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等待著金融科技武士的日本

2016-09-23 06:50

? 人氣

當日本的金融科技把金融業老舊程度計入時,突然間總量就變得可以和美中相比了。
當日本的金融科技把金融業老舊程度計入時,突然間總量就變得可以和美中相比了。

老舊的日本金融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和日本高科技的現代國家印象相反的,日本的金融業基本上是停留在泡沫經濟時代凍結住了。當專家在針砭美國九十年代末期的LTCM避險基金、二十世紀初期的房地產連動債乃至於近年來的高頻交易時,日本的銀行們基本上還是在做八十年代的老工作:收取存戶存款然後直接放款給企業客戶或者房貸。

在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二十多年來,日本金融業光是遮掩和清理八十年代那個超級大泡沫所留下來的爛帳,就忙不完了,在金融「創新」上遠遠落後於一馬當先的美國,也不及英國和法國。

別被法國保守左派印象給騙了,這國家傳統重視數學,因此培養出了許多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員和避險基金操盤人,也就是俗稱的量化交易員(quant)。

這些銀行老舊的營運方式,還沒等到新一代的網路新創來顛覆,其實早就吸引到大型網路公司來分一杯羹。特別是樂天,這幾年多元發展銀行和信用卡發行業務有成,甚至被戲稱為是日本最大的金融科技新創。

樂天2016年第二季的財報中,可以看到FinTech營收和營業利益都已經超越電子商務(國內EC)
樂天2016年第二季的財報中,可以看到FinTech營收和營業利益都已經超越電子商務(国内EC)

但在日本所有老舊的金融服務中,最糟的無疑是國際匯款(international remittance)。

貴松松的日本國際匯款

一般民眾在做國際轉帳時,往往只注意到銀行的手續費,而且通常只看到轉出國的銀行手續費。事實上整體成本還要包含轉入國的銀行手續費(有時候是在收款銀行扣繳),以及最不透明的匯差。

對偶爾國際轉帳一次的民眾來說,往往吃了悶虧就算了。對於常常要國際匯款的人來說,這些成本每次都得面對,而常常需要國際匯款的很多反而是低收入國的公民,他們把在高收入國辛苦工作所得的收入,部分匯回給自己祖國的親人,對這樣的人來說,這些轉帳成本無疑是一種剝削。

也因為這樣,世界銀行一直在高聲呼籲國際銀行體系自主改革和進步,並透過監控國際匯款成本和定期發表相關報告來施壓,這些相關報告可以在世銀特地建的專案網站找到。

世銀特設的Remittance Prices專案網站
世銀特設的Remittance Prices專案網站

在這個網站首頁左下角的欄框,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上最新的平均國際匯款成本,在本文寫成時,該數字更新為7.6%

7.6%多不多呢?如果考慮到台灣十年前曾有不少人貪圖紐西蘭7%以上的長期定存利率——而完全沒想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匯率當然會反應利率高低——眼睛也不眨一下地就支付手續費給台灣的銀行們來購買紐西蘭定存,那麼我們應該可以說7.6%是很肥的一個數字。

八大工業國平均國際匯款成本走勢(圖截自世銀最新報告)
八大工業國平均國際匯款成本走勢(圖截自世銀最新報告

上圖則是八大工業國平均的匯款成本。其中美國的現在成本大約是6%,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這裡面大概有3%是手續費,另外3%是匯差的部分。

而八大工業國中成本最低的竟然是俄羅斯,平均在2%左右!筆者沒特別去查原因,但真要猜的話,會需要從這個貧富差距極為慘烈的國家匯錢出去的,大概也就是屬於絕對少數的有錢人吧。若真是如此,一丘之貉的寡頭政治家們要求銀行配合把匯款成本壓低,好像也沒什麼好驚訝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