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銘志觀點:離岸風電躉購費率太高,開發商「被迫」賺飽就跑

2019-08-22 05:50

? 人氣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現況:還不會走路,就要會跑步,飛,甚至還要超音速地飛的困境

經由前述分析可知,就算離岸風電產業在歐洲已經非常成熟,但在開發過程,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在二支示範風機後,同時還在進行其他示範計畫的建設過程,就一次大灑幣發展5.7GW;甚至到今年底,還要佈局2025之後,又是好幾GW。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或許歐美國家或其他亞洲國家(日、中、韓、越)都是太過保守,對離岸風電不夠有信心,但台灣政府顯然也對我們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太有信心了吧。

若對比太陽光電的20GW目標量,是離岸風電的四倍,從來爭議的,是擔心其對電價的影響、大面積土地對相關環境的衝擊等。相對不會討論到,台灣太陽光電產業是否有「能力」做到這個目標。以目前的產能,明顯是有可能做到的。畢竟台灣在太陽光電這一塊,早就有股王,且有堅強的產業實力。

不過若換成5.7GW的『陸上風電』呢?大家應該就會開始憂心,怎麼做的出來呢?

當初歐洲製造的陸上風電,到台灣面對高溫、高鹽害、颱風都需要做一段時間的磨合,更不用說是技術難度更高的離岸風電了。就算今天我們5.7GW的量,全交給歐洲科技相對成熟的廠商來製造施做,可能都會遭遇要如何因應颱風、地震的水下基礎、抗颱風機的技術問題,欠缺陸上風電產業的台灣,卻要一舉跨入離岸風電產業,且一做就要做出歐洲沒有的抗颱、耐震成品,連「示範」練兵的機會就沒有,就要直接上場打戰,大規模應用。這連在歐美都是非常恐怖高風險的事情,你們可以知道開發商有多恐慌了吧!

若台灣有世界最好的風場,為何會有近乎世界最高的購電費率?

這是目前台灣再生能源政策,很多民眾難以理解部分。目前政府合理化的說詞,是因為「強制國產化」比較昂貴,但其實對開發商來說,當前政府的很多施政不當,反而造成其很多開發風險。

台灣風場並不是世界最優

政府決策的基礎,有非常大的問題。目前在各種國內外場合,依然提供下列兩張圖,卻不是提供測風塔實際測出的實績。你們若更仔細地看,會發現,第一張圖的資料,是2011年,非常地老舊,且僅為非常粗糙的資訊而已。大家想必會很納悶,一張舊圖,怎麼會一次用了八年迄今,都還沒有更新?

20190820-離岸風電。(取自經濟部)
作者指出,一張說明台灣風場舊圖,怎麼會一次用了八年迄今,都還沒有更新?(取自經濟部)

另外在這張2011年圖上所引用的4c offshore的資訊,也早就更新了。另外一張資訊,雖然是2013年的資料,但事後已經被離岸風電開發商上緯董事長蔡朝陽臉書發文,質疑其正確性。其認為誤差可能有20%之多。若近期大家有機會連結到4c offshore這一個單位的網站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

高銘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