓孔令侃參與對美國國會的游說工作,改派駐美軍事採購組胡旭光將軍任大使館參贊,負責對國會游說。事後証明這一任命十分成功,但1971年夏秋,季辛吉兩次訪問北京時, 臺灣對美國國會的游說出現空檔,非常無力。1971年夏,蔣介石一度重病,這也影響了臺灣外交決策效率。

毛澤東與尼克森歷史性會晤。(維基百科)
毛澤東與尼克森歷史性會晤。(維基百科)

1972年2月,簽訂「上海公報」過程中,尼克森被迫一再表達對「中國」屬誰及中國是否一個的立場。此公報與尼克森的五大秘密承諾,構成了此後45年美國對臺政策的框架。1972年2月22日,尼克森對周恩來重申了1971年7月季辛吉所作的秘密承諾:「第一,中國只有一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以後不會再出現臺灣地位未定的聲明。第二,我們從未支持,將來也不會支持臺灣獨立運動。第三,… 我們不願日本進駐臺灣並會勸阻日本那樣做。第四,我們將支持臺灣問題以任何可能的和平方式解決。與此相關的是我們不支持臺灣政府任何採取軍事反攻大陸的企圖。最後一點,我們尋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正常化。我們知道臺灣問題是完成關係正常化的障礙,但在我前述的架構內,我們尋求正常化,我們向該目標努力並將設法達成。」周恩來對這五項承諾是滿意的。但是,這五項承諾與「上海公報」的文字有很大出入,「上海公報」沒有告訴美國、臺灣或中國人民,尼克森已經秘密接受北京更多的要求。

尼克森雖然急著要改善與北京的關係,卻因中華民國本身的進步,無法像南越一樣拱手奉送臺灣給中國。今天,美中關係的發展同樣令臺灣忐忑不安,但受國民黨的牽制,蔡英文政府似乎還未能充分推動臺灣在美國的支持者,重振對臺灣命運的關切。臺灣國安和外交官員只是冀望美國在進行亞太戰略再平衡時不要忘了臺灣。蔡英文政府也許沒有辦法改變美國全球戰略目標,但應該推行更積極的對美國下屆政府的遊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參考尼克森對臺政策的轉變以及蔣介石的自我檢討,或許有助於蔡英文下一步的外交努力。

*作者為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