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禁與刑罰:《社會不平等》選摘(2)

2019-08-04 05:10

? 人氣

一名囚犯在監督下經過聖昆丁州立監獄的東翼牢房。這裡是死刑犯的囚室。(美聯社)
無論何種警戒層級或何種機構,受刑人的心理嚴重受創,出獄之後很難適應外界生活。(資料照,美聯社)

某些監獄不給受刑人接觸任何娛樂,包括電視和體育活動。還有些監獄,受刑人必須付費看病,飲食住宿也都需要花錢。有些監獄恢復條紋囚服,以及把一群囚犯鏈在一起的作風。「全美最強悍的警長」喬.阿派歐(Joe Arpaio)之所以出名,正因為他在亞利桑那的沙漠中設立「帳篷城市」充當縣看守所,讓受刑人在氣溫可以飆高到華氏一百三十度的高溫下住在帳篷裡,並且只給他們每人每頓飯兩毛美金伙食費的粗陋飲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的「超級警戒」(supermax)監獄(旨在創造永久性社會隔離)的發展,遭到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的譴責。它們有些是獨立設施,有些是「監獄中的監獄」,受刑人每天有二十三小時被單獨監禁,只有在獨自運動與洗澡時才能離開牢房。曾服務於超級警戒監獄的醫療人類學家洛娜.羅德斯(Lorna Rhodes),以「缺乏活動、刺激與社會接觸」形容受刑人的生活。處於這種環境的受刑人,往往是精神病患者(或後來罹患精神疾病),對刑滿出獄後的生活毫無準備:他們沒做過有意義的工作,也沒受過訓練或教育。估計值或有出入,但可能有高達四萬人被囚禁在這種環境下,而且新的超級警戒監獄仍在持續興建中。

當然,美國各地的監獄制度各有不同,差異很大。美國監獄安全與虐待委員會的最新報告,對獄政問題提出全面剖析,並評述幾個比較人性化的制度與作風。麻薩諸塞的醫療方案讓受刑人在獄中及出獄後都能得到持續性的醫療照顧。馬里蘭州為受刑人篩檢精神疾病的做法,堪稱典範。佛蒙特州給予受刑人價格低廉的電話服務,使他們得以維持與外界的聯繫。而在明尼蘇達州,有一座高度警戒監獄非常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自然光線、感官刺激、規律的運動,以及受刑人被善待的需求。回顧圖11.2,你可以發現這幾個案例,全都來自比較平等的州。

不平等社會的高監禁率,反映出的似乎是更嚴厲的刑罰,而不是更高的犯罪率;不僅如此,獄政的粗暴及死刑的使用,似乎也指向同樣的結論。

監禁是否有效?

如果監禁可以有效遏阻犯罪、保護社會大眾,較高的監禁率及嚴厲的獄政或許有其價值。然而相反地,全球各地專家似乎一致認為監禁成效不彰。監獄心理學家詹姆斯.吉力根說過,「要把一個非暴力的人變成暴力分子,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他送進監獄」

事實上在美國,徒刑的效果似乎大不如前:違反假釋和重複犯案是造成監禁率成長的一大因素,其比重越來越大。一九八○到一九九六年間,因違反假釋而入獄服刑的比率從十八%成長到三十五%。對於遏阻犯罪,長期徒刑的效果似乎比不上提高定罪率,而且一個人被隔離得越久,日後越難適應外界生活。吉力根表示:

刑事司法體系及刑罰制度是在一個錯得離譜的假設下運作,也就是以為懲罰能遏阻、防範或約束暴力,然而實際上,懲罰是我們至今發現最強大的暴力刺激劑

20190726-《社會不平等》立體書封.jpg (時報出版提供)
《社會不平等》立體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作者為理查.威金森( Richard Wilkinson)與凱特.皮凱特 (Kate Pickett)。前者為英國諾丁漢大學社會流行病學榮譽退休教授、倫敦大學學院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榮譽教授、紐約大學客座教授,二○○九年創立平等信託基金會(The Equality Trust);後者則為英國約克大學健康科學系流行病學教授、平等信託基金會聯合創辦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