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台灣竟能對此事毫無焦慮感!

2019-07-24 06:20

? 人氣

從這些琳琅滿目的FTA、區域貿易組織進程等來看,除了美國「脫隊」外,全球還是走在自由貿易路上;當大部份重要經濟體都各有所獲時,台灣是斯人獨憔悴,在簽訂FTA上收穫極微,更與北韓一樣尚未能加入任何一個區域經貿組織(APEC只是對話論壇,與CPTPP之類的區域經貿組織完全不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前朝與中國簽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享有一些早收清單的關稅優惠,與紐、星簽的FTA,這些對台灣貿易算是有一定意義與重要,但整體所謂的「FTA覆蓋率」,其實只在1成左右,與韓國出口受FTA覆蓋比率高達8成,是遠遠比不上;至於加入的區域經貿組織,更是掛零,這就是所謂的國際經貿邊緣化危機。

經貿邊緣化問題不接地氣,國內關心者越來越少

這個危機極度不「接地氣」,除了財經學者、企業界關心外,一般民眾是無感、不痛不癢的。但實際卻是影響民眾鉅大,因為經濟受衝擊,沒有一個人可倖免。國內有部份主張貿易保護的公民團體,因開放市場會對內部產業造成傷害,因此高度質疑FTA、加入區域經貿組織對經濟的助益。

這種看法的錯誤,用簡單的常識就能看出。如果台灣出口到A國(或某區域組織十多國)的貨品,都要課10-15%的關稅,有簽FTA或加入區域組織的國家則是零關稅,台灣要如何競爭?不是砍利潤就是整個退出市場─幾年前美韓FTA生效後,台灣輸美襪子產業幾乎被韓商殲滅,就是一個案例。如果FTA或加入區域組織對經濟毫無效益,全球為何簽了400多個各類型的FTA、各國花費極大的心力談判成立區域組織?

台灣「國際經貿邊緣化」的困境,短期而言,看到是出口無法享有優惠關稅甚或零關稅,長期而言,影響的是投資選擇;台灣未能與重要經濟體簽FTA、也未能加入任何一個區域經貿組織,外商來台投資的意願當然降低─除非如風電一樣只為內部市場而來的投資;甚至國內廠商新投資也有移轉海外的誘因。幾年前,國內企業界還會講講經貿邊緣化的憂心,現在則提都不提,近年國內民間投資一直低落,幾乎都靠半導體科技產業撐場面,如非貿易戰影響,今明兩年民間投資還是慘淡。

全球化拋下美國繼續前進─還有台灣

英國《金融時報》曾以「全球化拋下美國繼續前進」為文,指各國或經濟體繼續各種FTA、區域經貿組織的推動,全球化持續前進,反而是美國被拋出這個潮流外。老美其實是「自願落隊」,台灣則是主客觀因素交織下被拋下,更讓人憂心的是:台灣社會竟然對此如此無感。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