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金融轉型推手 吳明敏:農業金庫盼與農漁會成為「總行與分行」關係

2019-09-11 08:10

? 人氣

全國農業金庫董事長吳明敏表示,推動農漁會資訊共用平台後,農業金庫與農漁會有望成為「總行」與「分行」的關係。(盧逸峰攝)

全國農業金庫董事長吳明敏表示,推動農漁會資訊共用平台後,農業金庫與農漁會有望成為「總行」與「分行」的關係。(盧逸峰攝)

全國311家農漁會信用部6500億元存款轉存機構「全國農業金庫」,9月3日舉行「農金資訊公司」成立記者會,行政院長蘇貞昌給足面子,除出席外,還特別強調農業金庫董事長吳明敏「從教授轉變為董事長」很努力在做事。從扁政府時代參與《農業金融法》立法,之後「學而優則仕」擔任不分區立委,馬政府上台後,一度墜落谷底,經歷4年漫長司法調查,如今擔任農業金庫董事長,面對全國只有6家分行的機構,吳明敏到底做了什麼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吳明敏5日接受《風傳媒》專訪,說明農業金庫成立「農金資訊公司」,對於台灣農業金融體系的意義。

「銀行業是承擔風險的行業,若抱持消極態度,少做一件事,薪水領一樣多,自然就不會有做事的動力。」吳明敏表示,「很多同事跟我說,我很有體力,做事都不會累,我告訴他們,只要相信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價值的、該做的事,你就有做事的動機,完成以後也會很高興,工作是一種價值,不要把它當成負擔。」

吳明敏是《農業金融法》立法的外部諮詢學者,當時台灣在本土金融風暴後,有36家基層金融機構淨值為負,財政部強勢推動農漁會併入銀行的過程中,引發全國農漁會大反彈,吳明敏表示,當時民進黨南部縣市長,包括楊秋興、蘇煥智,要求前總統陳水扁呼應基層農漁會「與農共生」訴求,不能再強勢推動整併,因此才有2003年《農業金融法》立法與2004年農委會農業金融局的成立。吳民敏表示,他曾擔任農委會「研修農業金融法規」委託研究計畫主持人,當時參與的丁偉豪、林彭郎、許忠信、洪英杰、楊偉文、劉松齡,以及新莊與蘆洲農會,大多數陸續進入農金體系核心。

(延伸閱讀:農業金庫申設OBU卡關 吳明敏:被質疑要用在ODA援外,其實兩者無關

15年間 農漁會信用部逾放金額從761億降至52億

原本體質脆弱的農漁會信用部,經歷了10多年的調養,目前已明顯改善,吳明敏表示,2005年5月底農業金庫成立時,全國農漁會信用部的逾放比高達13.48%,311家農漁會信用部有107家逾放比超過15%,逾放金額達761億元,到去年底逾放比只剩下0.45%,逾放金額降到52億元。

不過,面對全台其他37家銀行的競爭,農漁會信用部顯得格外辛苦,吳明敏表示,「很多農會總幹事告訴我,老一輩的人在農會有開戶,但他們過世後子女繼承財產時,子女就直接把農會的帳戶關掉,把錢存到一般銀行。」過去農漁會信用部不僅侷限在個別鄉鎮經營區,面對行動支付、區塊鏈等各種新金融科技的衝擊,農漁會在資訊系統的投資上,更是嚴重落後其他金融機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