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章觀點:中美關係第四樂章啓奏,蔡英文撿到的槍準備繳械?

2019-07-23 07:10

? 人氣

作者認為中美利益密切,很難發展成軍事衝突或全面對抗,進入「第四樂章」是遲早的事。(AP)

作者認為中美利益密切,很難發展成軍事衝突或全面對抗,進入「第四樂章」是遲早的事。(AP)

自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不少人都擔心中美之間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悲觀一點的學者甚至認為雙方已陷在此一陷阱中間,隨時可能爆發戰爭。中美關係究竟會走向何處,不僅是國際矚目,也關係著台灣的命運,我們不能不深入了解。中美關係的發展,就像一曲交響樂,有不同的樂章,每一個樂章都有它的主旋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個國家的外交作為,不論是大如中美蘇,小如新加坡,背後都有其戰略思維,這個思維主導了每一個樂章的主旋律。中美關係的發展,從1950年到今天已歷經了三個樂章,雙方的戰略思維雖不一致,卻也共同譜出了一首交響樂。如表一所示,中美關係的第一樂章,自1950年至1979年雙方建交止,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是圍堵,從中國大陸的角度來看是突圍。美國想阻止共產主義的擴張,並將中國大陸圍堵在第一島鍊內;中國大陸則對外輸出革命,尤其在東南亞。在此一樂章下,雙方是敵對關係,而且是兩個平行世界,互不往來,但並無意真正開戰。1969年珍寶島事件象徵中蘇矛盾激化,給了美國見縫插針的機會,尼克森1972年訪問大陸,象徵雙方戰略思維已開始轉變,第一樂章進入了尾聲,第二樂章的主旋律已準備登場。

1979年雙方建交,正式進入了第二樂章。對美國來說,第二章樂章的主旋是交往,美國的戰略思維是:(一)聯中制蘇;(二)引君入甕:亦即將中國大陸引入美國建構的資本主義國際體系;(三)和平演變:亦即透過各種經貿交流帶動經濟社會的變化,最後達到改變政治體制的效果。至於中國大陸,主旋律則是開放,完全是順勢而為,其戰略思維則是:(一)聯美制蘇:與美國改善關係,可牽制蘇聯;(二)借力使力:中國大陸正要推動改革開放,需要和平的國際關係,與美國改善關係,更可借美國之力使改革開放順勢前進,可謂一舉兩得。此時的中美關係已正常化,彼此交往密切,建立了各面向各層次的交流與溝通管道,中國大陸更逐步融入世界體系。然而,第二樂章到了歐巴馬第二任開始進入尾聲,歷時約37年,可說是最長的一個樂章。

從歐巴馬第二個任期開始,中美矛盾日益顯現,一方面中國大陸崛起速度愈來愈快,中美實力差距開始大幅縮小,另一方面,習近平上台後,在國際事務上顯得更積極,除了東亞及南海領域外,也在非洲與拉丁美洲擴大影響力。更甚者,習近平高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及中國夢,而且充滿了強國思想,集權現象也愈來愈明顯。以上種種,皆讓美國倍感威脅,川普當選,更把這種恐懼感推往極限。美國第三樂章的主旋律可以說是壓制,也就是要阻止中國大陸崛起的勢頭,是對中國大陸第二樂章主旋的一個反應。

白邦瑞和新著《2049馬拉松》。
白邦瑞《百年馬拉松》反映美國戰略思維的轉變。

2015年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出版的「百年馬拉松」(The Hundred-Year Marathon)一書,最能反映美國戰略思維的轉變。這本書猶如一部懺悔錄,敍述美國從尼克森總統一路以來是如何協助中國大陸發展,但大陸則是不知感恩,未來更想要取代美國,而他自己和其他官員則是過於一廂情願。他說中國大陸「過去騙倒了我和美國政府…他們的舉動說明了美國有史以來最有系統、最為關鍵,也最危險的情報大失敗。」

川普上任後,視中國大陸為修正主義國家,就如同川普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所言:「中國和俄羅斯想要塑造一個與美國價值和利益對立的世界。中國想要取代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地位,擴大其國家主導經濟模式的影響,並且依其利益改變這個地區的秩序。」川普任命的官員中,包括Peter Navaro、John Bolton,都是反華大將。川普開啟了貿易戰,並干涉科技領域的競爭,對大陸的中興和華為打出重拳,同時在南海搞自由航行,並支持台灣的民進黨政府。看起來,美國似乎是窮其所有工具(除了軍事以外)以壓制中國的崛起。

中國大陸的第三樂章基本上是被動式的回應美國的壓制,簡單的說,美國想要壓制大陸的崛起,中國大陸並無意與美國為敵,但也必須抗衡這股壓制的力量,因為這關係到中國共產黨的生死存亡。雙方現在就像是在比手腕,但還沒有動手打架,競爭激烈,但還不到敵對關係。這一個樂章在兩個主旋律的沖撞之下,自然是動盪起伏,但結果會如何,雙方會進入什麼樣的第四樂章,則是我們必須關切的課題。

表1/遠見後製協助製圖。(作者提供)
表1/遠見後製協助製圖。(作者提供)

第三樂章之下,一方是壓制,一方是抗衡,理論上其結果不外有三:長期對峙、軍事衝突、關係重建。雖然有學者認為修昔底德陷阱難以避免,但中美全面軍事衝突的機率非常的低。在「美中關係的兩個必然」一文中,個人已說明中美當前的競爭是結構下的必然,但中美之間不會撕破臉,同樣也是結構下的必然。這兩個「必然」彼此矛盾卻又同時存在,這就是當前中美關係的核心本質,因此,雙方不太可能發生全面軍事衝突。

川普的團隊認為美國過去的交往戰略思維是對中國大陸的誤判,其實他們現在所採取的政策也是對中國大陸的誤判。首先,他們認為中共政權的正當性完全建立在經濟發展上,只要經濟發展受挫,就會危及中共政權,中共就不得不讓步。然而真相是中國大陸對美國貿易的依賴度已逐年降低,根據劉遵義的研究,中美貿易逆差沒有美國說得那麼大,對中國大陸GDP的影響也在可忍受範圍內,更何況中國還有民族主義,其承受力沒有美國想像得那麼差。其次,美國想要遏止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出重手打擊中興和華為。中興是受創嚴重,但華為並沒有被擊垮,歐盟也不願隨美國起舞,更何況華為與美國企業的利益也是密切關聯。最後,川普團隊太輕忽了中國大陸的高科技產業不只是全球化而已,更在全球供應鏈中形成了特殊的綜效,這也是蘋果手機難以離開中國大陸回到美國生產的原因。最後,他們認為這是阻止中國大陸崛起最後的機會,但中國大陸的崛起實際上已無法阻擋,也沒有必要阻擋,美國應思考的是如何讓其崛起能更有利於美國與全球。

川普主政下的中美關係第三樂章,是對第二樂章的背叛,可以說,37年交往政策的成果已被壓制政策毀於一旦。日前美國101位學者及前官員連署在華盛頓郵報寫了一封公開信給川普及國會,強調「中國不是敵人」。這封公開信本身說明了川普決策的封閉性,聽不進去不同的意見。更重要的是信中所傳達的重要信息:(一)中國大陸將取代美國的恐懼被誇大了,中國大陸實際上還稱不上是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中國大陸更不是鐵板一塊,內部仍有主張合作的聲音,但川普的政策卻助長了中國鷹派的力量。(二)中國大陸的一些作為的確是對美國的挑戰,但美國的應對策略完全錯誤,適得其反,因為有違美國乃至全球的利益。(三)「美國不可能有效阻撓中國的崛起卻不傷害自己。」(四)「中國參與這個國際體系關係到這個體系存續以及有效處理共同的問題,如氣候變遷。」在這些前提之下,美國應該與盟國合作,也應該與大陸採取合作與競爭平衡的策略,而非視之為敵國。

習近平,G20大阪峰會。(美聯社)
習近平,G20大阪峰會。(美聯社)

這些連署者不乏重量級學者,他們的聲音或許無法立即改變川普政府的作為,但這樣的戰略思維仍不可輕忽。個人認為,這些政學界人士的戰略思維基本上還是第二樂章的延續,例如他們也認為:「對於中國那些反民主的作為,美國最好的應對之策是與盟友合作,創造一個更開放、繁榮的世界,並提供中國參與的機會」,而且中國大陸參與這個體系,更是這個體系存在與有效運作的關鍵。不過,它的著重點也與第二樂章不同,也超越了第三樂章,他們認為維持美國競爭力才最符合美國的利益。

個人認為,中美關係的第四樂章,美國的主旋律是「領先」,它讓第二樂章和平演變的效力得以繼續發酵,其主要內涵則包括:(一)不以遏阻中國的崛起為目標,而是強化美國的競爭力,不斷地保持領先(尤其是在軍事及科技領域),讓中國只能在後窮追猛趕;(二)接受中國的崛起,但要把中國更緊密地嵌入美國主導的世界體系,一方面給予中國應有的尊重,另一方面強化對中國大陸制度性約束,並共同面對全球的挑戰;(三)重新建構與盟友的關係,以有效制衡中國的軍事企圖;(四)共同管理台灣,美國也不再把台灣當籌碼。

但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主旋律則是「共治」:(一)不挑戰美國的老大地位,但要求符合自己分量的尊重;(二)經貿體制改革更符合西方的要求;(三)進一步強化自主創新的能力,不會放棄「中國製造2025」,追求小幅落後但局部領先的目標;(三)與美國共管台灣,縮小台灣的選擇空間;(四)軍事活動上有所節制,不製造中美緊張。

中美利益如此密切相關,很難發展成軍事衝突,也不太可能長期全面對抗,進入第四樂章是遲早的事。然而台灣主政者卻以中美第三樂章而沾沾自喜,短期內或許有利民進黨撿到槍,但中美關係一旦進入第四樂章,撿到的槍就要全部繳械了,而台灣也可能跟著倒楣。第四樂章的前奏已慢慢響起,不知道蔡政府聽到了嗎?

*作者為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本文原刊《遠見華人菁英論壇》,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