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曙萍專文:從女工到畫家 ──張愛玲母親晚年在倫敦

2019-08-10 05:50

? 人氣

20190807-上海康定東路張家老宅裡,至今還保留著紀念張愛玲的一個書房,牆上掛著那張黃逸梵選中帶出國的張愛玲照片。(石曙萍提供)
上海康定東路張家老宅裡,至今還保留著紀念張愛玲的一個書房,牆上掛著那張黃逸梵選中帶出國的張愛玲照片。(石曙萍提供)

張愛玲在《私語》裡寫道,八歲那年,母親從英國回來,全家搬到一所花園洋房。母親家裡「藍椅套配著舊的玫瑰紅地毯」,在張愛玲心裡成為美的頂巔。因為愛母親,所以連帶著愛母親住過的英國:「英格蘭三個字使我想起藍天下的小紅房子。」藍天紅房,成了張愛玲潛意識裡的一個情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要比林語堂還出風頭,我要穿最別致的衣服,周遊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過一種乾脆俐落的生活」,張愛玲曾這樣表達自己年少時的野心。從父親家逃離投奔母親後,她就永遠地告別了大房子,開始了公寓生活。很顯然,有自己的房子,是張愛玲在經歷了各種寄人籬下、居無定所後,夢想裡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她一輩子都沒能實現。《小團圓》的結尾,九莉做了一個甜蜜的夢,「青山上紅棕色的小木屋,映著碧藍的天」。藍天下縹緲的紅房子前,是在夢中快樂很久很久的九莉,和在內心傷痛很久很久的張愛玲。

不知九莉夢中的藍天紅房,背景是否在英國。因為母親,張愛玲從小就與英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還兩次都差點赴英讀書。一次是中學畢業考上倫敦大學,卻因歐戰爆發轉到香港大學讀書。另一次是港大快要畢業,以她優異的成績本可保送到牛津大學免費深造,又因香港淪陷而告吹。但當年,若張愛玲真到英國,也未必能住到英國鄉間帶花園的紅房子裡。黃逸梵第二次到英國,已是經濟窘迫,不要說買房子,就是租房子,也只是一間地下室而已。

黃逸梵對住處的布置一向講究,在林方偉解讀的信裡教邢廣生如何布置房子,雖然,11A Upper Addison Gardens, Kensington是租住的房子,但在遺囑上,我們知道房間的窗戶、牆壁、天花板、床上都有裝飾,應該是黃逸梵投入金錢及心思購置裝扮的,所以最後不捨得丟棄或留給房東,而是鄭重地作為遺產留給了一位朋友。

離11A兩、三百米遠的街道一端,有一個紅色的郵筒,在那裡已經一百多年了。黃逸梵寫給遠在馬來亞的閨蜜邢廣生、及在美國的女兒張愛玲的很多信件,應該都是從這裡寄出的。

20190807-倫敦upper addison gardens 街上的郵筒。黃逸梵在一九五七年病重前寄給女兒及友人的信,大概皆由此寄出。(石曙萍提供)
倫敦upper addison gardens 街上的郵筒。黃逸梵在一九五七年病重前寄給女兒及友人的信,大概皆由此寄出。(石曙萍提供)

自知不久于人世,黃逸梵曾發電報希望能見女兒最後一面。在司馬新《張愛玲與美國——婚姻與晚年》中這樣寫道:「(一九五七年)八月中旬,張愛玲從倫敦得到消息,說她的母親病得很重,必須做手術。張寫了一封信去並附上了一百美元的支票。」很多人認為,彼時張愛玲依然對母親有猜疑,以為是藉口要錢。其實不然。母親病重,張愛玲顯然知情。宋以朗在《張愛玲私語錄》的序言中引用了張愛玲於一九五七年十月二十四日致鄺文美的一段信件原文:「她(張愛玲母親)進醫院後曾經叫我到英國去一趟,我沒法去,只能多寫信,寄了點錢去,把你與《文學雜誌》上的關於我的文章都寄了去,希望她看了或者得到一星星安慰。後來她有個朋友來信說她看了很快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