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朝覲特輯(1):非穆斯林不能參加!麥加「朝覲」5日行程大公開

2016-09-13 19:57

? 人氣

每年朝覲日期一到,就有上百萬穆斯林湧入麥加。(美聯社)

每年朝覲日期一到,就有上百萬穆斯林湧入麥加。(美聯社)

2016年伊斯蘭教一年一度的活動「朝覲」(Hajj),於10日在沙烏地阿拉伯的聖城麥加(Mecca)正式開始,世界各地將近200萬的穆斯林湧入麥加,朝覲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年度型聚會,數十萬人一齊虔心禮拜的畫面蔚為奇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要朝覲?

《古蘭經》載明,穆斯林一生必須遵守的「五功」包含「念、禮、齋、課、朝」,「朝」指的就是朝覲,每位穆斯林只要健康和經濟狀況許可,一生都要前往麥加朝覲一次,以朝覲表達對真主(Allah)的敬愛和團結,也象徵洗滌一切罪惡、得到新生。

朝覲日期在伊斯蘭曆12月(Dhu al-Hijjah)的8日至12日,2016年的朝覲於西曆9月10日至15日。這段時間內的朝覲稱為「大朝」,完成大朝的穆斯林會被尊稱為「哈吉」(Hajji)。其他時間完成的朝覲則稱為「副朝」(Umrah),儀式較為簡單,完成的人也沒有尊稱。

朝覲者在阿拉法特山冥想、祈禱。(美聯社)
朝覲者在阿拉法特山冥想、祈禱。(美聯社)

麥加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西元610年穆罕默德開始宣揚一神信仰的伊斯蘭教,但當時人民普遍為多神信仰,受迫害的穆罕默德於是搬遷至麥地那(al-Medina)。西元630年,穆罕默德率領穆斯林收復麥加,同時銷毀天房內所有異教神像、畫像,只留下象徵人類罪惡的黑石(al-Hajar al-Aswad),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朝覲,朝覲也就此成為五功之一。

朝覲活動主要為了紀念先知易卜拉欣(Ibrahim,即為聖經中的亞伯拉罕)和其妻兒的生平。穆斯林認為易卜拉欣是完美的穆斯林典範,與兒子易斯馬儀(即聖經中的以實瑪利)共同修建了「天房」(al-Kaʿbah)象徵天使在天堂敬拜真主的地方。朝覲過程中的許多儀式,都旨在紀念易卜拉欣為信仰奉獻的事蹟。

朝覲前置作業

由於麥加沒有機場,全球穆斯林必須先搭乘飛機至沙烏地西岸的吉達市(Jeddah),再轉乘至麥加。朝覲期間的麥加市戒備森嚴,會設立哨站檢查證件,只允許穆斯林進入,原則上外國民眾進入沙烏地須在護照、簽證或工作證上註明宗教,雖有謊稱的可能性,但記者訪問數位曾在沙烏地居住的台灣人,都表示從未聽過非穆斯林混入朝覲的例子。

外國人進入沙烏地時需在證件上註名宗教。(圖/諸安哲提供)
外國人進入沙烏地時需在證件上註名宗教。(圖/諸安哲提供;李承祐後製)

此外,不是任何穆斯林都能自由前往朝覲,為了控管方便,沙烏地阿拉伯會依據各國的穆斯林人口訂出配額,各國穆斯林即使符合資格也需排隊等待朝覲機會。

朝覲期間,男性需穿上戒衣 (ihram),是由兩片白布組成的簡單服裝,表示所有人在真主前一律平等,也象徵洗去一切罪惡。女性則穿上素淨的寬鬆罩袍即可,手部及臉部不需遮蓋,顏色也沒有限制。穿上戒衣就禁止性行為、爭執、無故傷害動植物等行為,期間也不能理髮、刮鬍子、剪指甲等多做修飾。

朝覲開始:第一天(8日)

朝覲路線圖。(圖/鄭力瑋)
朝覲路線圖。(圖/鄭力瑋)

繞行天房(Tawaf)

首先,朝覲者要以逆時針方向繞行天房七次,每繞一圈皆可親吻黑石。期間不能吃東西,但允許喝水。完成後要在天房四周祈禱2次。

朝覲者努力伸手觸摸天房。(美聯社)
朝覲者努力伸手觸摸天房。(美聯社)

奔走7趟找泉水(Sa’ai)

接下來,朝覲者要在薩法和麥爾瓦兩個小山丘間,來回奔走七趟,旨在重現易卜拉欣的妻子夏甲,為兩人的兒子易斯馬儀瘋狂找尋救命泉水的一幕。這個步驟中也必須飲用「滲滲泉水」,傳說當夏甲跑完第七趟,天使讓泉水湧現在易斯馬儀腳邊,滲滲泉現在是以抽水方式輸送至清真寺內的飲水機供人飲用。

米納(Mina):帳篷城

這天結束後,朝聖者便前往6公里外的休息地米納,沙烏地架設了大片附有空調的白色帳篷供朝覲者居住,猶如龐大的帳篷城市,也是朝覲的另一奇觀。

第2天(9日)

阿拉法特日(Day of Arafat)

朝覲者從米納前往阿拉法特山(Jabal Arafat),據說是穆罕默德最後一次佈道之處,他們在特定區域內冥想、祈禱、背誦經文。這個名為「站在真主之前」(Wuquf)儀式是整個朝覲的精華所在。如果沒有在阿拉法特度過整個下午,朝覲會被認作無效。

穆茲達里法(Muzdalifah)

傍晚,朝覲者前往阿拉法特和米納之間的穆茲達里法。朝覲者在此露天過夜。

朝覲者在阿拉法特山冥想、祈禱。(美聯社)
朝覲者在阿拉法特山冥想、祈禱。(美聯社)

第3天(10日)

投石拒魔(Ramy al-Jamarat)

第3天清晨,朝覲者會先收集小石頭,以準備回到米納進行「投石拒魔」儀式,這個儀式象徵魔鬼曾引誘易卜拉欣3次,3次都被他以石頭擊退。群眾會對著3根不同的柱子投石,每次丟七塊石頭。

朝覲者正在進行「投石拒魔」儀式。(美聯社)
朝覲者正在進行「投石拒魔」儀式。(美聯社)

宰牲節(Eid al-Adha)

投完石頭後,登場的就是最為重要的宰殺牲口儀式,以紀念易卜拉欣服從真主旨意打算將易斯馬儀獻祭的故事。傳統上,朝覲者要親自宰殺動物或監看過程。但現代朝覲人數眾多,便由朝覲者付費交給中央屠宰場代為宰殺、並將肉品捐出。全球各地的穆斯林也在同一天宰殺牲口,開始為期4天的宰牲節假期。

宰牲結束後,朝覲者便可剃頭、剃鬚,將自己整理乾淨。

再次繞行天房(Tawaf Al-Ifaadah)

接著,朝覲者回到麥加大清真寺再次繞行天房,象徵匆忙回應真主呼喚以及對真主的敬愛。10日的晚上也在米納度過。

朝覲者正在繞行天房。(美聯社)
朝覲者正在繞行天房。(美聯社)

第4天、第5天(11日、12日)

在這兩天之中,朝覲者都待在米納營地,分別於下午再進行2次投石拒魔儀式。朝覲者必須在12日的日落前往麥加。如果無法在日落前離開米納,那麼13日返回麥加前,必須再一次進行投石儀式。

告別天房(Tawaf al-Wida)

抵達麥加後,朝覲者要再一次繞行天房,這一步驟稱為「告別天房」,整趟朝覲旅程也畫下完美句點。

「現代化朝覲」

從朝覲傳統建立以來,朝覲的穆斯林隊伍便年年絡繹不絕,邁入現代後由於交通大為便利,朝覲人潮也一年比一年多,沙烏地估計今年就有近190萬人次湧入。但也因為人潮太多,許多儀式根本難以完成,因此也逐漸演變出替代方法,例如親吻黑石儀式可以以「右手指向黑石」來取代,在大清真寺的屋頂完成繞行天房也算數;為了避免石頭砸到人,投石拒魔儀式的石柱也被長達26公尺的石牆取代;原先朝覲者向中央屠宰場購買牲口後還會領到一紙證書,現在也以手機簡訊取代。

另外,外國朝覲者常會組成朝覲團一起作伴,各國旅行社也會推出「套裝行程」包辦機票、食宿。麥加也有許多專門引導朝覲者的導遊,大幅降低困難度。近幾年智慧型手機又注入新的元素,朝覲者一機在手,就能透過GPS導航、《古蘭經》電子書等完成朝覲,許多應用程式開發者看準此一需求推出「朝覲App」,除了儀式順序、地圖指引、該誦念的經文等等,連如何正確穿上戒衣也有動畫指導,非常詳盡。

朝覲App應有盡有,連戒衣穿法都示範給你看。(圖/風傳媒)
朝覲App應有盡有,連戒衣穿法都示範給你看。(圖/風傳媒)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