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在大陸,我看見臺灣消失的價值

2019-07-28 05:30

? 人氣

作者到浙江與上海參加兩岸夏令營時,與大陸學生以及師長的談話,讓他發現了臺灣今天消失的寶貴價值。(資料照,新華社)

作者到浙江與上海參加兩岸夏令營時,與大陸學生以及師長的談話,讓他發現了臺灣今天消失的寶貴價值。(資料照,新華社)

這個暑假,我在浙江與上海參加兩岸夏令營。10天當中,幾次與大陸學生以及師長的談話,讓我發現了臺灣今天消失的寶貴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在杭州碰面後,下一個去到的地區叫安吉。安吉是個什麼地方呢?「咱們安吉呀,是個美麗的竹鄉;地方不大,就是個小縣城,可以說是都會區的後花園。大家看,現在車窗外面的,就是滿山遍谷的竹海……。」我永遠無法忘懷,這位本地導遊,說到自己家鄉時,眼神煥發出的光芒。「嗯,身為安吉人,我是覺得這地方住起來,是挺舒適的。這邊有一句話,大陸同學應該都聽過,是習主席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說的就是咱們安吉喔!」她的神采,流溢著「我安吉人,我驕傲」,自豪而蘊歛的光彩,讓人感覺如同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

可是,反過來,當杭州的同學跟我說,評價一下臺灣吧!我卻忽然詞窮了。在我腦中,連結到這塊島嶼的,幾乎都是負面的形容。好不容易想到一句,有人情味,卻又不忍說出口。在大陸,說話因為不用顧及立場,大家說起話來反而親切直接,心胸開放與包容程度已然勝過了臺灣民主言論背後的勾心鬥角。

吃完飯後,我忍不住跟大陸帶隊老師說:感覺跟這邊的人說話,很容易就可以談到心裡頭呢。大陸老師笑了笑,是呀,這邊的人呀,平常說話都隨便說的,除非領導在場……對吔,為什麼在臺灣,積極的人不敢或不願意開口?因為臺灣人民,個個的自我定位,都已膨脹成了高高在上的指揮者,但遇反對便是尖酸刻薄回應,然而這顯現出來的何嘗不是內心的侷限與自卑?

在立場中,我們失去了自信的軒

 

有一次,在博物館裡逛到「museum feet(腿痠)」,於是和身旁的杭州同學找位子坐下聊天。「你們那邊薪資怎麼樣?」嗯,真是個敏感話題呢。我把月薪25000換算給他聽,「這在我們杭州算是很低薪耶!」是的,這在我的預期之內。他把他們這邊的平均月薪跟我說,人民幣大概8、9千,好像就是我們政府公布出的,遙不可及的平均。

經濟,薪資,薪水,示意圖。(取自pixabay)
作者表示,杭州平均薪資為人民幣8、9千元。(示意圖,取自pixabay)

「你們新聞的頭條都寫什麼?」我把LINE TODAY 新聞調出來,並一一解釋:蘇揆摔筆,是我們的最高行政首長,參與喪禮的一場爭議;國民黨初選民調,是臺灣兩個主要大黨競逐總統大位的一部份;軍公教,是無辜被砍退休金的族群……。我並把新聞下面的留言給他看一眼,跟他說,我們連總統都可以罵。意料之中,他露出了瞠目結舌的表情。「我們的頭條幾乎都是寫主席宣布了什麼。」我漸漸發現,習主席對於臺灣,很客氣了。那裡的人們,除了阿里山、日月潭與中央山脈,幾乎對臺灣一無所知。他們以為,臺灣人與他們一樣,過著積極快樂的生活,殊不知這裡的部分媒體,對於對岸的操控、醜化到了極點。要不是他們不知情,我身為臺灣人,站在大陸的土地上面對著大陸的人民,心裡著實感到愧疚與抱歉。

自從抽去了中心思想後,我們的日常,在長輩眼中,似乎就失去了中心。如今,大陸的發展線上,有一以貫之的主軸,有穩定正面的方向,有過去、現在、未來的清楚規劃;這些,是臺灣的政府一項都沒有的。它們有四處可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尤其當我看到「愛國是一個公民起碼的道德,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時,心中是愀然慨嘆:我們連自己是誰都無法認同,連愛哪一國都無法確定,一個基本的中心思想無法深根定位,同心同德,何來富強?

在分裂中,我們失去了發展的龍

 

另一天,在排隊等著進入展場,我與一位陸方老師聊天,他問我平時假日忙些什麼呢?「主要就是寫作吧,我最近會投書一些媒體發表看法。」「咦?你們那邊的媒體會分派系嗎?」「會呀,有藍有綠。倒是我很好奇,我們這邊的政治人物,到了你們這邊的新聞,會是怎麼報導,呈現出怎樣的形象?」出於好奇,一個試探的問題就這麼浮了出來。「其實我們這邊很少報你們那裡的消息呢……」「因為自己本身就夠大,事情就夠多了,是吧?」我笑著回應道。「對呀,所以除非重要的才會報,像是這邊政府不喜歡的,陳菊過來呀,就不會報了,呵呵!」

不喜歡,不要報。

這六個字在那接下來的半天,不停的在我腦裡盤旋。這與我們的媒體相比,是何等的雍容氣度!

難道是我們的正經事太少嗎?我所有印象的新聞,在一些政治素人出現前,每天就是酒駕肇事、星聞八卦、國內外災害(難怪小時候大人叫我們不要看新聞);頂多最近幾年,針對一些特定人物的舉手投足炒作──新聞世界,大抵如此,從原本該是大政方針的說明,轉變為利益操縱的工具。

公領域跨入私領域便罷,風氣還從堂堂正正、乾淨俐落變成鬼鬼祟祟、齜牙咧嘴。我們的新聞,何時成了傷人的暗箭?你若是喜歡,你可以稱揚幾句;不喜歡,可以選擇不要報,為什麼就一定要選擇汙衊和抹黑呢?我們島上的版圖已經夠小,國際視野的版圖若還是不能拓展,民眾心靈的版圖若依然是這麼偏狹,當別人都已經探頭進來看見我們故步自封於仇惡時,我們還是汲汲營營於徒務近功而瞧都不瞧上外面一眼,別人又怎能正視我們?

在鬥爭中,我們失去了視野的遼

 

在西湖,導遊跟我們說了一件趣事。有個馬來西亞的遊客,看到了雷峰塔,就問:你們這裡,現在還有在祭祀雷鋒嗎?這時,杭州與臺灣的同學都笑了,只是笑的點不一樣。我們臺灣的,笑他還真傻,雷峰塔又不是因為有人叫雷峰才這樣稱呼的;他們大陸的,笑的是,此峰非彼鋒。原來,請教老師後得知,確實有個人叫雷鋒,生前非常主動的做善事協助他人,不求回報。後來不幸在指揮坦克時,被竿子擊中頭部而身亡。他並不是什麼幹過大事的特殊人物,但是毛澤東等人感懷於他的精神,將每年3月5日訂為「學雷鋒紀念日」,宣揚助人為樂、無私奉獻。至今,許多地方都可以看見學習雷鋒的標語。「這在今天日益冷漠的社會,尤其有價值呢!」

航拍雷峰塔(新華社)
雷峰塔。(新華社)

我又想起,離開臺灣前,爸爸曾經跟我說過的,他跟爺爺回湖南老家時的親身經歷。

走進廁所前,他看見一位老先生,手持毛巾,站在廁所門口。如廁後,老先生主動把毛巾遞給他。爸爸先是愣了一下,掏出些小費準備要給老先生時,老先生拒絕了。「能為同胞服務,是我的榮譽!」

在社會主義之下,人人都以能夠為社會帶來福祉為榮耀。直至今日,大陸地區,還是留有臺灣人很難達到的,對於人完全的赤誠。

不知道是不是沒有在上的典範可學習,這樣的狀況久了,臺灣民眾們最愛在看到嘉言懿行被豎立的時候,酸一句:「造神」。這也加速了前面所說的,發展主軸方向的土崩瓦解。當臺灣號稱民主的環境哺養著那群躲在鍵盤後的酸民,似乎總認為國家大計不干他們的事時,大陸人民個個正在飢渴地尋找為國家奉獻的機會。

在消極中,我們失去了主動的起

 

若沒有了的骨氣,我們如何能行走在國際坦途上?對面是個強國,這是事實,不過他們的「強」所憑藉的,是什麼呢?難道只是強制嗎?身為我們的鄰國,這是我們該正視的議題,是我們該看齊而非針鋒相對的敵人。

我們坐擁壯麗山川,卻因為政治而否定了自己和外界;我們得有豐隆物產,卻不懂得低頭守成,抬頭緬懷。炎皇世胄們,請別忘了,我們曾擁有東亞稱雄的輝煌。

(註:大陸人民其實是有投票權的,可以選出基層人大代表)

*作者為升高中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