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加分上大學」迷思背後:那些被老師同學追殺到不想上學的孩子,說「如果我不是原住民多好」

2019-08-05 08:20

? 人氣

「如果我不是原住民,不是生在這裡多好。」10多年來社工看著無力反抗的孩子只能逃,四面八方襲來的同學時不時戳一下打一下推東西笑句「土著」,孩子似乎連自己都不屬於自己、誰都可以恣意地侵犯,甚至老師都會在上課看似「關心」地問一句:「你們家是不是都很髒,都很喜歡喝酒?」(熱原拳擊隊提供)

「如果我不是原住民,不是生在這裡多好。」10多年來社工看著無力反抗的孩子只能逃,四面八方襲來的同學時不時戳一下打一下推東西笑句「土著」,孩子似乎連自己都不屬於自己、誰都可以恣意地侵犯,甚至老師都會在上課看似「關心」地問一句:「你們家是不是都很髒,都很喜歡喝酒?」(熱原拳擊隊提供)

一樣生在台灣,為何只因為是「原住民」就要遭受這般對待?談起原住民,許多民眾一秒湧現的是「加分上大學」、「喝酒唱歌跳舞」等概念,然而在2006年進入新北三鶯部落、隨後又創辦樂窩協會的社工佳賢眼中,他看見的是10多年來從不間斷的校園霸凌、社會歧視──「小孩說同學笑他『土著』,我想說都什麼年代了,還叫人家土著?」這荒謬得讓佳賢忍不住笑出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只因為他們是原住民,上學彷彿像上戰場,四面八方襲來的同學時不時戳一下、打一下、把文具推下桌,佳賢說就像孩子周遭所有物品、甚至連自己都不屬於自己了,似乎誰都可以恣意地侵犯,而樂窩教練哲宇說,甚至連老師都會在上課看似「關心」地問一句:「你們家是不是都很髒,都很喜歡喝酒?」

(熱原拳擊隊提供)
「小孩說同學笑他『土著』,我想說都什麼年代了,還叫人家土著?」只因為他們是原住民,上學彷彿像上戰場(熱原拳擊隊提供)

被笑「土著」當下能一拳揍向同學反擊的孩子是少數,10多年來佳賢看著無力反抗的孩子只能逃,變成上學時間大白天坐在籃球場喝酒發呆的青少年,大眾看得見他們「可以領補助」的身份加以抨擊,卻看不見那些孩子說:「如果我不是原住民,不是生在這裡多好。」而2018年於新北成立的樂窩團隊與熱原拳擊隊,就是希望修復原住民孩子受傷的心,替他們找回驕傲與自信。

原民國宅早期「白老鼠」無助:部落遭拆遷抗爭無效,體育資優生失去保送門票也失去原本的家

原住民孩子被剝奪,這從小時候住的地方就開始了。最初佳賢進到三鶯部落時還是個菜鳥社工,那時他完全不了解什麼是原住民,不懂為何這些居民可以在河邊搭建一排木造隨便釘的房子、晚上很常沒有燈、路上常有一堆人喝掛、甚至很多門都沒關,只是在2008年碰上三鶯部落居民被強制搬進隆恩國宅後,佳賢才慢慢明白這些人的生活如何被破壞、文化不被理解。

出身泰雅族的哲宇說,在族裡習俗時孩子長大就要獨立,順著河流找自己可以居住的地方、搭建屬於自己的家庭,而三鶯部落的組成雖是阿美族,卻似乎有著類似的習慣──在原住民的習慣裡土地本應是人人可用,只是這社會與法規容不下原住民文化,他們的房子被稱為「違建」,家沒了,搬進所謂「福利」的原住民隆恩國宅大樓,也開始種種不適應。

少年A便是三鶯第一波因為原住民文化不被理解而犧牲的孩子之一,佳賢回憶,那時A本來要以體育保送生身份進新北某校田徑隊的,但那時抗爭整個家都不見了,孩子煩惱的是「明天要不要去上課,可是我要去睡哪」,即便社工搭了簡易帳篷,爸媽煩惱生計、不知下一步該怎麼走、天天都在哭的模樣仍烙印在當時才11歲的A心裡──後來保送也都沒了,A失去學校也失去原本的家。

小時候鄰居家都沒上鎖,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朋友,但搬進國宅以後家家戶戶都上鎖,一切似乎都要「預約」了;小時候可以跟親戚朋友一起聚在部落某塊地聊天看星星,搬到國宅以後這樣的聚會卻被禁止,被政府認為會添亂──這是原三鶯部落孩子搬進水泥大樓後首要面臨的不適應,對孩子來說,以前那個被認為不夠安全、不夠「進步」的三鶯,比住水泥大樓快樂。

(熱原拳擊隊提供)
搬進國宅以後家家戶戶都上鎖,一切似乎都要「預約」了;小時候可以跟親戚朋友一起聚在部落某塊地聊天看星星,搬到國宅以後這樣的聚會卻被禁止(熱原拳擊隊提供)

對原住民大人來說,更難解的問題是「租金」。哲宇一開始進到國宅是以管理員工作去的,他發現被強制搬入國宅的一些經濟弱勢居民可能連一個月的租金都繳不出來,而佳賢說,早期欠租的滯納違約強佔金加起來相當驚人,積欠本金2年本來可能是14萬,但滾著滾著很快就會變25萬:「早期住的人真的是劣勢進去當白老鼠,讓政府試原民國宅的運作。」

儘管現在國宅已有協商機制,經濟弱勢居民也不會被迫欠下鉅款,但那些大人為生計奔波痛苦的陰影仍留在孩子心裡,他們帶著這些傷穿梭下一個戰場──學校。

「如果我不是原住民多好」老師也參與的校園霸凌:你們家是不是都很髒、都很喜歡喝酒?

憶起一開始到隆恩國宅當管理員,哲宇說青少年問題真的讓人頭痛,吸毒、未成年懷孕、幫派、三不五時就有人打架,甚至有少年隊進來找人時還會跑給少年隊追──只是後來哲宇認識佳賢,聊到原住民在都市面臨的種種生存困境,他才意識到那些大眾眼中的「不良少年」心裡都有傷。

在佳賢看來,原住民孩子給人的第一印象總是笑容燦爛、童言童語,只是社工也知道這些孩子並不是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無憂無慮,到了青春期一切就會爆掉,就會逃,不去學校或是開始出現很多脫離常軌的行為。

在學校,家裡比較窮的孩子會被同學笑很臭很髒、膚色明顯的孩子會被笑「土著」,這讓佳賢傻眼:「都什麼年代了,還叫人土著?」當然霸凌不只言語,可怕的是同學們隨時戳一下、弄一下、椅子文具書包所有東西都可以被推落,那感覺就是:「好像你周遭環境、你所有物品、甚至『你』都不屬於你。」

「原住民」是這些孩子與生俱來的身份,本應沒有錯,到了學校卻似乎變成一種羞恥的標籤。哲宇說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同學特地提「欸,你們原住民」,老師也會特別提,在全班都在的場合問上一句:「你們家是不是都很髒?你們是不是都很喜歡喝酒?」

(熱原拳擊隊提供)
「那種歧視霸凌的事情在他們身上一直存在,而且在他們每一個弟弟妹妹、一直一直會遇到這樣歧視……我跟孩子聊,本來以為這些狀況現在不會存在了,沒想到現在國中跟小學校園還是普遍都有。」(熱原拳擊隊提供)

社工右上看到的是,老師很常覺得自己是在「關心」孩子,但總會引發一些狀況──曾經有個孩子某天沒來學校,同學們就會回「他去睡公園了」然後集體哈哈大笑、你一句我一句,孩子後來知道這事,到班上只覺得每個人都好可怕,更不敢去學校。「如果我不是原住民,不要生在這裡多好」──這是一些原住民孩子對佳賢說的話。

「那種歧視霸凌的事情在他們身上一直存在,而且在他們每一個弟弟妹妹、一直一直會遇到這樣歧視……我跟孩子聊,本來以為這些狀況現在不會存在了,沒想到現在國中跟小學校園還是普遍都有。」10多年了原住民所受霸凌依然隨時上演,佳賢對這事是有點驚訝的。

面對四面八方湧來的惡意,佳賢說只有極少數孩子能抱著「那我就比別人更努力」的想法,雖然也有少年當下賞同學一拳,多數無力抵抗的孩子只能逃,便成了「不去上學」的國中生,然後帶著這傷口長大──「那感覺,連原住民學生自己都會覺得『還好』、『已經習慣了』,好像人家笑我們這樣的習慣把他貼著就不知道了,但當你未來長大再回去看,才知道原來這傷口從來沒癒合過……」哲宇說。

「加分上大學」迷思背後,是他們要鼓起勇氣上學的真實人生

想過著原住民的生活,國家政策不允許,不得不走入漢人的生活,身邊的每個人卻都提醒你還是個「原住民」、似乎永遠都無法離開這樣的身份──這是那些原住民孩子擺盪期間的困境。出身原住民的哲宇這麼看:

「我們離我們的文化背景越來越遠,但我們又沒辦法變成一個漢人,我們在都市要學習這樣的環境文化,但我們好像沒辦法變成這樣的人……很多人會覺得原住民是『求學過程可以領補助的好身份』,但當求學過程慢慢結束,我覺得當兵、出社會,那感覺會慢慢再有點改觀……」

目前樂窩協會社工們正在做的事情之一,便是透過陪伴讓孩子找回自信,也包括身為原住民的自信。佳賢說,前幾年的樂窩便一直陪孩子去做一些「原住民可能做的事」,包括族語、山林的知識、對原鄉的了解、打獵等,用意在於:

「我對『污名』的感覺是,我越不理那事就越被污名、越不知道如何去反擊──因為孩子也不會去打獵、不知道族語跟原住民文化、不了解,人家在笑就很害怕,好像很落後……但當我知道一些,我看到教我的人有我心目中美好的形象,我就會覺得那是很帥氣的事情。」

當被同學嘲笑的「原住民」變得「很帥」,孩子的生命經驗就豐富了起來。佳賢也說近兩年也關注都市文化的部份,包括族裡大人們會做釘板模,會釘跟不會釘差很多,有些孩子可能會覺得做「黑手」不好,但那是一門技術,帶著孩子重新去了解這些專業,生活就會有不一樣的轉變。

說起釘板模這事,佳賢也大笑,之前樂窩為了蓋拳擊教室窮忙了一個月,沒想到師傅一來一個晚上就弄好了──「我們申請想說6點了還不來,天色越來越黑耶,小朋友就在那邊等,閒著抓屁股想說沒來的話我要去休息了,結果一來戰車『碰!碰!碰!』大家就嗨起來了!」哲宇看到的是這樣,一切專業在那短短2小時內一覽無遺。

更重要的是,樂窩的成員想留給孩子一個可以回來的家,而社區的拳擊教室便是這樣的角色──這裡牆上有著學長姐留下的話,下課可以來訓練、聊天、甚至是玩電動也好,只要有個地方可以讓孩子安心待著,就會成為學習的動力,而不是像日常教室那樣「連你都不屬於你自己」的無助。

(熱原拳擊隊提供)
樂窩的成員想留給孩子一個可以回來的家,而社區的拳擊教室便是這樣的角色(熱原拳擊隊提供)

儘管10多年來霸凌看似沒有隨著時間衰退,出身三鶯的孩子們正一步步找回自己身為原住民的驕傲,「原住民」三字將慢慢不再是羞恥的標籤,而或許有天社為也將意識到,「加分上大學」刻板印象背後,是孩子們失去文化與語言下,連去上學都要鼓起勇氣的真實人生。

更多樂窩協會與熱原拳擊隊故事,請參考募資網站(點此連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