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9月13日──文藝復興巨匠米開朗基羅動工雕刻名留千古的傑作「大衛像」

2018-09-13 07:00

? 人氣

517年前的今天,義大利正值文藝復興時期,初在藝壇嶄露頭角的26歲年輕人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在清晨對一塊大理石刻下第一刀,準備化腐朽為神奇,讓這塊被其他藝術家雕琢失敗的「廢石」變成藝術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義大利佛羅倫斯國立美術學院內的大衛像(取自Wikipedia,Korido攝/CC BY-SA 4.0)
義大利佛羅倫斯國立美術學院內的大衛像(取自Wikipedia,Korido攝/CC BY-SA 4.0)

近3年後,據傳來自義大利中部托斯卡尼(Tuscany)卡拉拉(Carrara)採石場的這塊光滑大理石,蛻變成《舊約》裡殺死巨人歌利亞(Goliath)的以色列少年英雄大衛,這座高達5.17公尺、重約6噸的大衛像(David)容貌俊美,英姿煥發,目前放置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國立美術學院(Accademia delle Belle Arti di Firenze),每年吸引逾百萬遊客前來一睹大衛像的風采。

大衛像(取自Wikipedia,Korido攝/CC BY-SA 4.0)
大衛像(取自Wikipedia,Korido攝/CC BY-SA 4.0)
大衛像(取自Wikipedia/PD-US)
大衛像(取自Wikipedia/PD-US)

大衛像的歷史可追溯至1464年,當時佛羅倫斯聖母百花聖殿(Florence Cathedral)藝術作品督察組織(the Overseers of the Office Works)委託佛羅倫斯雕塑家阿戈斯蒂諾(Agostino di Duccio)製作大衛像,1466年他完成大衛像腿部、腳部、軀幹、衣著的輪廓時忽然不做了,據傳他在雕像原本的雙腿位置鑿出大洞。10年後,藝術作品督察組織委託義大利雕刻家羅塞利諾(Antonio Rossellino),但不久後他也不做了。

大衛像(取自Wikipedia,Marcus Obal攝/CC BY-SA 3.0 )
大衛像(取自Wikipedia,Marcus Obal攝/CC BY-SA 3.0 )

1498年,嚴厲苛刻統治佛羅倫斯的道明會修士薩弗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遭推翻,佛羅倫斯成為共和政體,新上任的總督索德里尼(Piero Soderini)希望呈現一番新氣象,加上當時義大利半島的各個城邦之間衝突激烈,面對周遭強敵環伺,佛羅倫斯當局希望所有佛羅倫斯人都能無畏面對強權與敵人,於是決定重新委託藝術家雕刻大衛像,遭棄置在教堂空地達25年之久的這塊大理石終於有翻身機會。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取自Wikipedia/PD-US)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取自Wikipedia/PD-US)

藝術作品督察組織決定找藝術大師將這塊大石頭變成藝術品,包含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在內的好幾位藝術家都表達了興趣,以廣受好評的《聖殤像》(Pietà)嶄露頭角的米開朗基羅積極爭取,最後成功爭取到這個機會,雙方在1501年8月16日正式簽約,並在同年9月13日動工。

大衛像(取自Wikipedia,Jörg Bittner Unna攝/BY CC3.0 )
大衛像(取自Wikipedia,Jörg Bittner Unna攝/BY CC3.0 )

米開朗基羅曾面對這塊大理石說:「大衛已經在裡面了,我只是去除多餘的部份而已。」他先做了大衛像的蠟模,又因為他不允許他人偷看未完成作品,於是在大理石四周立起屏障,開始日以繼夜埋首工作,終於在1504年完成被譽為古典藝術品典範的大衛像。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手稿(取自Wikipedia/PD-US)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手稿(取自Wikipedia/PD-US)

先前的雕刻家創作的大衛像大多表現他割下歌利亞頭顱的勝利情景,但米開朗基羅並未沿襲這個傳統,他雕塑的大衛像是成熟健美的青年,似乎蘊積著強大力量,蓄勢待發,準備迎戰:雕像的雙眉緊鎖,眼神銳利,全神貫注直視前方,表現出堅定意志與備戰的心理狀態;大衛的身體則呈現放鬆的姿態,他頭部左轉,頸部的筋凸起,重心放在右腳,全身重量集中在右腰與右腿,右臂優雅的線條到了凸起的右手靜脈出現緊縮,而左手往前曲起,將機弦搭在左肩上,這種緊繃與舒緩的對比呈現靜中有動的感覺,這座曾被棄置的大理石終於被賦予全新生命 。

大衛像(取自Wikipedia,Jörg Bittner Unna攝/BY CC3.0)
大衛像(取自Wikipedia,Jörg Bittner Unna攝/BY CC3.0)

 

大衛像右手(取自Wikipedia,Jörg Bittner Unna攝/BY CC3.0 )
大衛像右手(取自Wikipedia,Jörg Bittner Unna攝/BY CC3.0)

大衛像原本擺放在佛羅倫斯市政廳舊宮「領主宮」(Palazzo Vecchio)入口,1873年被移至佛羅倫斯國立美術學院畫廊迄今,後世複製2尊大衛像擺放在公眾場所展示,一尊擺在米開朗基羅廣場(Piazzale Michelangelo)中央,另一尊舊宮市政廳的領主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

佛羅倫斯舊宮市政廳領主廣場上的大衛像複製品(取自Wikipedia, JoJan攝/CC BY-SA 3.0)
佛羅倫斯舊宮市政廳領主廣場上的大衛像複製品(取自Wikipedia, JoJan攝/CC BY-SA 3.0)

大衛像早期曾引起爭議,被強迫穿上28片銅製無花果樹葉遮羞,也曾被貼上金箔葉子,頭上戴著金製花環,但這些裝飾後來都遺失了。數百年來,大衛像遭到多次損壞,包括在1527年佛羅倫斯暴動中被敲斷左前臂,也曾遭受雷擊,1991年還曾遭到瘋子拿鎚子敲傷左腳的腳趾,幸好後來都經細心復原。

大衛像(取自Wikipedia,Jörg Bittner Unna攝/BY CC3.0 )
大衛像(取自Wikipedia,Jörg Bittner Unna攝/BY CC3.0 )

儘管16世紀初基督宗教的神權依舊至高無上,但人們開始恢復身為人的自信,提倡以世俗的人為中心,大衛像充分體現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精神,它不具強烈的宗教氣息,而是強調人的意志與勇氣,讚美人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