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只提200億的「水」來救勞保即將破產的「近火」真的可以嗎?

2019-08-06 06:10

? 人氣

作者指出,雖然提高基金的經營績效是遠水,但只要快速拉升基金的淨值,如此「遠水」何以救不了「近火」呢?。圖為勞保局外觀。(資料照,Google Map)

作者指出,雖然提高基金的經營績效是遠水,但只要快速拉升基金的淨值,如此「遠水」何以救不了「近火」呢?。圖為勞保局外觀。(資料照,Google Map)

聽到有人對於筆者先前投書的內容不以為意,還洋洋灑灑為文論述了一大堆不可行的「理論」,驚惶之餘,心想若不澄清視聽,恐怕以訛傳訛的下場,將會貽禍無窮。該怎麼說呢?首先,批評者先舉一個財經領域的專有名詞─完美市場。筆者懷疑批評者應該是將「效率市場(Efficient market)」搞錯成「完美市場(perfect market)」了(「完美市場」是另外一個完全不搭嘎的名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效率市場」乃是由尤金·法馬(Eugene Fama)於1970年提出的一個經濟學說,是金融學中最重要的七個理念之一,其定義是:如果在一個證券市場中,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那麼就稱這樣的市場為「效率市場」。此一論點因為假設市場價格已能自由地根據有關信息而變動,而且證券的相關訊息已能充分地披露和均勻地分布,使每個投資者在同一時間內得到等量等質的訊息。

是以,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均會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訊息,所有已知可以影響市場價格的因素都已經充分反映在商品的價格上面,因此,股票的技術分析是無效的。批評者竟然將誤植的「效率市場」解讀成「真實世界中,法人可以控制公司,與內部人先瓜分最多好處;金融工程搶毫秒之差又瓜分剩下好處中的絕大多數;接著才是靠著財報與長期分析的投資人搶下最後績效,剩下一般大眾等則是被宰割的對象,多數須認賠出場」這種結論。難道他在暗示我們的基金操盤人就如同一般大眾這種等級,是屬於「被宰割的對象」?就算他真的很詬病這些基金操盤人的操盤績效十分不堪,後面我們還會提出國外早已行之有年、具體可行的基金投資營運方式,風險低、績效高,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像勞保基金跟退撫基金都是同樣性質的問題。因為筆者較熟稔於退撫基金的制度,所以底下的試算結果,將以退撫基金來舉例說明。茲以一位大學學歷的教師,若同樣在工作了30年後退休,依現行提撥費率12%來計算,再與屆時若提升到18%時做比較。12%時,退休後只領了7年即領完,然而提高至18%呢?只是多延緩5年而已,收效不大。反觀,要是績效能從現行的約莫3%,提升至7%的話,將可以領到退休後的第29年才告罄。足足比單方面提升提撥率(由12%提高至18%)還要多了22年。試問:提撥率與基金績效,孰重孰輕呢?而今,政府挹注的金額(如勞保的200億)正像此試算中的提高提撥率。所以,僅僅投入200億到破洞這麼大的勞保基金裏頭,能起多大的作用?以勞保基金大約3%的年化投報率來說,屆時新投入的200億元,將只為即將破產的勞保基金創造出每年約6億元的收益。這種掩耳盜鈴式的「補救」,真的對勞保基金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嗎?還說200億挹注勞保不是笨? 

再以國外經營有成的同類型基金來說好了。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OTPP)的基金收入當中,來自於繳費收入的,只佔21%;其他的79%全部來自於投資收入。美國的第二層整體公務員退休基金收入當中,來自於繳費收入的,只佔37%;其他的63%全部來自於投資收入。而我們的退撫基金自85年至104年為止,投資收益卻只是佔了基金收入的33%,遠低於雇主和受僱者綜合起來的提撥收入(67%)。這樣,問題的根節點在哪兒,還不夠明確嗎?

緊接著批評者又提及「但凡國家操盤之基金,因具有公益色彩,又牽涉廣大人民,其首要目標是安穩,更不能介入高利潤企業宰殺投資大眾,因此縱使它可利用法人與內部人之姿搶得先機,也不能與民爭利搶績效,相反的,還必須挑選對整體人民競爭力有幫助的產業,例如勞退基金即選擇穩定但本重利輕的台籍世界知名航空──長榮」。筆者真的不曉得這是哪一門子天真的看法,而且與當初蔡政府進行只針對軍公教「無良年金改革」時所提之搪塞理由如出一轍,真令人懷疑是否來政令宣導的。倘若批評者所言成立,那末國家操盤之基金應該都是準備來做功德的,而非要來創造績效的。

更何況,基金即便是投資所謂的高利潤企業,又怎會宰殺投資大眾呢?邏輯何在?正如「願景基金」操盤人孫正義先生投資所謂的「獨角獸企業」,那也是將資金投入優質企業當中,讓企業經理人去經營運用,從而創造出高成長的企業營收,有的也只是幫忙創造了企業股東們的股票正報酬,怎麼會說成是「宰殺投資大眾」呢?邏輯十分不通!就算不准勞保、退撫這一類基金去主動投資企業,光以買股票、債券或是共同基金這一類的商品來說,再怎麼笨,也不能將選擇「本重利輕的台籍世界知名航空─長榮」視為一種很高明的基金投資方法吧!請容許我再講一次:「國家操盤之基金不應該都是準備來做功德的。」結果批評者文末卻又神來一筆,「勞保基金是否因身兼太多目標而失去原本照顧勞工的能力,是否不要對勞保基金下達過多理想與道德要求,或許投資標的仍應有所取捨,但不須設限過多。」不是已經定調「國家操盤之基金,因具有公益色彩」云云,所以只能投資「本重利輕的企業」,怎麼後來又說「不須設限過多」?不怕「國家操盤之基金」又來「與民爭利」嗎?

儘管批評者文中充滿了許多自相矛盾與邏輯不通之處,筆者還是提供擔任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羅素‧帕默(Russell E. Palmer)教席金融學教授的傑諾米‧席格爾(Jeremy J. Siegel)的《長線獲利之道:散戶投資正典(Stocks for the Long Run)》一書,供批評者參考一下。書中揭櫫了許多財經方面的寶貴實證論述,其中便指出一個恆久不變的投資真理:只要長期持有分散得宜的股票投資組合,不僅可以對抗通膨,其報酬更勝黃金和債券,且風險比定存還低。他個人便指出追蹤指數表現的被動式投資不失為一種既輕鬆又有績效的投資方式,績效雖不是美國所有主、被動基金當中的翹楚(約莫績效排名前面數來第15名),然而,投資難度不高,所需人力甚少。而這方面的實務操作紀錄也有甫於今年剛過世的先鋒共同基金集團創辦人、總裁暨執行長的約翰.伯格(John C. Bogle)身上得到印證。約翰.伯格於民國65年就已經開發出這一類的指數型基金─先鋒500指數型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就在我們退撫基金實施的前十九年,也是勞保年金實施的前三十三年。該檔基金剛推出時,僅募得1140萬美元,然而,透過多年來緩步穩定追蹤指數所發揮出來的綜效,其資產規模至民國84年時,已經達到170億美元。這種被動式投資方式也獲得全美國最大退休基金─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的青睞,採納此種投資方式達到總資產的八成之高,是以創造出30年期年化投報率9.4%的穩定且優異的投資績效。據我所知,全美國許多州的公務員退休基金都大量倚重此種投資方式來創造穩定而績效不錯的營運獲利。

沒錯,提高基金的經營績效是遠水,遠水似乎救不了近火。可是,批評者可能更看不清的事實是,提高投報率是源源不斷、長期性的「遠水」,只要績效夠好,「以時間為友」,不消幾年,即可以因為「複利效應」,因而快速拉升基金的淨值,如此「遠水」何以救不了「近火」呢?總該不會妄想只用如同一兩輛消防灑水車的水量(指200億元),就來撲滅勞保基金即將破產的這場既大且劇的「近火」吧?

*作者為國中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