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忠觀點:民進黨「天人五衰」執政危機(4):訓戰分離的虛矯防衛思維

2016-08-20 07:10

? 人氣

新北市募兵制暨人才招募活動,雲豹甲車現身(蘇仲泓攝)

新北市募兵制暨人才招募活動,雲豹甲車現身(蘇仲泓攝)

第四衰的募兵制一意孤行與訓與戰離的虛矯防衛思維

蔡總統以振興國防產業,作為其施政的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之一,而其國防產業政策係以「發展航太工業」、「發展船艦工業」和「發展資安產業」為三大重心。然而不管是潛艦國造或下一代戰機研發,要見其成效恐也要在多年以後。筆者認為自主性國防工業發展固然重要,但並非當務之急。對國軍而言更為迫切的是至當且合乎兩岸未來發展的台島防衛的戰略構想與戰術作為,而戰術作為又包括國軍兵力的運用。筆者試從中共對台可能用武方式?以及台島因應的防衛戰略構想?募兵制一意孤行的困惑?闡明其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中共依據其《反分裂國家法》迄今仍不放棄欲以武力來完成兩岸統一,因而中共就是我國家生存的主要敵人。國軍就要預判兩岸關係可能發展,針對敵情與其可能動武方式作為建軍備戰的準繩。然而從今年國軍即將展開的漢光32號演習想定結構,就可以看出國軍的防衛思維,階段劃分依然是兩岸對峙下的應急作戰、聯合防空、聯合截擊、聯合國土防衛等作戰過程。如果中共一旦要以武力犯台,共軍會循著這個作戰思維跨海求戰?

揆諸現行美、中、台三方關係是以「三公報一法」為基礎,曩昔美國與中共基於《上海公報》,並在1979年簽署《中美建交公報》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雙方互派大使完成建交。同年美國則以《台灣關係法》規範了美國對台灣在「無外交關係」的情況下,雙方經貿等關係的聯繫作法,並明確指出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解決臺灣未來的作為,均將遭美嚴重關切。美、中之間雖有正式外交關係。但在各自國家利益之下,實為既合作又鬥爭的形勢。台灣由於戰略地位,且為美方防堵中共形成第一島鏈的樞紐位置,美國是難以輕易放棄台灣。

加以現在衛星與雷達科技的空偵條件以及人員的互動往來,共軍要想隱匿企圖,大軍集結渡海求戰何其之難?而當徵候為美捕捉,勢必要考慮與美軍對壘,縱使共軍有反介入作戰準備,然而勝負仍是未定之天。《孫子》〈行軍第九〉「兵非益多,惟無武進,足以併力料敵取人而已。」所以中共一旦要以武力來結束兩岸相爭局面,當然要避開與美對戰的可能性,以及對台灣若一擊不成,反導引其國內可能產生的動亂。所以一旦其欲以武力結束兩岸相爭局面?其用兵模式,必以其付出代價最少,成功公算卻最大的火先發於島內,為優先考量。

況且兩岸在馬政府執政期間擴大交流面向,兩岸人民往來活絡。而國人對國家未來認同不一,不僅一國兩制之聲時而聞起,自認獨立於中華民國之外的台灣民政府,馬政府也縱容不予干涉?而小英上台,倉促揭櫫年金改革與轉型正義等,讓國人意識形態更為分歧。值此之際,中共在島內發展第五縱隊的時機是否將逐步漸趨成熟?值得國人警覺。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2016年在東海進行實彈演習(AP)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2016年在東海進行實彈演習(美聯社)

而若一旦在島內發動其攻擊,《孫子》〈軍爭第七〉「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並將有「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掠鄉分眾。廓地分力。懸權而動。」的特質。故而其攻擊特性將是徵候少,預警短,攻堅猛銳,一點突破多點製造動亂,親中媒體喧染惑亂民心,中共以兩岸交流現行航機與船隻,密匿解放軍內外相應實施增援。筆者試舉一想定引作為例。

攻堅目標就是總統府,曩昔總統府的警衛安全有一套綿密而完整的計畫,不僅總統府前機車禁行,有關車輛進入府前採單向管制,加以包括景福門、台北賓館等要點的兵警力進駐,警衛配置形成縱深。加以監視哨的派遣與監察、阻止的警衛作為,上方還有R48限航區的劃分等,警衛部署可謂嚴密。然而陳前總統執政時期總統府前取消單向管制與機車禁行,總統府定期開放供民眾參觀,總統活動行程在總統府網站上民眾均可公開查閱。加以國軍兵力精簡,據點開設兵力配置已不復舊規。

另從2003年5月總統府後方長沙街原交通部所在地,一名吳姓男子駕駛一輛滿載七桶汽油的貨車,輕易衝入交通部大門,並且燃點汽油引起爆炸駕駛當場死亡,這是台灣首樁汽油彈攻擊事件。2014年1月張姓民人駕駛聯結車沿仁愛路、凱達格蘭大道,一路無人攔阻,成功衝入總統府大門,後受梯階阻擋勢禁而止。過程中防衛人員未開一槍發一彈示警或阻止。從這些案例顯見總統府的安全防衛有其疏漏之處。而總統府的開放與總統行程的公開,任何人都可輕易繪製府內設施草圖,窺知警衛部署動態。

狀況的假定是中共第五縱隊在島內已然成勢,一日上午總統府正由總統主持月會,文武百官率皆出席,第五縱隊以總統府周邊水溝一線,為攻擊發起線,以月會進行某一時間為攻擊發起時間,當攻擊發起時間一到,百餘人或徒步接近,或乘坐汽、機車數十輛,依其事前編組分配,不約而同在總統府四周突入或停車,車停下成員即迅速下車戰鬥,沿總統府各門進入府內,依事前分配分兵把守,並控制大禮堂月會進行中的文武官員,當此時在大禮堂第五縱隊成員高喊台灣獨立,並張開「台灣民政府旗」,當此之時,各地軍營彈藥庫紛傳爆炸或遭劫,全島供水與電力等設施遭受破壞,各地陸客與陸生也遭不明人士殺害或毆傷,社會秩序一時混亂。在府內的媒體記者一方面把大禮堂訊息傳諸社會,傾中媒體以台灣現況籲請解放軍平亂。

當此之時兩岸來往的交通工具包括中共能自我掌握的廈門、東方等班機,以及由福建平潭可開往新北市八里台北港與台中港的海峽號、麗娜號客輪,尤以客輪艙位數七百餘人,下艙並可容納汽車兩百餘輛以上,換言之客輪系可載機械化部隊的一個加強營,而若由台北港下來沿台64線道路,不消半小時即可進入台北市。而若是在松山機場喬裝而出,至總統府不消15分鐘。而台島從北到南遍佈的高爾夫球場無疑皆是共軍特種作戰部隊傘兵的空降場所。晚上中共向全世界宣布台灣秩序已恢復,中共在台灣派任之特首發表電視講話,馬照跑舞照跳,現況50年不變。兩岸完成統一。

總統府的警戒足堪抵禦攻擊嗎?(資料照/余志偉攝)
總統府的警戒足堪抵禦攻擊嗎?(資料照/余志偉攝)

這假定與推演是告訴我們,一旦中共欲以武力完成兩岸統一,對台灣而言平時與戰時的轉換,幾於一瞬間完成。所有因兩岸交流,便利交通的輸送工具,也可於一瞬間成為解放軍來台的載具。

而依據國防部104年《國防報告書》國防部對此的戰略指導,依然是以「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為軍事戰略構想。建軍規劃置重點在「基本戰力」、「『創新/不對稱』戰力」、「戰力保存」、「災害防救」,這依然是以對戰思維為基礎,不切實際的軍事戰略構想。姑且不論馬政府時期強加於國軍成為其主任務之一的「災害防救」,對於作戰與救災在人力與裝備整備上的困擾?也不說所謂「『創新/不對稱』戰力」,源自於李前總統時期的遠距離精確打擊構想,於今是否適當?因為以目前兩岸交流民眾日益緊密現狀,所謂的有效嚇阻方式?豈不就是自以為是的阿Q式精神勝利法?

就以「戰力保存」來說,其理念依上述《國防報告書》「重要軍事基礎設施及武器系統,採隱匿、機動方式,並加強防護、偽裝欺敵與誘標等保存戰力建置,預防與降低敵人第一擊損傷,提升戰場存活率,發揮持續戰力」。這種忽略兩岸發展現況?漠視平、戰轉換瞬間特質?以及台灣南北狹長更不具戰略縱深的特性?當中共對台以「首戰即決戰」為其用兵思維,國軍卻在槍聲一響,不全力以赴,將戰事控制與掌握於局部?卻徒忙於戰力轉移?這種依然對峙的傳統作戰思維,卻難以因應現今兩岸形勢的發展,因為當中共對台動武,絕不可能停止現行一切人員交流,給你預警時間,而回到兩岸冷戰對峙局面?必定利用兩岸交流,在台灣內部形成戰略優勢,如同外科的微創手術,以最少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戰果。

而國軍近年實兵驗證的漢光演習,就不斷暴露出國防部訓與戰離的虛矯防衛思維,如即將實施的漢光32演習,將首度模擬炸雪山隧道演練。雪山隧道開工於1991年,啟用通車於2006年。換言之當開工之初兩岸情景與當時共軍現況,炸毀雪山隧道的相關戰略考量,或許有其基礎。然而以現今兩岸現況與共軍實力,國防部竟仍然是以傳統作戰思維,去因應現今變化萬千的作戰形態。

試問要在甚麼敵情狀況下,要炸毀雪山隧道?又是甚麼狀況之下,台北防衛部隊要利用雪隧轉移至宜蘭地區?首都若不保,還有何處可峙?台北到宜蘭,雪隧並非唯一通路,又是甚麼樣的指揮官會將自己部隊帶入長達12.9公里的隧道內,讓自己的部隊在隧道內失去行動的自主性?況且隧道不就是口袋,又是甚麼樣的指揮官,在行動難以隱匿,無懼飛彈的精準打擊,而將部隊帶進口袋?對進入隧道內的敵軍,要阻其前進,甚或一舉殲滅敵人,炸毀雪山隧道是唯一至當辦法?恐怕國防部也說不清楚,道不明白? 既如此,台島的防衛戰略構想與戰術作為又應如何突破目前固安作戰計畫的窠臼?

筆者認為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莫瑞(William Murray)於多年前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院刊發表《台灣防衛戰略再思》一文,其觀點主張台灣應該實行刺蝟戰略,由於莫氏發表此論文時,兩岸人民相互往來尚未達現今盛況,因而只有其理論中所謂的強化地面防禦,與筆者觀點大致雷同。雖然莫瑞也曾來台闡述其理論,由於其倡議不應買三大軍購且不該發展巡弋飛彈等論述,因軍種間的本位主義,終使此議題無疾而終。因為這關連到台灣建軍備戰的方向調整,與背後軍火商的龐大利益。

因之中共一旦欲以武力完成統一,若亂由導生,勢必要經與地面防禦部隊的先制攻擊進而致勝,而從前例舉出只是民人單一駕車衝撞總統府,不論在前或從後的突入,都能輕易達陣觀察,由點到面的地面防禦部隊的加強應是刻不容緩之事。

換言之中共一旦在台灣內部發動第一擊,平、戰如何轉換?總統宣布戒嚴,國防部應如何執行?社會治安與秩序如何恢復與穩定?政府機關與官署、重要設施、機場、橋樑、隧道、公路等要點又要如何守護?這都是如何強化地面防禦部隊兵力的思索方向。換言之,英政府的潛艦國造、戰機研發雖很重要,但成效卻要數年之後,而地面防禦部隊,由於募兵難達預期,連營區安全警戒,都有交給保全之議。《孫子》〈計篇第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制之良窳實關係國家存亡,英政府實應列為首要的軍事興革事務。

最後要談及一意孤行的募兵制,其實一個國家的兵役制度,不管是徵兵也罷、募兵也好,沒有說哪種兵役制度是先進、哪種兵役制度是落伍,端看國情的考量、敵人威脅的可能方式以及國家財力等條件而定。去徵兵而言募兵者,多言是因國內少子化現象,其說果真?

就以國防部在第六次年金改革委員會議提報資料「國軍歷次組織精簡期程及兵力一覽表」,在1997年時兵力45萬2千人,在2001年時兵力38萬5千人,2006年兵力29萬6千人,2010兵力27萬5千人,2014年兵力21萬5千人。

依兵役法以19歲為役齡男子,再以內政部公布之男嬰出生率1978年213,989人,1982年208,331人,1987年163,431人,1991年168,145人,1995年169,482人,複查1996年至2005年十年內的出生率,男嬰每年平均率在13萬9千人以上,2006年到2015年平均男嬰出生率每年亦有10萬4千人以上。換言之1997年徵兵時,國軍有45萬2千人,到2014年兵力員額降至21萬5千人,總兵力調降一半有餘,男嬰出生率雖有遞減現象,然亦顯見可支撐徵兵制度的實施。

而扁政府以替代役首亂兵役制度,馬政府續強推募兵制,又強以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自圓卸責「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義務」的憲法規範,兵制的施行,對於募兵或徵兵本沒有所謂的先進與落伍,端看兵制規劃是否能符合國情與未來實戰需求,過往徵兵制的施行確保了台灣安全,而轉換募兵制後,一路走來問題叢生,治絲益棼的首要問題就是國防部針對敵情,說不清馬政府傾中開放所帶來的國防安全危機與相對應的軍事戰略思想與國軍總員額究應多少,始能因應未來戰事?

其次募兵因招募及留營人數不如預期,國防部除不斷巧立名目加發「戰鬥部隊勤務加給」與「留營慰助金」,研議由於兵源不足將營區安全交與替代役或保全,更不惜修訂《軍事教育條例》在營區內設置在職專班,區分副學士、學士和碩士等學位,並預計今年度在各營區開設二十個「證照培訓專班」;這身在軍中卻在做回到社會的準備?除增加了基層連隊幹部領導與管理的摩擦與衝突,更將荒廢了原應有的戰訓本務,而讓兵寶形成國軍之瘤。

現行在部隊義務役二兵每月薪資六千餘元,若是志願役士兵則為三萬餘元,國軍兵力總員額是精簡,但人事維持費卻屢攀新高,更排擠了戰備維持費。而為了降低人事維持費,國防部對於兵力員額與運用的規畫,不從「打、裝、編、訓」四個面向依序思考。更有「勇固案」欲將國軍總兵力員額調降到17萬5 千人之議,而這種錯亂的募兵思維,不僅讓台灣實施經年的徵兵制度毀於一旦,這些兵寶入營,在做回到社會的準備下,斤斤計較於自己利益,不僅形成部隊長負擔,更使部隊傳承已久的良好風氣守紀與服從面臨摧折。

總統蔡英文4日出席三軍五校聯合畢業典禮,並與畢業生一同共進午餐。(顏麟宇攝)
總統蔡英文4日出席三軍五校聯合畢業典禮。(顏麟宇攝)

而蔡總統在今年7月4日至陸軍軍官學校出席三軍五校院聯合畢業典禮,在典禮致詞時蔡總統說道「讓我們的官士兵不只是一流的戰士,也是專業的經理人、工程師。我們會讓國防的投資,成為產業創新的動力;當國防和產業連結起來,你們回到社會的時候,也就可以用自己的專業,為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這就是未來國防改革的大方向。」這話似是而非,難以適用於全軍。

因為對於戰鬥部隊戰訓之間自有其專業,軍人的事業本在戰場,《曾胡治兵語錄》〈勤勞〉論及練兵「練兵之道,必須官弁晝夜從事, 乃可漸幾於熟,如雞伏卵, 如爐練丹,未可須臾稍離。」就因戰訓本務與民間專長殊途,一旦解甲歸田,國家才設計良好的退休制度,讓軍人能無後顧之憂,進而戮力戰陣之事。

有人說募兵制已難回轉到徵兵制,其實只有國亡了,才無以回復。試想募兵制再如此下去上焉者或以讀書為志,以培養民間專長為本,身在軍營心在社會,朝思暮想四年後重返社會。下焉者,恐就在軍中與社會中進出,成為以往的老兵油子。誰又要認真戮力於戰訓本務?因之,自造國艦與戰機固屬重要,但並非國軍當務之急。而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關鍵因素是人。

蔡英文既身為三軍統帥,當要知道目前正值募兵制尚有回轉機會之時,若再四年苟且拖過,兵制當難將轉圜,未來一旦中共武力統一的槍聲在島內響起,所謂的國防產業政策的三大重心,恐怕只是虛耗國力而難以應敵。因之蔡英文身為三軍統帥,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值此國家關鍵時刻,要有預判國家危機能力,對國軍事務的革新,當要對症下藥,才能不負生民所託。

*作者為前國安局特勤組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