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9月9日──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俄羅斯最偉大文學家托爾斯泰誕生

2019-09-09 07:10

? 人氣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1828年9月9日,俄羅斯西部圖拉省(Tula)的知名貴族世家、托爾斯泰家族在氣派的亞斯納亞─博利亞納莊園(Yasnaya Polyana)裡,迎來第4個孩子,這個孩子一生的時光大多在這座莊園度過,並在此寫下膾炙人口的經典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復活》(Resurrection),他就是被譽為世界最偉大作家之一的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Leo Tolstoy)。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托爾斯泰在書房,攝於1908年(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托爾斯泰在書房,攝於1908年(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幸福受寵的童年 惶惑憂傷的少年

托爾斯泰不滿2歲即喪母,然而他的童年並不陰鬱灰暗,而是被愛包圍,因為托爾斯泰家的遠親塔提雅娜.葉爾戈斯基(Tatyana Ergolsky)一肩挑起照顧孩子的重責任,托爾斯泰從她身上得到母愛的補償。他日後一再談起塔提雅娜姑媽與幸福的童年時光,表示這位姑媽對他一生影響最大,更讓他懂得愛的幸福。

亞斯納亞─博利亞納莊園後來成為紀念托爾斯泰的博物館

托爾斯泰居住的莊園與周遭環境風景優美,附近的森林、山谷、牧場、清泉都是他與3位哥哥快樂嬉戲的地方,冬天還能打雪仗,甚至駕著雪橇去打獵,耶誕節更是盡情玩耍的節日,《戰爭與和平》裡羅斯托夫伯爵(Count Ilya Rostov)的孩子們在冬天快樂嬉戲的場景就是托爾斯泰的童年寫照。

20歲的托爾斯泰(取自Wikipedia/PD-US)
20歲的托爾斯泰(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托爾斯泰9歲喪父,他與哥哥們成了孤兒,先是由大姑媽亞莉珊卓(Alexandra Osten-Saken)當監護人,大姑媽1840年逝世後,這群孩子的監護權交由另一位有錢貴族姑媽佩拉蓋雅(Pelageya Yushkov),這時托爾斯泰被迫與塔提雅娜姑媽分開,搬到西南部大城喀山(Kazan),然而儘管物質生活無虞,庸碌的姑媽家卻無法給托爾斯泰任何精神與心靈的指導,這讓他痛苦不已。
 

托爾斯泰與孫輩。(取自Wikipedia/Public Domain)
托爾斯泰與孫輩。(取自Wikipedia/Public Domain)

大學中輟 投入戰爭

1844年,想當外交官的托爾斯泰進入喀山大學著名的東方語言系,然而,枯燥乏味的課程引不起托爾斯泰的興趣,他經常蹺課,甚至沉溺於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頻頻參加貴族的舞會與晚會。1847年,他選擇中斷學業。

托爾斯泰與妻子蘇菲亞

1851年,托爾斯泰與兄長一起前往高加索當兵,並開始嘗試寫作,隔年發表小說《童年》(Childhood)。1854年,托爾斯泰被調往多瑙河戰線,還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Siege of Sevastopol),充分體會戰爭的殘酷,他在1854年至1856年間完成了《少年》(Boyhood)和《青年》(Youth),這2本小說加上《童年》是托爾斯泰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揭示他的成長過程與精神思想。

1910年,托爾斯泰與小孫女在亞斯納亞─博利亞納莊園。

作品批判社會現實  俄國革命之鏡

1855年,托爾斯泰將自己的戰地見聞寫成《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Sevastopol Sketches),出版之後甚受歡迎,他也開始在文學界小有名氣。

從1861年俄羅斯廢除農奴制,到1905年俄國發生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段期間是俄國社會劇烈變動的時期:1863年至1869年,他完成長篇歷史巨著《戰爭與和平》,以1812年法國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入侵俄國為時代背景,以史詩般的廣闊視角與輝煌氣勢,用上百萬字的篇幅描寫1805年至1820年俄國的重大歷史事件,被譽為世上最偉大的小說。

托爾斯泰的1864年《戰爭與和平》手稿(取自Wikipedia/PD-US)
托爾斯泰的1864年《戰爭與和平》手稿(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1874年至1877年,托爾斯泰完成另一部重要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這部小說被認為是寫實主義小說的經典作品,數度被改編為影視作品,搬上大螢幕。1889年至1899年,托爾斯泰完成長篇小說《復活》,批判專制的沙皇制度,嘲諷國家機器、官僚體系、教會等,這部小說堪稱是他一生思想與藝術探索的結晶,也被視為他的最高成就。

68歲的托爾斯泰(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68歲的托爾斯泰(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托爾斯泰的作品深刻批判社會現實,前蘇聯領導人列寧(Vladimir Lenin)稱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夫妻不睦 至死方休

1862年9月23日,34歲的托爾斯泰與沙皇御醫的女兒、年僅18歲的蘇菲亞(Sophia Tolstaya)結婚,兩人婚後生了13個孩子,其中有5個不幸夭折。

托爾斯泰(右二)與妻子蘇菲亞(右一)與親人一起用餐(取自Wikipedia/Cassell and Co, NY, 1911)
托爾斯泰(右二)與妻子蘇菲亞(右一)與親人一起用餐(取自Wikipedia/Cassell and Co, NY, 1911)

然而,他與妻子的關係始終不睦,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這對夫妻的思想差距甚大,1870年代末開始,托爾斯泰的思想出現劇變,同情農民,反對暴力革命,持齋吃素,抨擊私有財產制,批判貴族生活。他強迫妻子接受他的思想,但蘇菲亞認為這套理論矯揉造作,因為他根本無法戒除性慾,不斷讓妻子懷孕,而且不斷讀書寫作,到死都過著貴族生活。

托爾斯泰(中間者)與家人(取自Wikipedia/PD-US)
托爾斯泰(中間者)一家人(取自Wikipedia/PD-US)

這對夫妻無法彼此理解,甚少交談,遑論心靈交流。蘇菲亞為丈夫的文學事業奉獻良多,甚至為《戰爭與和平》謄稿7遍也無怨言,但她曾傷心地說丈夫只在乎她的肉體:「他愛我,但只在夜裡,從來不在白天。」她也抱怨托爾斯泰不懂得體貼:「沒人知道他從來不曾想過讓妻子休息片刻,或是為生病的孩子倒一杯水!」

1886年,蘇菲亞與女兒亞莉珊卓(Alexandra Tolstaya)

蘇菲亞個性善妒,得知托爾斯泰婚前的荒唐生活,甚至與莊園的一名女工生了一個私生子後,她憤怒地說:「我真想燒了他的日記與他的過去。」甚至夢到自己殺了那個私生子。醋意讓蘇菲亞經常一哭、二鬧、三上吊,不是服毒自殺,就是學安娜.卡列尼娜臥軌,鬧得全家不得安寧,這也讓托爾斯泰更加厭惡這段婚姻。

亞斯納亞-博利亞納莊園的托爾斯泰之墓

1910年11月10日,82歲的托爾斯泰決定離開妻子,他從亞斯納亞-博利亞納莊園祕密離家出走,卻不幸在半途罹患肺炎,最後客死異地,享壽82歲。他在阿斯塔波沃車站(Astapovo train station)站長室彌留之際,所有的子女都前來見父親最後一面,但托爾斯泰臨死都不願見妻子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