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出版生死戰》台灣本土漫畫欠曝光度 業界人士寄望「跨界合作」開活路

2019-08-30 08:10

? 人氣

20190124-台灣漫畫基地24日正式開幕,目前舉辦台漫六十展覽,圖為漫畫基地2、3樓展出各類作品。(吳尚軒攝)
「讓比較多人可用較低成本閱讀台漫,又不至於造成廠商負擔,就是能不能突破的關鍵。」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劉定綱說。圖為漫畫基地台漫六十展覽。(資料照,吳尚軒攝)

來到雲端世界,撇除盜版網站,合法網路漫畫平台如今也不在少數,來自韓國的Webtoon、 Comico等網站鎖定手機族,以全彩的長條漫畫為主,頗受台灣少男少女喜愛,在韓系作品外,也不乏如《黑盒子》、《貓劍客》等本土人氣作品,此外各大電子書平台,也開始販售漫畫,台灣角川更有以漫畫、輕小說為主的「Book Walker」電子書平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蓋亞文化今年8月起,推出線上平台「原漫基地」,正式加入網路漫畫戰場,對此李亞倫也指出,現在免費平台太多,所以不會走收費制,收入要寄望之後出版實體漫畫,主要目標還是培養作者、打開知名度。

李亞倫表示,現在漫畫雜誌在台灣已經快要絕跡,但日本漫畫一開始,都要在月刊、周刊上連載,才能讓讀者認識,所以比起做雜誌,乾脆做平台更好,且作者若沒有地方連載,就沒有固定稿費收入,也容易跟觀眾脫節、跟不上商業模式,上了平台後,讀者會給壓力,且當有夠多作者在同一個平台連載後,也會產生凝聚力。

台灣不缺平台,但作品為何沒人買?

「其實不缺平台,只是沒人去買。」開拓動漫祭執行長蘇微希則直言,現在漫畫其實都不缺平台,甚至對很多圖文作家來說,臉書、Pixiv都是平台,能見度不高是真的,但要說沒有露出平台,倒也未必。

但為何沒人想看或者買?蘇微希從創作端指出,這關係到作者認為自己的東西,是作品還是商品?像電影有分得獎的藝術片,跟賣座的商業片,受眾完全不同,很多人都還沒去釐清自己的定位。

蘇微希談到,大多數作者都在畫作品,這沒有好或不好,像藝術電影跟商業片都有自己的空間,但台漫量體還不夠大,現在很多作者認真經營作品,也有一群讀者喜愛,但對於更廣泛的大眾,台灣有沒有作者,可以做「爽」、純粹滿足娛樂的東西?

從商品角度來說,蘇微希認為,現在讀者胃口都被養到很刁,沒有80分以上的東西,是不會買單的,產出者必須要借助團隊,但要思考的就是,創作者做好團隊合作的準備了嗎?

(圖/擷取自開拓動漫祭FancyFrontier粉絲專頁)
開拓動漫祭執行長蘇微希則直言,現在漫畫其實都不缺平台,只是沒人去買。示意圖。(資料照,取自開拓動漫祭FancyFrontier粉絲專頁)

蘇微希進一步解釋,團隊合作不是漫畫家最大,不能非理性堅持一些東西,她也透露,過去看過很多跨界的影視、電玩廠商合作,最後都是遇到漫畫家對原作的堅持,而要收回授權,對漫畫家來講,確實保住了創作尊嚴,但對投資者則損失慘痛,她就聽過很多影視圈人,因為吃過虧,而不敢碰漫畫改編。

蘇微希呼籲,要跨界合作的話,作者心態就很重要,台灣新生代創作者如果沒準備好,以現在情況就會跨不出去,而產出速度也是重點,雕花地畫可能會跟不上,此外還有能不能隨市場調整?很多工作室是接案模式,直接一本、一本地產出,但連載就可以隨時反映讀者意見。

漫畫菜鳥如何找到成功之路?她說「同人展」裡有答案!

「未來的漫畫或IP,就是圈粉的過程。」蘇微希指出,過去的重點是教人怎麼畫漫畫,但現在要自學漫畫已經不難,如果身為一個小菜鳥角度,缺的是眼前有沒有一條成功之路?而她認為,這可能可以在同人展場裡找到。

「現在很多同人作家自帶粉絲,在網路平台跟同人展場裡,可以圈2000個粉絲、3個月可以賣2000本的人,已經有了。」蘇微希說明,網路時代創作者可以各自圈粉,不用靠出版社,圈到一定規模的粉絲後,只要有意走大眾市場,就有機會有跨界合作,2000本已經是很多出版社的印刷底量,如果有人能自己賣2000本,投資人也會較有意願進來。

蘇微希認為,當然這有難度,但並非辦不到,目前的瓶頸,是漫畫跨界改編賣錢的案例,還沒真正出現,但已經有趨勢出來,如《北城百畫帖》改編電影、《用九柑仔店》改編電視劇等,新生代的作者也開始有合作案,文化部在動漫基地一直辦媒合會,雖然大家不見得準備好,但是一個機會。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