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快速熄滅催淚彈的青年讓反送中不可測

2019-08-16 14:17

? 人氣

不僅是抗爭手段演變,吳介民觀察,香港人的認知結構也急劇變化,民意對抗爭的支持也呈一面倒。包括過去半年,香港大學調查港人對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半年內上升一三%,來到史上最高五三%,而中國人認同遽降,只剩一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等學者,於反送中七一遊行現場的調查也指出,高達八三.五%的民眾同意「政府一意孤行的時候,採取激烈行動是可以理解的」;高達七一%民眾同意「和平集會和衝擊行動互相配合,才可以達到最大效果」。

像港版巴勒斯坦大起義

「特別是年輕人感到絕望、焦慮,看不到前途,也有不怕死,願當烈士的傾向。」吳介民分析,現在眾多年輕人參與反送中運動,就像港版的巴勒斯坦大起義(Intifada)。一九八○年代,以色列鎮壓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相當成功,但卻引爆以巴勒斯坦青少年為主力,在加薩走廊和西岸發起抵抗運動,「香港運動也青少年化,你看香港青年手腳俐落地處理掉警方發射過來的催淚彈,動作有多迅速。」香港警方逮捕的抗爭少女,最年輕只有十三歲。

吳介民也引用前香港大學講師梁啟智所撰〈香港之夏:誤讀與真相〉,文中提到香港民意研究所七月下旬的調查,當問到「為什麼年輕人不滿」,八一%認為不信任中央,七五%認為不信任一國兩制,接著依序是不信任特首、追求民主、追求自由,然後才是五八%受訪者認為受住屋問題困擾,以及四八%認為受經濟環境困擾。

印證沒有主權就沒有穩定的民主

梁啟智因此指出:「民憤的重點真的是在政治。以為年輕人只不過是因為房屋或經濟問題而借今次事件發洩不滿,是完全錯誤的解讀。」

吳介民也補充,公務員做為香港社會的菁英分子,這次也有數萬人上街參與抗爭,代表這次建制內部菁英階層也相當不滿。

此外,吳介民認為,當反送中出現標語「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代表運動框架發生轉變。近日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以「時代革命?」為題,訪問香港青年對「光復、革命」的解讀,大部分並非是向北京要求自決、獨立,而是要求自由、法治,恢復香港原來的生活方式。但畢竟「光復、革命」有強烈政治暗示,北京就是硬要冠上「港獨」。

不過,吳介民指出,若香港是一個常態國家,或擁有真正自治的政府,經過一個多月如此大規模且頻繁的抗爭示威,應早就實現民主轉型、政黨輪替,但因為最終決定權在中共手裡,北京不鬆手,民主化就無望,充分驗證政治學者林茲(Juan Linz)與史迪潘(Alfred Stepan)在一九九六年提出:「沒有主權國家,就沒有穩定的民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家豪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