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加分上大學」迷思背後:那些被老師同學追殺到不想上學的孩子,說「如果我不是原住民多好」

2019-08-05 08:20

? 人氣

「那種歧視霸凌的事情在他們身上一直存在,而且在他們每一個弟弟妹妹、一直一直會遇到這樣歧視……我跟孩子聊,本來以為這些狀況現在不會存在了,沒想到現在國中跟小學校園還是普遍都有。」10多年了原住民所受霸凌依然隨時上演,佳賢對這事是有點驚訝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四面八方湧來的惡意,佳賢說只有極少數孩子能抱著「那我就比別人更努力」的想法,雖然也有少年當下賞同學一拳,多數無力抵抗的孩子只能逃,便成了「不去上學」的國中生,然後帶著這傷口長大──「那感覺,連原住民學生自己都會覺得『還好』、『已經習慣了』,好像人家笑我們這樣的習慣把他貼著就不知道了,但當你未來長大再回去看,才知道原來這傷口從來沒癒合過……」哲宇說。

「加分上大學」迷思背後,是他們要鼓起勇氣上學的真實人生

想過著原住民的生活,國家政策不允許,不得不走入漢人的生活,身邊的每個人卻都提醒你還是個「原住民」、似乎永遠都無法離開這樣的身份──這是那些原住民孩子擺盪期間的困境。出身原住民的哲宇這麼看:

「我們離我們的文化背景越來越遠,但我們又沒辦法變成一個漢人,我們在都市要學習這樣的環境文化,但我們好像沒辦法變成這樣的人……很多人會覺得原住民是『求學過程可以領補助的好身份』,但當求學過程慢慢結束,我覺得當兵、出社會,那感覺會慢慢再有點改觀……」

目前樂窩協會社工們正在做的事情之一,便是透過陪伴讓孩子找回自信,也包括身為原住民的自信。佳賢說,前幾年的樂窩便一直陪孩子去做一些「原住民可能做的事」,包括族語、山林的知識、對原鄉的了解、打獵等,用意在於:

「我對『污名』的感覺是,我越不理那事就越被污名、越不知道如何去反擊──因為孩子也不會去打獵、不知道族語跟原住民文化、不了解,人家在笑就很害怕,好像很落後……但當我知道一些,我看到教我的人有我心目中美好的形象,我就會覺得那是很帥氣的事情。」

當被同學嘲笑的「原住民」變得「很帥」,孩子的生命經驗就豐富了起來。佳賢也說近兩年也關注都市文化的部份,包括族裡大人們會做釘板模,會釘跟不會釘差很多,有些孩子可能會覺得做「黑手」不好,但那是一門技術,帶著孩子重新去了解這些專業,生活就會有不一樣的轉變。

說起釘板模這事,佳賢也大笑,之前樂窩為了蓋拳擊教室窮忙了一個月,沒想到師傅一來一個晚上就弄好了──「我們申請想說6點了還不來,天色越來越黑耶,小朋友就在那邊等,閒著抓屁股想說沒來的話我要去休息了,結果一來戰車『碰!碰!碰!』大家就嗨起來了!」哲宇看到的是這樣,一切專業在那短短2小時內一覽無遺。

更重要的是,樂窩的成員想留給孩子一個可以回來的家,而社區的拳擊教室便是這樣的角色──這裡牆上有著學長姐留下的話,下課可以來訓練、聊天、甚至是玩電動也好,只要有個地方可以讓孩子安心待著,就會成為學習的動力,而不是像日常教室那樣「連你都不屬於你自己」的無助。

(熱原拳擊隊提供)
樂窩的成員想留給孩子一個可以回來的家,而社區的拳擊教室便是這樣的角色(熱原拳擊隊提供)

儘管10多年來霸凌看似沒有隨著時間衰退,出身三鶯的孩子們正一步步找回自己身為原住民的驕傲,「原住民」三字將慢慢不再是羞恥的標籤,而或許有天社為也將意識到,「加分上大學」刻板印象背後,是孩子們失去文化與語言下,連去上學都要鼓起勇氣的真實人生。

更多樂窩協會與熱原拳擊隊故事,請參考募資網站(點此連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