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向中共傾斜的以色列─審視70年來的中以關係

2019-08-11 07:20

? 人氣

看在曾經大力支持以色列獨立的蔣中正眼中,此種現實主義外交政策毫無疑問是「背信棄義」的。台灣的中國國民黨,為了在國際上尋找「反共抗俄」的盟友,只能與「反猶」思想強烈的阿拉伯國家及東歐的極右派交好。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讓阿拉伯國家打從心底裡排斥強調「無神論」的馬克思主義。而在東歐各國活動的歐洲極右派與納粹信徒,更是蘇聯及華沙公約國鎮壓的主要對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國民黨與這兩大勢力結盟,自然讓世人誤會中華民國是一個「反猶」國家。外加馬克思與恩格斯等共產主義先行者都是猶太人出身,更是讓政治工作幹部學校畢業,負責推行愛國教育的政戰人員在言行中充滿了「反猶」傾向。他們推動的「反共抗俄」的教育,則使成長於戒嚴時代的台灣人對希特勒無法征服蘇聯感到遺憾。如此「歌頌納粹」的態度,更是讓中華民國與以色列難以走到一塊。

由於同樣遭到國際社會孤立,外加中共在背後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緣故,中華民國政府一直對以色列具有高度好感,尤其佩服以色列國防軍以寡擊眾的氣魄。(作者提供,國史館)
由於同樣遭到國際社會孤立,外加中共在背後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緣故,中華民國政府一直對以色列具有高度好感,尤其佩服以色列國防軍以寡擊眾的氣魄。(作者提供,國史館)

同病相憐的「國際孤兒」

建國初期的以色列,因為採取極度靈活的外交政策,確實在蘇聯的協助下於第一次以阿戰爭中擊敗了阿拉伯聯軍。但是對以色列的頻送秋波,中共卻並不買帳。因為中共打從心底裡排斥西方國家,更排斥經由英美兩國扶持獨立的以色列。尤其以色列的獨立,從根本上遭到阿拉伯人的反對,更讓中共將這個國家視為「西方帝國主義」在中東的馬前卒。

同樣是為了爭取阿拉伯國家的友誼,中華人民共和國拒絕承認以色列,甚至還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之後,逐漸與蘇聯老大哥「分道揚鑣」,走上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為了在亞洲、非洲與中東新興獨立國家推動的「不結盟運動」中獲得主導地位,中共積極響應埃及總統納瑟(Gamal Abdel Nasser)推動的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成為反對以色列的急先鋒。

曾經在1949年用於推翻中華民國政府的「毛澤東思想」,也在中共推動「輸出革命」政策的情況下,透過日本赤軍傳遞到了中東,成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等武裝力量反抗以色列的精神武器。中共對阿拉伯國家與恐怖組織的支持,讓蘇聯也卯足全力向中東穆斯林國家提供經濟與武裝支援,使得以色列越來越難以在「資本主義」及「共產主義」陣營中左右搖擺。

所以從1973年的第四次以阿戰爭,即世人所熟知的「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開始,美國成為了以色列的主要支持者。美國一反了在第一次與第二次以阿戰爭中,保持中立甚至於偏袒埃及的態度,向以色列空軍提供了大量的A-4天鷹式攻擊機與F-4幽靈式戰鬥機。以色列空軍在「贖罪日戰爭」與黎巴嫩戰爭中的英勇表現,贏得了同時代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極為強烈的好感。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