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丞志觀點:博士不能發大財,但也不能愈讀愈窮

2019-07-29 06:20

? 人氣

政府乃至全體國人,都應該要有認識,高等教育博士班養成是非常昂貴的,人人有大學念不等於每個人都要去唸研究所。政府在高教制度的設計上應該要有通盤的考量,而非用國民教育的思維去將所有大學一視同仁看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這幾年經濟成長停滯,與產業轉型不順有直接關係。而產業無法順利轉型,很大部分的原因也跟好的研發人才外流有關。如何打造具有品牌價值與國際競爭力的博士班體制,是現下台灣高教立即要面對的問題。也唯有讓博士班的待遇正常化,才有可能將最優秀的腦袋留在台灣,讓台灣的基礎研究與產業創新能夠永續經營。

要達到這點,最直接的做法,當然就是由各校或是各系所,根據實際的經費狀況,制定博士班的最低薪資。科技部今年起推出優秀博士生每月四萬的獎勵(科技部三萬,指導教授出一萬),但是全台大每年才大約六十個名額,實際上是杯水車薪,因此絕大部分還是得仰仗各系所和指導教授自己來籌措博士生的津貼。

我知道每個計劃主持人研究經費狀況不同,而且科技部計畫也不是年年有,可能無法每個人達到低標。這時候各系所和學校就應該出面提供獎助學金(例如藉由擔任教學助教換取),以確保該博士生不會因為經濟壓力而無法完成博士班訓練。

周六深夜,看到這篇評論忍不住有感而發,也許在現行制度和文化下,對很多學界友人來說並不中聽。但是站在長遠的角度來看,為了維繫台灣基礎科研的研發實力和高教的競爭力,制度上的變革確實是勢在必行。

至於碩士班的定位,以及台大化學系的研究所要不要學國外的體制,把整個碩士班學制砍掉,只保留博士班,就讓我們下回再討論了。

【延伸閱讀】

培育博士人才 台灣最重要的投資

博士班研究生 應有最低薪保障

*作者為台灣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原刊作者臉書,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