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從機場三期航站頻流標談這個國家的問題

2019-07-31 06:20

? 人氣

當年台北捷運車站設計的「1.0版本」,其實是以「簡單實用」為設計原則,甚至有一個「標準車站」設計用在各車站,這種作法從施工到維護都是省錢、省事。但當推翻這種實用為主的設計,轉而追求特殊、風格化的設計時,多花錢就免不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幾十年來的工程招標,大都以最低價決標,隱含的訊息就是政府單位、主管官員能為納稅人人省錢是好事;官員為國庫省錢當然是好事,但問題是,如果都以犧牲品質為代價,長期下來,既讓公共建物充斥著外觀醜陋、毫無特色、品質又低劣者,甚至造成營造業界的「弱化」。

圖利他人陰影,預算難提高、完工期總是一延再延

現在情況顯然就如此,好不容易有一個近400億元的標案出來,但廠商或因價格過低,或因就其本身技術能力而言風險過高,因此招標單位給出的價格對廠商毫無吸引力。幾年前承攬「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廠商理成營造,是國內老牌營造廠,但因工程難度高、預算低、承攬時抓的風險係數不夠而被拖垮倒閉,理成負責人衣治凡那句「北藝中心工程已超過我們施工專業範疇與財力負擔能力」,就是一個讓業者銘記心頭的案例,三期航站乏人問津不難理解。

此外,在一個充滿「圖利他人」陰影的社會中,工程官僚最佳的保身之道,就是儘量壓低價格,不要讓廠商賺太多錢,以免自己被質疑甚至吃上官司。所以許多較特殊或難度較高的工程標,時常要多次流標後,才可能提高價格完成發包。當年台北捷運發包一直流標後,捷運局曾經呈報市府要提高發包價格,結果還是被主計單位打回票;同樣是名建築師設計、被認為「畫得出蓋不出的淡江大橋,經過7次流標、經費提高33%後才終於發包出去。這種「慣性」的影響就是:所有公共建設一定是一延再延,絕無如期完工者。

三期航站在2次流標後,時程與經費已有調整,工程經費提高43億元,但第3次招標還是流標後,桃機認為「驚艷的造型現在變成棘手問題,若不變更設計,主體工程會蓋不下去,因為根本沒有營造商敢來投標」。桃機或許可回頭看看當年台北捷運案例,再想想三期航站到底要得到什麼,或許可得到更好的答案,至於「這個國家」長期的問題,就只能祈禱、期望有改進的一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