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俄國侵華史-東北之外為何有個猶太自治州?

2019-09-15 07:10

? 人氣

然而正因猶太自治州的開發步履維艱,故蘇聯在宣傳上下足了工夫,其首先出版了許多意第緒語(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的主要語言)書報與小說,將比羅比詹描繪為猶太人的社會主義烏托邦,更把意第緒語塑造成「無產階級的語言」,並將希伯來語貶為「資產階級的語言」。1936年的電影《尋求幸福的人》(Искатели счастья)也是此時的宣傳產物,片中描繪一個猶太家庭在遷到比羅比詹後,如何透過自身奮鬥,實現幸福人生,並趁機為蘇聯政策做了些宣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蘇聯終結了猶太人的貧困

2.猶太人在蘇聯引導下,成為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務實農民

3.蘇聯終結了落後的宗教社會制,帶給猶太人更好的社會主義制

4.世俗的社會主義文化有助於舒緩猶太人與其他民族的宗教文化矛盾

由於此類宣傳多不勝數,故當地的猶太人口終於在1937年突破2萬,並於二戰後吸引到某些德國猶太僑民,成功來到4萬大關。

然而好景不常,1948年史達林開始了反猶大清洗,導致蘇聯猶太人大舉移民,猶太自治州的烏托邦角色不再,人口自然也急遽下降,根據2010年的俄羅斯人口大普查(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10 го́да),在整個猶太自治州人口176558人中,俄羅斯人就占了93%(160185),第二名的烏克蘭人占了3%(4871),第三名的猶太人只有1%(1628),其餘3832人則無法確定種族。此地主要語言是俄語,而雖然小學中仍有意第緒語課程,但現在只剩老一輩的猶太人能說。俄羅斯雖想努力追回在蘇聯時期遷走的猶太僑民,卻勞而無功。

何去何從的猶太自治夢

回顧蘇聯成立猶太自治州的兩大初衷,一是為了獲取猶太復國主義勢力的支持,二是為了防範中國而移民實邊,然而時移世易,這兩大目標早就沒了當日的環境與條件。史達林的反猶大清洗標誌著共產黨與猶太復國主義勢力的決裂,猶太人也逐漸認清蘇聯的真面目,其實就是披上社會主義外殼的沙俄,只是以前名為南方風暴的大屠殺,現在改成了具有資產階級話語的大清洗。

而俄國與中國的關係更是經歷了百轉千回的變化,中蘇雖一度交好,但中國東北的邊界糾紛始終存在,雙方還是朋友時,往往睜隻眼閉隻眼就過了,但兩國關係一惡化,便容易鬧上檯面成為軍事衝突,1969年的珍寶島事件即為一例。1991年,江澤民出訪蘇聯,與戈巴契夫會面,雙方簽訂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希望能解決60年代以來的邊界爭端,並完全劃定中蘇邊界,沒想到蘇聯在簽約4個月後即告解體,故後續又於1994年、1997年、2004年簽署更多劃界協定,中國雖取回些許土地與島嶼,但這與《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喪失的領土相比,實在微不足道,但儘管如此,普京在當時仍承受了「喪權辱國」的駡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