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德觀點:中國還是需要香港 ─香港自治與美中兩權爭鬥

2019-08-13 06:40

? 人氣

中美貿易戰加打貨幣戰:人民幣與美元(AP)
中國目前還不能直接無視外國投資者的訴求。中國如今面臨數十年來首次的經常帳赤字,如果不讓人民幣貶值,就得面臨更多資本流入。(資料照,AP)

人權與投資人權利關係日益密切

目前還不能確定,這些漸進式改革是否足以維持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依然傾向源於英國的法治體系。中國那種拒絕接受西方「憲政民主」、「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的法律系統,一直以來都是阻礙上海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絆腳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無到有打造一個全新的金融中心,沒有想像中容易,過程中的各個面向都會大大受到當地歷史的影響。其中最困難的部分,就是打造一個具備各種不同人才、能力彼此互補的人力資源庫。這意味著金融中心除了經常提到的商業法架構以及金融媒體自由以外,還需要具備學術自由、保障個人權利,以及願意跨國合作的國際主義。

長久以來,美國一直都把人權問題放在政策的第二線。但這種立場如今可能會改變。首先,中國之前一直習慣將人權問題說成它的「內部事務」,但隨著其海外影響力急速上升,這變得越來越困難;如果它在外國領土上侵犯了人權,人權問題就會變成國安問題。特別是對於香港來說,因為目前中國有許多海外政策,例如一帶一路等,都把香港當成中繼站。

其次,人權與投資人權利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密。過去,外國企業都只在中國生產簡單的商品,而且企業也知道在中國做生意必須面對許多管理上的難題。但隨著商業變得越來越複雜,籌募的資金越來越多,中國法律體系的落伍之處所帶來的曝險加劇。

無論西方所重視的人權是否受到侵犯,中國共產黨優先考慮的都是保持對中國社會的控制能力(避免中國將陷入混亂)。但中共發現,其影響力仍然有限。對於離北京比較遠的地方,通常也比較能接受這一事實。

照此說來,香港最後可能會繼續扮演它一直以來的角色。中國大陸的打擊力度不會太大,而美國會將香港當成對中國施壓的槓桿。至於香港能在這之中取得多大優勢,主要就取決於其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有多強。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外籍特聘研究員。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