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化與文言文比率並非考量!潘文忠:12年國教課綱重點在核心素養

2019-08-08 14:24

? 人氣

教育部長潘文忠(見圖)表示,12年國教課綱的重點在「核心素養」 ,去中國化與文言文比率並不是考量。(資料照,顏麟宇攝)

教育部長潘文忠(見圖)表示,12年國教課綱的重點在「核心素養」 ,去中國化與文言文比率並不是考量。(資料照,顏麟宇攝)

行政院院會今(8)日討論教育部「108課綱實施與配套措施」,針對108課綱先前在國文科「文言文與白話文比率」以及歷史科中國史與台灣史部分,引起「去中國化」討論,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經過2年6個月又29天,多方代表充分交換意見,國文課綱部分,主要係推動文學核心素養,相關教學評量也是以「核心素養」為命題,文言文與白話文比率並非考量;至於歷史科的重點,則是在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中間,培養學生思考台灣、中國與世界彼此互動的關聯性,108課綱可以讓學生有更多元探索,形成思辨過程,是學生為主體的課程建構,無關是否為「去中國化」思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108課綱是台灣第一次將12年國教放在一起統合研發審議的課綱,強調探究與實作能力,以期培養學生創新、思辨、跨域與實作的能力,不只是要讓孩子從教育中獲得考試技能,還要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蘇貞昌要求教育部,持續輔導地方政府及學校依課綱精神加強課程設計與研發,108課綱上路所涉及各教育階段的改變,包括教師增能、教學資源整備等各項配套措施與計畫的執行,教育部務必妥善規劃,並積極廣開108課綱說明會,讓學校師生及家長更加瞭解。

因應108課綱上路 教育部已投入450.7億元

國教署署長彭富源表示,12年國教在2014年發布總綱後,教育部即全面展開前置工作與配套研擬,投入相關經費達450.7億元,並推動多項配套措施,包含法規研修、教師增能、課綱宣導、資源整備及考招連動。

為避免過去教改過程,橫向與縱向聯繫機制較為不足,配套無法到位,導致政策不易落實,甚至可能成為教學負擔,108課綱在課程發展的同時,教學增能與師資培力並行,各級入學考試及選才也搭配新課綱精神與設計,進行連動調整及對接。教育部並且從2015年起,在各級學校成立648所「前導學校」,讓全台6分之1的學校,都參與108課綱的試行,藉前導學校試行經驗的分享及推廣,讓其他學校得以事先因應及順利銜接新課綱。前導學校試行部分,補助經費已達10.54億元。

另外,教育部也在各縣市成立輔導團與學科中心,補助學群科中心發展教材教案,包括教師增能研習與工作坊等專業成長計畫,補助經費已達58億元,彭富源表示,教育部為因應108課綱上路,在師資員額與教學設備上合計投入450.7億元。

為了使社會大眾更廣泛了解108課綱的理念、精神及升學考招變革,近期教育部也組成108課綱宣講團,與家長及各界進行更多的對話。

潘文忠表示,108課綱審議過程,經過多方代表充分交換意見,「是多面向充分考量的決定」,針對國文科「文言文與白話文比率」,目前國文課綱,係以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為發展方向,包括國文科教學評量,也是以核心素養為命題方式,這二年在國中會考與大學學測,都有逐步有「核心素養」導向的命題出現,「不管是哪一個版本、哪個文字命題,文白比率不是教學考量,國文科目的係培養學生更好的閱讀跟理解與更多的思考能力,這些不應該受到文體的限制。」

歷史科部分,潘文忠強調,國中歷史科都是以通史方式的基礎性認知,由於108課綱強調「多元探究發展」,歷史科到了高中逐漸走向專題分域及跨域學習,重點在於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彼此互動的關聯性,108課綱讓學生可以有更多元探索,形成思辨過程,重點是學生可以更統整地,從所在的地區或地點,看待區域歷史發展,不管是亞洲或世界,這樣歷史發展的脈絡,是學生為主體的課程建構,無關是否是「去中國化」思維。

科技領域是108課綱新增八大領域之一

潘文忠表示,「科技領域」是108課綱,新增八大領域之一,過去三年在教育部與地方政府共同準備下,已經完成4713間資訊教室之建置,師資部分,教育部也提高國小教師員額,從每班1.5人提高至每班1.65人,國中從每班2人,提高為每班2.2人,配合偏遠地區國中合理員額、高中職新增鐘點費等補助,經費編列已達238.82億元。

潘文忠表示,針對科技領域教師培育,教育部今年4月與各縣市政府,就高中以下每一所學校師資之準備狀況,進行全面盤點,教育部8月召開的「全國教育會議」也同步盤點,目前除了極少數非常偏遠學校之科技領域教師,必須啟動跨校合聘機制外,其餘學校員額均已完成因應,教育部方面除了提供偏遠地區學校跨校合聘之交通費與鐘點費之外,目前也透過增能班的開設,培育教師第二專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