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無數外籍移工寶寶卻難脫離「非法」,關愛之家轉型困境:想救人,民眾先看的卻是膚色

2019-08-06 08:10

? 人氣

只是即便有法規保障,要說服居民還是件難事,就連北市社會局兒童及少年福利科科長,也聽說過曾經有個70歲的老人家強力拒絕社區有老人安養機構、直罵「我不要在我家前面看到坐輪椅的」──就連70歲隨時可能坐輪椅的老人都會拒絕自己很可能用到的安養機構進駐,移工媽媽面臨的困難更是可想而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三問題是專業人力比。目前關愛之家雖然立意良善地訓練一些新住民媽媽在機構內帶小孩、形成互助系統也讓一定會回印尼的孩子從小接觸印尼文化,陳雪慧說難題在這些移工媽媽永遠不會是「合法褓姆」──她們有辦法替孩子換尿布、處理孩子噎到嗆到各種緊急狀況、也會處理副食品,問題是要考證照的時候有筆試也有實作,移工與新住民短期難以克服的是讀懂中文筆試題:「除非她重新讀幼保科、受訓100多個小時拿到學位,但以有家庭的姐妹來說,不可能。」

20190711-關愛之家文山據點(謝孟穎攝)
就連70歲隨時可能坐輪椅的老人都會拒絕自己很可能用到的安養機構進駐,移工媽媽面臨的困難更是可想而知(謝孟穎攝)

「不然我們覺得在台的姐妹很適合,她們可以講母語,關愛之家印尼孩子佔了9成,我個人非常鼓勵移民姐妹進入這樣的機構當褓姆,但證照這事,真的不是北市府單一的問題……」陳雪慧嘆。目前在台灣的新住民雖然可以以母語翻譯試題考駕照,但褓姆證照這事還未解,這就不是單靠台北市政府可以改變的困難了。

「台灣對跨國的接受度還需要再進步,我們對多元的包容,真的還需要再多做一些事情…」

目前社會局能做的是協助關愛之家轉型,在轉型之前也提供助力,包括協助無國籍且雙親失聯的孩子取得居留、讓社會局以「監護人」身份協助孩子在台灣找爸媽出養,有居留權的同時也就能取得醫療權,雙親失聯的孩子走媒合出養方案可以減輕關愛的人數壓力;對於在關愛的新手媽媽們,社會局派員開課做親職教育;對於場地問題,則是不斷幫忙尋覓。

最重要的還是孩子的醫療權。許多移工媽媽是為了替孩子打疫苗來到關愛,有些無力照顧孩子的媽媽甚至會把小孩丟在門口,陳雪慧嘆問題出在:「可能小孩已經需要就醫、束手無策,她們聽說關愛可以把小孩送到醫院又可以做什麼,所以放關愛後續處理……之前有媒體報關愛死了5個小孩,那其實是是小孩生病在先,雖然醫院會做診療,但小孩先天沒有打疫苗……」

20190711-關愛之家文山據點(謝孟穎攝)
「之前有媒體報關愛死了5個小孩,那其實是是小孩生病在先,雖然醫院會做診療,但小孩先天沒有打疫苗……」(謝孟穎攝)

「我們現在想把前端都處理好,讓醫療不用到關愛,前端做好讓孩子可以打疫苗、可以就診,畢竟我們是社會局單位,我們不是警政單位也不是移民署,我們不會考慮你的媽媽是非法移工,那是國家政策問題。」陳雪慧說,目前移工寶寶健保與居留脫鉤也是社會局想努力向中央倡議的方向,這點也獲得台北市長柯文哲支持──「既然在台灣生了,不管你是哪一國人,一生下來就該有醫療權,至少疫苗要打,否則很容易得到法定傳染病……」

本篇文章共 5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2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