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黨務改革看國民黨身上的五種怪病與治療方式

2019-08-10 05:40

? 人氣

筆者從企管學使用的產品、行銷、人才、研發、財務五個構面切入,討論國民黨的五個問題。(資料照,盧逸峰攝)

筆者從企管學使用的產品、行銷、人才、研發、財務五個構面切入,討論國民黨的五個問題。(資料照,盧逸峰攝)

8月6日「台灣民眾黨」成立,民進黨也以甚高的恢復力走出陰霾整飭軍容,反襯國民黨這幾年處境堪稱「身世飄零雨打萍」,筆者從企管學使用的產品、行銷、人才、研發、財務五個構面切入,討論國民黨在組織體質上,罹患的五種怪病與治療方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產品構面(無法發展出改變台灣的政策主張及哲學系統)

國民黨百年黨史中,有波瀾壯闊的篇章,也有腐不可聞的頁面,事實上,國民黨標榜的歷史領袖們,不論是孫文、蔣中正、蔣經國、孫運璿、李國鼎......都是一群從青壯年時期就致力救國、遇事堅忍、看不起同時代庸俗昏聵掌權者的人。

每當國民黨人激問要「尋找黨魂」,所以要「紀念孫中山」、「緬懷蔣經國」時,而具體做法卻只是看紀念影片、全體默哀、落淚謁陵,弄得如喪考妣時,總令人懷疑,這個政黨難道是在開葬儀社還是偉人紀念館?

如果要以孫中山先生為行銷號召,那政黨所設定的現代革命目標是什麼?現在年輕人可以追隨的革命領袖是誰?如果要以蔣經國為號召,那國民黨此刻誰以勵精圖治為標榜?誰以承擔風雨飄搖的台灣命運為志向?如果以孫運璿、趙耀東為目標,有哪些政策主張未來可以和十大建設的地位媲美?

以「蔣經國」這段黨史為例,「贛南新政」值得地方首長學習紮實施政、「台美斷交」提醒國防與外交不靠外人的務實態度、「上海打老虎」告訴國民黨人要打擊派系黑金否則有亡黨之憂、「催台青」講政黨要細心打磨培養年輕世代、「解嚴及開放黨禁報禁」象徵對不同主張抱持檢討、寬容、愛護......

蔣經國(行政院)
前總統蔣經國(行政院)

不能跟此刻需求結合的黨史,終究無法激起群眾認同,也無法給從政黨員光榮感與參照座標,黨史的精華.應該成為「此刻」可以參照的政治哲學、治理型論述、實踐行動,這才是政黨站在歷史基礎上應該持續奮鬥的事情。

第二:行銷構面(擁抱世代變遷,找到知識份子無法壓抑的奮鬥目標)

創造汽車產業的亨利福特曾戲言,如果你問消費者要什麼,他會說「想要一匹更快的馬」。這例子原本已經相當可笑,但筆者將其往下延伸來詢問各位,如果有一家做馬車的公司為了力挽狂瀾,請了幾位年輕帥哥或女孩來代言,在廣告上告訴大家:馬車比汽車便利,比火車能載貨,比高鐵準點,比飛機快速,比機車省錢,各位現在會信以為真去買馬車嗎?即使告訴你這些話的人,外表和你年齡相仿,同樣年輕?舊時代的產品,不管用了再新鮮的行銷方式,也不可能打動年輕人。

並不是起用少數幾個年輕人擔任黨務主管或發言人就叫給年輕人機會,如果政黨老是把一些老派、陳舊、充滿宮廷文化、違反世代正義的主張跟話語,塞進一個年輕臉孔的嘴巴中叫他講出來,那並不是真正的重用年輕人,而是歧視年輕世代對公共事務的判斷能力。

國民黨是一個把「冷靜、理性、穩定、和平」當成核心訴求的政黨,這恰恰喪失了行銷吸引力。在歷史上,群眾的瘋狂是一種常態,而知識份子冷靜、冷漠也是一種常態,然而,真正驅動大型變革的,恰恰都是那些讓知識份子也願意為之捨生忘死的瘋狂時刻。同盟會革命如此、國軍抗日如此、共產黨打敗國民黨也如此、蔣經國走過風雨飄搖也如此......國民黨真的不要再呼籲大家冷靜,而是要努力找出那些「讓知識份子無法再壓抑的奮鬥目標」。

第三:人才構面(成立以「議題認同」為基礎的次級黨員組織)

現有政黨有兩種劃分黨員黨籍的方式,一種是戶籍,第二種是工作地,但這是一種極度過時的組織型態,第一:誰說戶籍在台中的黨員,必然會在台中生活而非跑到台北工作?第二:為何假設在台北文山區工作的年輕人,他會跟其他久居文山區不同年齡不同興趣的黨員產生交流跟認同?假設一名科技業年輕人興致沖沖的「參與黨務」,進到某個國民黨區黨部看到一群白髮長者在搞慶生會跳韻律舞,不但年輕人尷尬,恐怕長者們也不自在,那年輕人還願意去第二次黨務活動嗎?

不妨想想為何Facebook的數位行銷投放平台,會使用「興趣、年齡、行業、按讚的粉絲專頁、出沒地點、使用的手機類別、旅遊地點」等行為變數來作為投放設定的選項?在城市化、人才遷徙、產業變遷的過程中,早已出現「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現象,「共同興趣」才是劃定受眾分類的正確方式。

澳洲4日通過的新法案,如果社群媒體公司未能「迅速」撤除暴力內容,將面臨年度全球營業額10%的罰款,高層主管也會被處以最高3年有期徒刑。(Pixabay)
Facebook等數位行銷投放平台,使用「興趣、年齡、行業、按讚的粉絲專頁、出沒地點、使用的手機類別、旅遊地點」等行為變數來作為投放設定的選項。(資料照,Pixabay)

此外,除了Facebook等行銷平台外,延伸視野看一下對岸,我們先放下擔憂跟緊張,客觀看看中國共產黨在各級學校、企業、社會團體成立「黨支部」,不就也剛好確保了黨員可以跟「同興趣、同背景」的黨員交朋友嗎?

反思國民黨在7月7日「反鐵籠公投遊行」的艱難動員處境,再看看近年大型集會遊行通常都是因為「社會議題」的共鳴而動員,參與群眾甚至絕大部份沒有政黨背景,姑且不論其主張的成熟度跟完備度,都應知道「議題動員」的力量只會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政黨動員」、「派系動員」、「氏族動員」。

政黨只有透過某種「議題組織」的形式,先把看法主張相近的成員組織起來,才能讓其產生討論、撞擊、合作,甚至是政治行動,再從中遴選有領導力、號召力的成員加以支持,甚至邀請加入黨務或政務工作,也可使黨工各自有專屬負責的社會議題領域,並成為議題組織的輔導員,才能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活動,加深成員對黨的認同感。

這並非認為以計算選票為考量的居住地黨籍作法需要廢除,而是可以用虛擬議題組織的形式,讓兩種黨員歸屬方式互為輔佐。

第四:研發構面(建立政黨政策內部辯論機制)

企業研發新的產品或服務,政黨研發政策主張及哲學系統,研發過程當然要參考用戶意見,許多民意代表或黨務幹部常會憂心忡忡的表示:「基層的聲音是......希望黨中央能夠......」,在此他們所指的基層,通常僅僅是指他的「同溫層」,是黨務活動會出現的特定族群。

在重大政策對決的時候,常常出現「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奇景,婚姻平權法案通過時,臉書一片為蔣萬安打氣,同時有許多「憤怒的基層」打爆蔣萬安的服務處電話。一群台北市議員想為「廣大基層」請命,脅迫柯文哲恢復重陽敬老金,柯市府卻丟出57%民眾支持取消敬老金的民調。以為自己代表基層,實質上只是被同溫層限制視野,這便是政治工作容易遇到的「民意陷阱」。

20190709-國民黨立委蔣萬安9日出席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朱立倫「年輕的最好」記者會 。(顏麟宇攝)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資料照,顏麟宇攝)

如何幫助黨務幹部、政治工作者避免誤判形勢,並提醒黨內各種政策倡議者,要清楚自己代表的是「某群人」而非「全部人」?政黨內部要建立政策撞擊跟路線辯論的機制,鼓勵政黨內部成立議題性的次團體,

事實上,某些極具規模的網路業者,為了持續改善企業能力,會有「紅軍」與「藍軍」的虛擬編制,紅軍編制代表企業現有主力團隊,藍軍成員則負責找麻煩,扮演類似「駭客」角色,窮盡辦法找出主力團隊的缺點跟盲點,讓紅軍在產品問世前,儘可能的修正各種可能被攻破的缺陷。

舉例來講,為何不讓「婚姻平權」的正方、反方都在國民黨內有集會結社、政策建言的空間?並邀請正方、反方人士都加入政黨,鼓勵雙方在政策路線上長期辯論、長期折衝,也許雙方最後不是輸贏零和,而是激盪出能兼顧各方,社會效益極大化的政策路線。

第五:財務構面(訂閱制、議題專款、社會企業)

自從綠營執政,開始凍結國民黨黨產後,國民黨財務屢屢陷入困境,落得黨主席要借錢、黨工被裁員的艱難處境,不禁要問,若換了一位不像吳敦義主席這麼會張羅財務的領導者,難道國民黨就索性關門大吉嗎?以下探討幾項可行的財務收入模式。

1、發展「黨費訂閱制」

在黨費結構上,國民黨僅分為一般黨員年費200元,以及終身黨員1萬元兩種方案,沒有進行更細緻的差別訂價跟財務組合。事實上,微軟、Google、Apple、Evernote在軟體服務上,早已發展出「訂閱制」付費方式,提供不同覆蓋面的服務組合,讓用戶選擇訂閱有價差的「入門版、進階版、專業版、企業版」,在用戶財務可負擔的狀況下逐月小額扣款,最後達到營收的穩定性與可預測性。

政黨黨費如何達成差別訂價?舉例而言,參與黨部會議、對立院黨團有書面建言權、與選區議員座談、聽市長演講、大選造勢活動保留VIP席、旁聽一次中常會等等,都是政黨不用動支預算,就可以提供不同服務組合,而創造黨費差別定價的做法。

20190803-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3日於桃園中壢興仁公園舉行造勢活動,現場韓粉熱情高歌。(顏麟宇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於桃園中壢興仁公園舉行造勢活動。(資料照,顏麟宇攝)

2、勸募「議題專款」

國民黨每年黨費開支繁鉅,但大部份是用來支付退休黨工月退俸,對於百年政黨而言,這些人事開支無可厚非,但若募到的款項大都拿給退休黨工,恐怕使希望改變政治現況的捐款者望之卻步。此外,也必須釐清,捐款人百分百支持一個政黨,或只是支持政黨的某一項政策主張,是截然不同的事情。若要釐清以上兩點疑慮,有必要規劃「政策議題指定用途」專用捐款。

兩岸發展、醫療改革、生物科技、科技政策、公托公幼、金融鬆綁等各種議題皆有不同的團體、企業、專業人士、民眾關注,若能讓支持者理解捐款用於支付負責本議題的黨工薪資、舉辦座談會、投放政策行銷廣告、專家會議費、出差費、分攤黨部辦公成本等等,並提供公開透明的財務資料,可以讓捐款者信任款項用途,提高捐款意願。

3、打造「黨營社會企業」

國民黨過去黨營企業包山包海為人詬病,其主因在於與民爭利,或從事跟政府特許相關的事業,例如金融、媒體、地產、煤電、交通,若能夠挑選市場失靈,政府也失靈,但又具備高度社會意義的領域創立企業,例如身障就業、老人長照、社區營造、地方創生、議題媒體等,不但可以跟公共事務的屬性結合,在營利之餘,也不失為黨內幹部輪調歷練,增進組織管理能力的舞台。

結語,新型態政治組織的長路漫漫,任何國家的民主運動跟政黨發展也還是一種新興狀態,回顧德國哲學家韋伯1919年在《政治作為一種志業》 說的:「誰有自信,能夠面對這個從本身觀點來看,愚蠢、庸俗到了不值得自己獻身的地步的世界,而仍屹立不潰,誰能面對這個局面而說:『即使如此,沒關係!』誰才有以政治為志業的『使命與召喚』。」願場域上的所有人,不忘初衷。

*作者為日知文教協會理事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