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龍觀點:台灣的年輕人哪裡去了?

2019-07-31 05:50

? 人氣

連重機族也是以中老年為主,圖為復仇聯盟2劇照。
連重機族也是以中老年為主,圖為復仇聯盟2劇照。

至此,讀者可能會問:現在的年輕人真的那麼有錢,消費得起這些名牌嗎?這也是我的疑問,因為這些標榜文青風格的所有商品都價值不斐,一般的年輕人如何消費得起啊?或許家庭經濟較優渥的,還負擔得這樣的消費,但如果是家境一般,可是又真的非常喜愛文青品味的,那麼這位年輕人可就要加倍努力賺錢,才能在這股文青時尚中保持格調了。當然,如果家境並不非富裕,且對文青時尚也不過就是滿足一下追求流行時髦的心態,那麼就不必太認真考究,只需一些基本消費可撐起文青門面大概就行了。對於這類僅僅為了跟從文青文化但又不是真的認同文青精神的人,有時候我們還會小小地嘲諷他們為「假文青」,就是隨著流行與網紅到處去吃吃喝喝和旅遊打卡,每天過著小確幸的生活就好的年輕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就是現在台灣文青文化中的虛像。他們既不冒險犯難,也勿須自我挑戰,在追求創新與創意的形象背後,沒有了自我主體的意識、對公共事務的關注、甚或是更高遠的理想,文青文化淪為消費式的產業鏈結的一部份。

至此,我好像是在指責台灣的年輕人不懂事或自甘墮落,就像許多家長或長輩,總是拿自己年輕時的刻苦奮鬥事蹟,來責備現在的年輕人是草莓族。哦,不是的!我完全不是這個意思,因為我知道:很多長輩們看不懂甚至是看不慣這一代年輕人追求小確幸,每天盡是吃吃喝喝和沈溺網路,但事實的真相卻是,在貪吃與貪玩的背後,其實這些年輕人背負的是永無翻身機會的貧窮與絕望!

如同前述所說的文青消費現象,如果真是生長於貧困家庭的孩子,他們哪裡還顧得上什麼文青流行文化,僅僅溫飽的三餐和遮風避雨的屋頂,就已經是他們最大的幸福了。而前述的這些文青朋友,他們雖然衣食尚可且能小小地追求品味,但是他們都知道這就是他們所能擁有的最大幸福了,什麼未來的夢想或遠大的志向,他們早就不敢去想了。

在美國華盛頓塔科瑪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基瑪∙卡吉兒(Kima Cargill)所撰寫的《過度飲食心理學》這本書曾說:現代人過度飲食背後的社會結構與個人心理之間的糾結,尤其當一個人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只能剩下吃,因為這是他最後僅剩的滿足感了。現在年輕人都知道,貧窮只會繼續下去,難以翻身,所以不婚不生,拒絕貧窮世襲。即使如此,他們還是希望過得貧窮而充實,所以他們躲進文青的形象裡,讓自己看起來有品味且充滿幸福感。當然,這裡所謂的貧窮,並非單指沒有錢、沒有工作、或沒有食物而已,它實際上是一種長期的匱乏情境下所產生的精神壓力,即所謂的「貧窮狀態」。這是一種持續性的恐懼和不安全感,處在貧窮狀態下的人,會開始失去思考長期問題的能力,對未來不再抱持希望,只專注於當下的利益和好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