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港人回不了頭!發現自己站在靈魂保衛戰最前線

2019-08-21 15:23

? 人氣

雨傘運動與反送中運動不同的地方在於:抗爭形態改變,而政權應對的方式跟不上形勢。(美聯社)

雨傘運動與反送中運動不同的地方在於:抗爭形態改變,而政權應對的方式跟不上形勢。(美聯社)

八月十八日周日香港陣日暴雨,民陣召集群眾上街遊行反對警察暴力,警方反對遊行,只容許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集會。下午二時開始,人潮如水從港島線地鐵站湧出,暴雨下從四方八面湧向銅鑼灣方向。當晚十時主辦單位民陣宣布逾一七○萬人參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在集會開始不久,政府發言人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盡快回復社會秩序;當一切平靜之後,政府會與市民展開真誠對話,致力修補撕裂,重建社會和諧。 

傘運與反送中,抗爭雙方易位

遊行前反送中陣營都在憂慮,一是早前占領機場阻止旅客登機及毆打內地「臥底」事件,會否引起反感,造成民意轉勢;二是警察不批准遊行,變相是刻意迫市民占路,是否會部署黑道及臥底挑起事端,製造激烈街頭衝突,令煙硝瀰漫港島街頭。

但八一八竟然超過百萬群眾再現街頭,距離上次六月九日百萬人上街反送中已經近七十天,香港民眾仍然繼續堅持。而八一八遊行結束後,示威者在十二點前如落在地上的雨水般靜靜退去,無影無蹤。

八一八成功建立了一種流水式的抗議遊行方式,回應警方打壓公民權利。記者只拍攝到疑似警方臥底示威者收工返回警署。

五年前的占領中環,中共是用消耗戰方式逆轉民意,磨蝕抗爭者意志,挑起人民內部矛盾而成功轉移焦點,占領七十九日後運動消散、分裂,領袖面對司法審判。中共的消耗戰完勝。

比較雨傘運動與反送中這兩場運動的不同在於:抗爭形態改變,而政權應對的方式跟不上形勢。林鄭月娥的強硬、傲慢及鎮壓手法激起了民眾敵愾同仇,也令激進街頭抗爭得到主流中產階層支持。「不分化、不割蓆、不篤灰(告密)、齊上齊落」已經成為共識,這是與傘運最大的分別,也令北京的拖字訣無法取得進展,於是形成了膠著狀態。

香港反送中示威者高舉港英旗幟(AP)
8月18日香港陣日暴雨,但仍有逾百萬港人參與遊行。(AP)

消耗戰擋不住沒大台的流水

傘運是政府在九二八鎮壓後立即停止行動,任由群眾占路,警察不主動出擊,幕後鼓動民間申請禁制令,以民眾鬥民眾,靜候民意逆轉。政府的被動策略令傘運領導無處借力,想升級又欠缺抗爭對象,兩次龍和道升級警民衝突,也無法掀動民情。反觀這次反送中運動,政府一時激進,希望決戰,一時又想打消耗戰,戰略目標不明。

六一二第一場戰役是警察精心部署,以獅子撲兔方式無差別攻擊示威者,意圖震懾,一戰盡全功,讓法案順利三讀通過。結果林鄭月娥「激進」手段失敗,民意沸騰,法案壽終正寢。

警暴激起持續七十日抗爭,林鄭月娥及中共一直擺脫不了「決戰」心魔,以為只要大規模拘捕前線核心抗爭者,運動就瓦解。於是警察部署由驅散變成拘捕,埋身肉搏導致武力不斷升級,醜陋影像不斷由直播媒體擴散全港,以至於全世界。

至今警方拘捕超過七百人、百多人受傷,但運動卻沒有瓦解。反送中運動一開始就拒絕「大台」(指揮中心),強調沒有領袖,群眾用通訊科技自發組織,以直接民主方式討論行動、檢討成敗。

過去獨裁政權對付反對運動,最有效方法是用各種理由拘捕運動領袖,群龍無首下再拖散對方陣營。但由於群組活躍分子眾多,拘之不絕,於是打擊面只有愈來愈大,警民對立更尖銳。這是美軍陷入越南泥沼的翻版。

現在主動打消耗戰的是反送中陣營,沒有大台的模式釋放出多元抗爭策略,除了前線抗爭者外,更多人參與的是文宣戰、後勤補給、法律支援、醫護、心理輔導等,這次更開拓出國際新戰場。大家只要比較同期在莫斯科爆發反對派抗爭運動,就見到香港相對受國際媒體關注。

資訊社會學家涂菲齊(Zeynep Tufekci)在《推特與催淚彈》(Twitter and Tear Gas: The Power and Fragility of Networked Protest)一書中指出,在反抗運動中傳統組織仍然有優勢,因為組織優勢在於有規畫,群眾離開運動的成本高,因此較可以堅持下去。但香港「連登模式」並非一般網路快閃抗爭,其實是傳統組織及網絡動員雙結合,通過Telegram群組討論、參與、分工,然後執行。而最重要的是群眾基於共識行動,「不切割、不分化、不篤灰」、「五大訴求、缺一不可」、「齊上齊落」、“Be Water”、「香港人,加油」就是運動的五大綱領。

香港模式對全球抗爭運動貢獻大

抗爭者並不是盲頭烏蠅,他們建立的更多是行動規範,不只是行動策略目標,放在全球抗爭運動中,有重大貢獻。傘運後經歷五年的反省,有的入獄監禁、有的流亡海外,再加上七十天的抗爭,香港人探索出一條新的抗爭之路。

群眾抗爭沒有平息跡象,中共在八月五日後改用「文攻武嚇」,一邊陳兵邊界,武警、解放軍演習,官媒、深紅政客放出「狠話」,直指運動有恐怖主義苗頭,另一邊就大打經濟牌,誇大經濟危機,配合財政司派錢,動員工商界人士及建制派反暴力,再用五年前舊劇本「反占中保民生」那一套,挑動群眾鬥群眾。

結果?在八一八一役直接宣布兩星期來林鄭的戰略轉移徹底失敗。政治問題先由警棍、子彈解決,結果危機升級,然後政治問題又意圖以民生手法解決,結果又告反敗。

巴黎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教授魏簡(Sebastian Veg)在《衛報》(The Guardian)刊登文章指出,中共消耗戰有三大工具:一、鎮壓性國家機器;二、政治懲罰,要求建制力量歸隊;三、文攻武嚇民意戰。

香港,正牽動著全球

問題是這三大手法是無法拆散抗爭者的團結及意志,消耗戰結果是消耗掉香港的經濟及金融中心地位。

第一招,遭拘捕逾七百人,受傷者不計其數,這反而令民心團結在「公民抗暴」旗幟之下。

第二招,商界及其媒體早已經歸邊,如果教育、公營機構及企業內大規模進行政治清算,擴大打擊面,同樣只有令抗爭者更團結。

第三招更是愚蠢之極,首先是香港人對威脅無反應,其次是這種「模糊式威嚇」引起國際外交反彈,令美國在貿易戰中乘機又可再打香港牌,深紅政客梁愛詩、譚耀宗等人唯有急急降溫。

香港問題引來國際媒體,如《時代》雜誌的關注報導。(翻攝自《時代》雜誌網站)
香港問題引來國際媒體,如《時代》雜誌的關注報導。(翻攝自《時代》雜誌網站)

西方世界對香港人抗爭是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八月第三期的《時代》(Time)雜誌亞洲版以香港反送中運動為封面,主題故事為〈我們已處於不歸路的地步〉(“We Are at the Point of No Return”),稱這是場「香港靈魂保衛戰」。

文章指出,香港這次危機是八九天安門事件以來最大型的抗爭活動,關鍵在於習近平能夠表現出有多克制,以及有多願意遵守國際規範,這牽涉到中共整個「偉大民族復興」運動;而香港人,由開始不自覺地,到今天終於自覺地站在保衛自由、對抗強權暴政的前沿。我們知道這過程將漫長而黑暗,也知道香港人已經回不了頭,不能再繼續裝睡,繼續說服自己,這二十二年來高度自治沒有變形、沒有走樣,垂下頭專心賺錢。

一九九六年,末代港督彭定康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鼓勵香港人:在我看來,香港一直在生活中實踐作家傑克.倫敦(Jack london)的信條——
寧化飛灰,不作浮塵。
寧投熊熊烈火,光盡而滅;
不伴寂寂朽木,默然同腐。
寧為耀目流星,迸發萬丈光芒;
不羨永恒星體,悠悠沉睡終古。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