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從瓦哈比到大清真寺陷落,沙烏地的宗教警察從何而來?

2019-08-19 05:50

? 人氣

艾哈邁德·薩布希·曼蘇爾(取自Mark Taylor)
艾哈邁德·薩布希·曼蘇爾(取自Mark Taylor)
納吉布·馬哈福茲(取自Qantara.de)
納吉布·馬哈福茲(取自Qantara.de)

沙烏地宗教警察的歷史脈絡

沙烏地的宗教警察始於穆罕默德·本·沙特(Muhammad bin Saud,1726-1765)與穆罕默德·阿卜杜·瓦哈卜(Muhammad Abd Wahhab,1703-1792)的合作,兩人以政治結盟及家族聯姻的方式,建立了德拉伊耶酋長國(Emirate of Diriyah,1744-1818),政治、外交與軍事事務由沙烏地家族負責,瓦哈卜家族及其門徒則負責對內的宗教治理,大力推行伊斯蘭法與瓦哈比主義,成了當代沙烏地的雛型。1811年,埃及軍隊代表奧斯曼帝國出兵阿拉伯半島,史稱奧斯曼-沙烏地戰爭(1811-1818,又名瓦哈比戰爭),最後埃及軍隊奪下漢志(Hejaz),德拉伊耶酋長國宣告滅亡,剩餘殘部遂退至內志(Nejd)谷地,成立內志酋長國,沙烏地與瓦哈卜家族自此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拉伊耶酋長國疆域變遷圖(取自維基百科)
德拉伊耶酋長國疆域變遷圖(取自維基百科)

正是在此風雨飄搖之際,宗教警察誕生了。首先,沙特家族為凝聚人心,對內嚴格實行伊斯蘭法,讓宗教警察四處查緝、鞭打不守教規的穆斯林,肅殺之風儼然成形;另外由於沙烏地家族本身出自農業部落,故其與游牧的貝都因人結盟,欲藉其軍事力量重返麥加。然而貝都因人遊牧慣了,不僅鮮少奉行伊斯蘭法規範,更有偶像崇拜的習俗,沙烏地於是展開馴化計畫,強制將其安置在綠洲的村莊內,並派出宗教警察教導他們「如何做一個好的穆斯林」,最終將這些貝都因人由沙漠劫匪轉化為懷抱宗教理想的伊斯蘭士兵,名為伊赫瓦尼(Ikhwan,阿拉伯語:الإخوان)。

伊赫瓦尼的旗幟(取自維基百科)
伊赫瓦尼的旗幟(取自維基百科)

伊赫瓦尼在沙烏地統一阿拉伯半島的進程(1902-1932)中發揮了極大的貢獻,其主要依賴長矛、劍等傳統武器,並維持貝都因人的出征習慣,騎馬或駱駝偷襲對方陣營,用割喉的方式殺死所有老弱婦孺,有時連投降的俘虜也不放過。他們通常不戴繩頭(kufiya,阿拉伯語:كوفية),而是改以白色頭巾覆頭,故一望便知。

頭戴Kufiya的貝都因男性(取自維基百科)
頭戴Kufiya的貝都因男性(取自維基百科)

然而請神容易送神難,伊赫瓦尼的思想日漸極端,認為自己真正要效忠的對象應是真主,而非沙特家族,並在沙烏地開始現代化建設後與其爆發了極大的衝突。首先,伊赫瓦尼以超高的宗教標準譴責沙烏地家族"不夠伊斯蘭",認為引入電話、電報、汽車這種"悖離信仰的產物"形同叛教,更抨擊沙烏地與英國(異教徒)同流合汙。長此以往,分歧深化,伊赫瓦尼最終成了半島上的伊斯蘭自走砲,完全不受沙烏地指揮與控制,不僅襲擊英國控制下的外約旦酋長國(Emirate of Transjordan,1921-1946),更入侵沙烏地-伊拉克中立區(Saudi Arabian–Iraqi neutral zone),導致英國轟炸內志作為報復,最後更舉兵造反,意欲推翻沙烏地家族。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