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當「伊斯坎德爾」落入金正恩手中,日韓外長都要拿起電話──北韓的「新型戰術制導武器」究竟是什麼?

2019-07-27 09:53

? 人氣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5日親自視察「新型戰術制導武器」的發射工作。(勞動新聞)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5日親自視察「新型戰術制導武器」的發射工作。(勞動新聞)

北韓25日清晨對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兩枚飛彈,最後雙雙落入日本海。這起消息迅速登上日韓媒體快訊,西方的CNN、BBC等媒體也很快跟進報導。雖然這兩枚飛彈的射程都不長,被認為只是短程飛彈,但有兩點蹊蹺。第一:這兩枚飛彈的最大飛行高度竟然只有50公里左右,並非彈道飛彈的常態;第二:這兩枚飛彈雖然在日韓之間落海,但這南韓軍方對飛彈的飛行距離卻一再修正,甚至無法全程掌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被稱為「KN-23」或「朝鮮版伊斯坎德爾」的新式戰術制導武器。(勞動新聞)
被稱為「KN-23」或「朝鮮版伊斯坎德爾」的新式戰術制導武器。(勞動新聞)

飛彈發射後,韓聯社很快就引述軍事專家說法,表示這枚飛彈的「飛行軌跡」與北韓5月兩度發射的短程飛彈很像,應該就是「朝鮮版的伊斯坎德爾」飛彈;北韓官媒《朝中社》26日則引述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說法,稱這款戰術制導武器具有「很難攔截的戰術飛彈的低高度滑翔跳躍型飛行軌道的特點」。綜合以上敘述,幾乎可以確定北韓25日試射的新型武器,確實就是擁有俄國「伊斯坎德爾」(Iskander)最新型號技術與特點的新飛彈(美韓聯軍上個月已將其命名為KN-23,但北韓尚未公佈型號)。

北韓25日發射的新式戰術制導武器(伊斯坎德爾、KN-23)分析。
北韓25日發射的新式戰術制導武器(朝鮮版伊斯坎德爾、KN-23)分析。

如果從日韓媒體一開始報導的「短程飛彈」來看,所謂北韓新武器似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不過是金正恩再度祭出武嚇手段、藉以爭取有利的外交籌碼。但短程飛彈既打不到美國,對擁有薩德(THAAD)反飛彈系統、愛國者飛彈、標準三型飛彈等防禦手段的南韓與日本來說,應該也不構成什麼特別威脅。但南韓軍方竟搞不清楚飛彈到底飛了多遠,《朝鮮日報》批評軍方甚至「跟丟了」目標,連日韓貿易戰後未曾講過一句話的兩國外長,都忙著通話談東北亞安全—由此看來,日韓確實面臨全新的武力威脅。

此時大秀「新式制導武器」,金正恩意欲何為?

根據北韓官媒《勞動新聞》的說法,金正恩25日親自視察、指導了「新式制導武器」的發射工作,其戰鬥性能指標也再次圓滿得到驗證。《勞動新聞》稱:「此次示威射擊有的放矢,會使一些勢力充分感到相應的不安和苦惱。」根據北韓官方說法,所謂「有的放矢」,就是針對美韓軍演與南韓持續獲得F-35而來。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5日親自視察「新型戰術制導武器」的發射工作。(勞動新聞)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5日親自視察「新型戰術制導武器」的發射工作。(勞動新聞)

川普2018年在新加坡與金正恩會面後,曾承諾取消每年與韓國的大規模「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但美韓之間仍有規模較小的同盟演習,下個月也將舉行今年的第二次聯合演習;至於南韓向美國採購的F-35戰機從今年3月起也開始交貨,將陸續部署在南韓中部的清州基地。北韓認為,這兩個舉動都顯示美韓嘴裡說的是和平,但手上幹的仍處處流露侵略北韓的意圖。

河內川金會破局後,至今北韓無核化仍毫無進展。(美聯社)
河內川金會破局後,至今北韓無核化仍毫無進展。(美聯社)

根據《勞動新聞》金正恩在完成試射後表示:「南朝鮮當局當著世人的面演出『和平的握手』,擺弄共同宣言或協議書之類文件,暗裡卻作出運進最新攻擊型武器和強行聯合軍演之類的不正常之舉,因此朝鮮不得不要繼續開發為根除在南方存在的針對於我們國家安全的潛在、直接威脅的超強力武器系統」、「希望南朝鮮當政者要及時認清事態發展前景的危險性,停止最新武器裝備運進或軍事演習等自取滅亡的行為,早日回復像去年4月和9月一樣的正經姿態,把這一勸告同今天的示威射擊消息一起發給南方。」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5日親自視察「新型戰術制導武器」的發射工作。(勞動新聞)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5日親自視察「新型戰術制導武器」的發射工作。(勞動新聞)

當然,聯合國安理會早就針對北韓的窮兵黷武決議制裁,雖然這幾次金正恩發射的並非洲際彈道飛彈(ICBM)或中程彈道飛彈(IRBM),但是依然違反了安理會第1695、1718、1874號決議。因為聯合國已經完全禁止北韓發射所有種類的彈道飛彈,避免其繼續研發載運核武與化武彈頭的投射手段。南韓政府也表示,這幾次飛彈試射違反了兩國《九一九軍事協議》的宗旨,對此深表遺憾。

河內川金會破局後,雖然川普仍對美朝關係與北韓去核化的前境抱持信心、川金兩人的溝通管道看來也沒有問題(兩人持續有書信往返),但雙方的談判與無核化工作毫無進展,仍是不容否認的現實。金正恩冒著國際社會繼續加大制裁的風險,屢屢公開試射飛彈,除了對美韓的軍事行動不滿,當然不乏壓迫美方放寬制裁之意。如果僵局持續,金正恩抽屜裡的備案很可能就是恢復中長程飛彈的試射、甚至恢復核試。

「新式戰術制導武器」究竟是什麼樣的飛彈?

俄羅斯在前蘇聯時期最富盛名的短程飛彈當數「飛毛腿」(Scud)家族,不過前蘇聯也曾研發一款「奧卡」(Oka)飛彈,射程據稱400公里,除了精度與突防能力表現更上層樓,在阿富汗戰爭中也廣為使用。不過1987年美俄簽訂《中程飛彈條約》(INF)後,戈巴契夫為表誠意,連不在規範內的「奧卡」也被列在銷毀之列。

俄羅斯的短程彈道飛彈主力:伊斯坎德爾飛彈。
俄羅斯的短程彈道飛彈主力:伊斯坎德爾飛彈。

後來擔任俄羅斯總統的葉爾欽,下令KBM設計局研製「奧卡」飛彈的後繼者,據稱符合INF規範的新飛彈在1995年10月試射成功,1999年在莫斯科航展公開展示。2006年,號稱射程僅400多公里的最新款「伊斯坎德爾M」開始量產服役。

《中程飛彈條約》(INF)

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cv)於1987年12月8日簽署,次年生效,規定美蘇雙方銷毀全部陸地發射(陸基)的中短程與中程彈道飛彈(射程500至5500公里)、發射裝置與輔助設施,且不得再度生產或進行試射,兩國也擁有相互實地查核的權利。

「伊斯坎德爾」其實是亞歷山大大帝的阿拉伯語稱呼,據稱是俄國為了吸引外國用戶才會選了這個名字。俄軍誇稱,上個世紀90年末期出現的「伊斯坎德爾」(Iskander )是一款無法有效攔截的傑出飛彈,強調其破解敵軍防空飛彈陣地與飛彈防禦措施的傑出性能。外銷款的「伊斯坎德爾」被稱為「伊斯坎德爾E」,與俄軍「伊斯坎德爾」的最大差別是,射程從400多公里被閹割到只有280公里。

俄羅斯的短程彈道飛彈主力:伊斯坎德爾飛彈。
俄羅斯的短程彈道飛彈主力:伊斯坎德爾飛彈。

「伊斯坎德爾」雖然是一款彈道飛彈,但其飛行高度最高僅50公里左右、飛行最終階段還可以多次改變飛行路徑、做出迴避動作,避免遭到反飛彈系統攔截擊落。又被稱為R-500的巡弋飛彈版「伊斯坎德爾K」,則在2008年試射成功,射程可達數千公里。正是這款飛彈的存在,惹怒了北約與川普。川普指責俄羅斯違反了《中程飛彈條約》(INF),但在俄羅斯推稱該款飛彈射程不足500公里後,美國政府今年年初宣布暫停履行INF,俄國總統普京也隨即跟進。

為什麼說北韓新飛彈是「朝鮮版伊斯坎德爾」?

雖然川普與金正恩這兩年在新加坡與越南一會再會,兩人前陣子甚至在板門店碰面。川普總是吹捧金正恩是偉大的領導者、誇言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在望,然而北韓的無核化工作早就陷入停滯,連飛彈試射金正恩也自行解禁。其實7月25日試射的新型武器今年北韓已試射三次,包括今年5月4日、5月9日,再來就是這次的7月25日。先前5月的兩次試射,北韓都沒有透露更多資訊,只透過官媒說是「新型戰術制導武器」。

被稱為「KN-23」或「朝鮮版伊斯坎德爾」的新式戰術制導武器。(勞動新聞)
被稱為「KN-23」或「朝鮮版伊斯坎德爾」的新式戰術制導武器。(勞動新聞)

那憑什麼說北韓試射的飛彈是近似於「伊斯坎德爾」的新武器呢?朝鮮人民軍今年5月試射飛彈後,包括軍事專家與南韓軍方均從官媒公布的飛彈發射照研判,認為該型飛彈「忠實複製」了俄軍的「伊斯坎德爾」外型。更重要的是,美韓聯軍所監測到的飛彈發射高度,竟然只有50公里左右。若是一般的彈道飛彈飛行400公里左右,最大高度肯定會超過100公里,因此專家認定,北韓這幾次發射的一定是類似「伊斯坎德爾」的新武器。

其實去年朝鮮人民軍建軍70周年大閱兵,北韓就曾展示外型類似「伊斯坎德爾」的飛彈,只是一直要到5月4日外界才首次確認,北韓手裡的「(仿)伊斯坎德爾」並非擺飾,而是真正可以實戰的兵器。此外,根據南韓聯合參謀本部情資,北韓4日發射的「戰術制導武器」飛行距離約70至200公里,9日發射那次約420公里和270公里(共發射兩枚)。從420公里那枚飛彈的飛行距離看來,就可判定北韓手裡的並非外銷版的「伊斯坎德爾E」,因為「伊斯坎德爾E」的射程被閹割成280公里。

7月25日北韓第三度發射「戰術制導武器」後,朝中社對該型武器也有了更多細節描述:「很難攔截」、「低高度」、「滑翔跳躍型飛行軌道」。「伊斯坎德爾」正是以低飛行彈道聞名於世,而且能在飛行過程中多次做偏離發射平面的機動,在飛行末段的目標區上空偏移幅度更大,讓迎敵的飛彈防禦系統不易掌握飛行路徑、難以確實擊殺攔截,這一點與朝中社所謂「滑翔跳躍型飛行軌道」不謀而合。《韓聯社》也認為,所謂「低空滑翔飛躍」指的就是飛彈在下降段變換飛行軌跡。

南韓的飛彈防禦系統攔得到北韓新武器嗎?

南韓軍方26日給出的官式答案是:愛國者飛彈便足以應付,而且韓方即將完成部署的「天弓」中程地對空飛彈(M-SAM-Batch2)系統,也能應對此一威脅。不過一個需要先釐清的問題是,金正恩25日發射的「伊斯坎德爾」,究竟是低彈道、飛行末段可做出規避機動的「伊斯坎德爾M」彈道飛彈,還是引發川普不滿、憤而退出INF的巡弋飛彈版「伊斯坎德爾K」?

川普在白宮南草坪舉行「美國製造日」活動,圖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薩德反飛彈系統。(美聯社)
川普在白宮南草坪舉行「美國製造日」活動,圖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薩德反飛彈系統。(美聯社)

由於「伊斯坎德爾」的發射車與發射系統,可搭配巡弋飛彈發射箱使用,轉型成「伊斯坎德爾K」,化身為射程遠達兩千公里到五千公里的中程武器。金正恩若掌握了(仿)「伊斯坎德爾K」,雖然愛國者飛彈也可迎擊巡弋飛彈,不過南韓與日本全境仍將被籠罩在俄系新銳武器的打擊範圍內。只是從北韓官媒發佈的照片來看,這幾次「朝鮮版伊斯坎德爾」的飛彈都只是「裸裝」,並非從巡弋飛彈發射箱中發射,因此被稱作「朝鮮版伊斯坎德爾」的「新式戰術制導武器」,應該只是近似於「伊斯坎德爾M」(短程彈道飛彈)、而非「伊斯坎德爾K」(巡弋飛彈)的高仿武器。

美軍三種常見的飛彈防禦手段:神盾系統、薩德系統、愛國者三型。(風傳媒製圖)
美軍三種常見的飛彈防禦手段:神盾系統、薩德系統、愛國者三型。(風傳媒製圖)

但這對日韓來說,依舊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北韓25日三度試射「朝鮮版伊斯坎德爾」後,南韓一開始說兩枚飛彈的射程分別是430公里與「更遠」(白話說就是「跟丟了」),後來在美軍雷達設備的情資輔助下,才修改為430公里與690公里。日媒聞訊馬上發出新聞,警告北韓新型飛彈可打擊本州與九州的一小部分。但25日中午過後,南韓軍方又三度修正資訊,表示兩枚飛彈都是飛行600公里落海。如此一來,日本本島就不會被包括在打擊範圍內。《朝鮮日報》則直接修理南韓軍方,說他們無法獨立全程掌握飛彈軌跡,還要藉助美軍幫忙才行。

南韓軍事專家認為,「伊斯坎德爾」相對於一般彈道飛彈的超低飛行軌跡,確實對雷達探測造成盲點,無論是什麼飛彈防禦系統,要是雷達偵測不到、或難以全程追蹤,遑論動用反飛彈系統加以擊落。而且「伊斯坎德爾」僅有50公里高的超低彈道,讓攔截高度在40至150公里高的薩德施展不開、其他主要在大氣層外擊殺的攔截系統(如標準三型飛彈)更是無用武之地。至於攔截高度在40公里以下的愛國者飛彈,雖然有機會迎擊「伊斯坎德爾」,但愛國者在美伊戰爭中對飛毛腿的攔截率便不甚理想,如今能否應付「伊斯坎德爾」在目標區上空的偏移飛行,仍須實戰檢證。

北韓擁有(仿)「伊斯坎德爾」,對東北亞局勢有何影響?

其實最能說明「伊斯坎德爾」威脅的,就是北韓25日發射飛彈後,日韓外長26日便以電話討論此事。目前日韓正因為歷史爭議與貿易戰鬧翻,即便韓美聯軍司令部26日強調,北韓25日發射的短程彈道飛彈對韓美兩國都不構成直接威脅,但南韓外交部長康京和26日上午卻與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通話,這也是日本對南韓採取貿易限制措施以來,兩國外長首次直接溝通。

康京和與河野太郎雖對日本政府的貿易禁令依然沒有共識,但兩人卻一致認為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建立永久和平機制,韓美日三方應當要保持密切合作。如同川普的貿易戰,讓原本關係長期低迷的中日關係融冰;金正恩的(仿)「伊斯坎德爾」,也讓近來針鋒相對的日韓暫且放下身段。

2018年6月14日,(左起)美國國務卿龐畢歐、南韓外長康京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針對川金會召開記者會。(AP)
2018年6月14日,(左起)美國國務卿龐畢歐、南韓外長康京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針對川金會召開記者會。(AP)

雖然日韓關係在安全保障合作上出現轉圜餘地,但南韓近日接踵而來的國安狀況:從日本發動貿易戰、中俄軍機壓迫南韓防空識別區與領空、到北韓數度試射新型飛彈,都讓南韓陷入左支右絀的困境。南韓右派大報《朝鮮日報》26日社論點名批判文在寅,認為他對北韓的懷柔政策非但未能收效,反到讓韓國東海(即日本海)變成東北亞火藥庫:「韓國只是看著朝鮮,忽視了美中日俄四強外交,正在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

文在寅政府雖期待川普介入調停中俄挑釁與韓日矛盾,但23到24日專程訪韓的白宮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卻只是提出「南韓應向荷莫茲海峽派兵」與「提高駐韓美軍防衛費分擔比例」的請求,並未針對當前局勢給出具體回應。《朝鮮日報》批評,今年2月河內川金會破局後,包括北韓、中國、俄羅斯都在構築對美共同戰線,各國也將東海(日本海)當作對美國炫耀影響力的舞台,只注重改善兩韓關係的文在寅政府,結果讓自己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局面。金正恩若繼續鬧、川普也繼續放任不管,秉持鴿派立場的文在寅還能堅持多久,將是牽動南韓政局與東北亞局勢的後續觀察重點。

2018年4月27日「文金會」,文在寅與金正恩在板門店相見歡。(美聯社)
2018年4月27日「文金會」,文在寅與金正恩在板門店相見歡。(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