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賢專欄:林鄭無力挽回的一局

2019-08-10 07:00

? 人氣

20192年7月21日,香港反送中運動人士在元朗遭到「白衣人」暴力攻擊(AP)
7月21日,香港反送中運動人士在元朗遭到「白衣人」暴力攻擊。(資料照,美聯社)

但香港政府在處理這些經濟問題上,只會推給示威活動,又或者利用所謂「獅子山下」精神,再次情緒勒索香港人,完全無法對症下藥,提出政策改善香港經濟環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是因為庸官當道,政府對民間訴求毫無回應,也無法有效紓緩市民情緒,才會讓香港投資環境變差,企業降低對香港的投資信心。

不少民主國家也會出現大型社會運動,可是他們有民主選舉與監督機制,可以自我修復,政黨可以輪替,令社會回歸正軌,所以投資環境也不會因為局勢而變得過度惡劣。

但香港政府這次的反應,等同跟全世界說:「我們就是無能,我們就是錯判形勢。」如今不少外國媒體質疑,為何這樣一個嚴重政治錯判,至今沒有官員辭職負責,政府班子也沒有改組,到底香港政府的自覺和自我修正空間還有多大。這樣的政府和社會環境,企業、投資機構也不可能再有信心。

民意未變,但小心「同溫層陷阱」

國際形勢又再突變,美國再度向中國加徵關稅,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金融戰正式開打,新冷戰的「鐵幕」也徐徐降下。而香港的抗爭者,需要繼續抱有「上善若水」(Be Water)的心態,繼續維持運動的動能外,亦需要思考如何做更長遠的抗爭。民意至今仍未逆轉是事實,但大家也需要小心「同溫層陷阱」,不斷升級可能反而令市民出現疲勞和厭倦心態,對大局未必有幫助。

一場民主、民權運動,成敗不在數月之間,可能以十年計,所以維持動能,在不同面向努力抗爭,街頭運動持守非暴力原則,才可以有望突破困局。

相比運動成敗,年輕世代的安危、香港的未來才是至關重要。而港府至今仍然沒回應、反應,實在是當代政治最為醜陋的例子之一。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刋《新新聞》1692期,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