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另一種撕裂─觀光產業上街頭的「意外傷害」

2016-09-13 08:10

? 人氣

旅行業觀光業百萬大遊行,要求政府正視觀光產業的困境,否則年底將現失業潮。(陳明仁攝)

旅行業觀光業百萬大遊行,要求政府正視觀光產業的困境,否則年底將現失業潮。(陳明仁攝)

因陸客減少影響生計,國內觀光旅遊產業周一走上凱道。有別於過去弱勢上街頭總能得到社會與輿論較多的同情與支持,這次的觀光業上街頭,討了不少罵,原因無它,事涉兩岸,原有的標準理性全扔到一邊去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觀光業者上街頭,喊的口號是求生計、討生存,但隱而不現的訴求,其實是要蔡政府接受九二共識,讓來台觀光陸客維持原來,也因而遭受批評─有人指觀光業不思長進、只知接低價陸客團才有今日(意思是活該);有人罵都是前朝馬政府吃陸客觀光的嗎啡所致(所以都是馬政府的錯);還有人說:這些人應該上天安門向老共抗議(擺明吃豆腐),或說「這是以民逼官」(所有的抗議、遊行不是都可是歸類於要「以民逼官」嗎?)

這次陸客減少,當然毫無疑問是與北京因不滿蔡政府而出手「宏觀調控」有關,這是中國這種「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兼資本主義)」,運用其經濟實力對外所行的政策─說壞當然可以說非常「惡劣」,不過,所有大國都挺喜歡玩這一套遊戲,美國就是非常善用其經濟力量,到處「經濟制裁」他的敵人,而且不僅自己身體力行,還要其它盟邦一起加入。所以不必為此跳腳,倒該回頭看看、想想我們該如何因應。

其實,北京這種大幅減少陸客來台、大砍採購團、不再施以對台灣經濟讓利(通稱惠台措施),在520前就已可預見─最明顯的就是台灣產業殷切盼望的兩岸貨貿談判,就在完成談判前片面終止,且毫無重啟跡象。新政府未必要跟著北京的調子走,但卻不能不先評估清楚影響層面與訂定對策。

雖然今年前7個月整體來台陸客維持平盤,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8月來台陸客的團客就減少55.3%,自由行減少13.9%,而且在可見的未來應該就是至少維持在這種水平的衰退;以去年陸客來台有418萬計,今年大概減少80-90萬人左右,明年全年則可能剩下200萬人。

而產業對外出口方面,中韓FTA(自由貿易協定)已生效,台灣則是兩岸貨貿已胎死腹中,中國占台灣對外出口的4成,其對出口的影響當會逐步顯現,事實上台灣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確定已有下滑趨勢,反之則是韓國逐漸增加。

陸客大幅減少直接衝擊的範圍廣泛,直接受衝擊的包括旅館、餐廳、旅行社、觀光景點與零售,這整個產業鏈其實包括從導遊、司機到旅館餐廳的服務生、攤販,這次上街遊行者多屬直接衝擊的從業人員。至於週邊衝擊則更廣泛,影響則才開始發酵。

整體來看,觀光產業是勞力密集的服務業,雖然未必是高薪高所得,但能吸納的就業人口多;但其風險也在因為技術較低,如果失業不易在技術密集的產業尋求工作;即使台積電大手筆投資1兆、五大創新產業順利發展,那些觀光業的服務人員、司機也不易在此尋求安身之處。出口受影響,企業叫一叫,但這些被歸類於財團、「慣老闆」者能得到社會的共鳴較少,相對其承受衝擊的能力亦較佳,但觀光業從業人員則是人數多且較弱勢,如果失業擴大,對台灣經濟與社會的影響難以估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