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冷戰》別只關心中國的GDP!他們瘋狂增加負債的速度,可是比經濟快好幾倍!

2019-10-23 08:31

? 人氣

結束保本保息的操作,儘管從道德迷思的觀點來看是正確之舉,但是如果其中牽涉到突然且大筆的損失,可能會遭遇來自銀行、投資人,甚至其他主管單位的反對。如果主管當局的措施限制銀行獲得短期存款的管道,銀行一定會擔心他們的所得與流動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二○一八年三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銀行與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宣布合併,隸屬國務院。此一合併乃是政府部門進行大規模改組行動的一部分,旨在簡化金融法規與阻絕監管套利的機會,合併後的委員會主要負責執行面的工作,立法與宏觀審慎監管的工作則由中國人民銀行承擔。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副手易綱升任為行長,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同時擔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是易綱的頂頭上司,而郭樹清的老闆是副總理劉鶴,此人履歷遍及所有的經濟與金融事務。

金融控管相關組織的鉅變,幾乎等於是自國家主席、劉鶴、郭樹清由上而下一條線,直達貨幣政策、金融穩定與管理法規等層面。就組織的角度來看,現在看來已無任何理由重蹈過去金融過度與濫用的覆轍。未來任何錯誤與失敗,都將直接歸責於上層的決策者。

是否有系統性風險?

有人認為,中國如果有債務危機,也是一場「安靜」的債務危機。他們主張,隨著經濟成長與通膨聯手推高GDP的貨幣價值,中國能自債務危機脫身而出。有鑑於債務擴張的速度遠低於GDP貨幣價值的成長速度,債務比率勢必會下降。理論上這樣的說法沒錯,但是卻將債務與成長的關係弄錯了。此一說法是把它們兩個視為完全獨立的項目,但是在中國,這兩項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當初就是靠著債台高築來帶動成長率的提升。然而他們卻說債務其實不是問題。如果中國棄債務問題於不顧,也是需要做一些別的事情。

也有人指出,中國的高水準儲蓄率──接近GDP的百分之五十──是決定債務水準與防範債務危機風險的一個特別因素。他們認為,中國家庭的儲蓄大部分是以現金的型式存在銀行(與房地產),然後由銀行再放貸出去。中國來自海外的借貸很少,外債也不多。因此實際上,中國是擁有一個資金充裕的國內貨幣體系,而且受到資本管制的庇護,同時還有來自國家預算能力,與中國人民銀行做為最後貸款人的流動性支撐。

此一說法大部分都對,但是少了一個重點。中國的家庭長久以來都有很高的儲蓄,但是銀行的過度放貸並不是一個持續性的問題。最新的發展是,中國的債務在過去十年的規模與擴張速度,信貸導向的投資與經濟成長動力,銀行明顯增加的貸存比率(這是典型的警訊),以及因金融市場動盪加劇而造成的存款風險加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