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觀點:基層深耕,綜評黃國昌的大戰略(之3)

2016-08-06 07:10

? 人氣

時代力量支持度追平國民黨,其向基層經營對民進黨同樣有威脅。(圖為時力站台「支持修法禁燒煤」記者會。/李振均攝)

時代力量支持度追平國民黨,其向基層經營對民進黨同樣有威脅。(圖為時力站台「支持修法禁燒煤」記者會。/李振均攝)

最近兩個月有個很重要的訊號,國民黨的負面評價在新政府開張而且還不斷出包的狀況下竟然繼續在上升趨勢中。從最新民調看,原本還在50%以下的不滿意度已突破50%,直接上升到57%以上。這警示國民黨已經進入死亡通道,也等於喻含著這個政黨在任何大選區裡,只要打著國民黨旗號都必將穩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同時,小英和林全的負面評價也是在上升中。這兩個政黨所失掉的數字卻是跑到時代力量身上去了。

小英因為執政得失而會產生民調滿意度損益現象,實屬必然;但在野的國民黨卻只下不上,基本已呈下滑趨勢;新世代的小黨「時代力量」則一路攀升,可見時代力量在民意中所獲得的肯定與期待。

台灣人政黨偏好,除了民進黨奪得第一外,也顯示時代力量已追平國民黨。(陳煜製表)
台灣人政黨偏好,除了民進黨奪得第一外,也顯示時代力量已追平國民黨。(陳煜製表)

時代力量乘勝追擊,掌握先機!

上文〈破解「聯中制台」,綜評黃國昌的大戰略(之2)〉,我們探討了在大戰略上,時代力量可以借力使力搶佔普世價值的制高點,針對國民黨抑其所欲、擊其所弊的窮追猛打戰術。

迎戰2018,時代力量自應乘勝追擊,除了在議題高度上要超越因執政而趨於保守的民進黨,更需要加快擴大基層組織,一方面結合各地方民間團體,並全力動員大量吸納新世代們入黨,經嚴謹培訓後分配到各選區裡盡快開始執行蹲點計畫。尤其是最小選區的村里長搶攻戰場。

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由台灣種子文化協會、高雄市綠色協會、金山面文史工作室、第三工作室、金羊毛冒險學院、水源地文教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等公民團體在網路發起「大家來選村里長」活動,主張打破里長萬年世襲的陋習,並用「零」預算選舉、月入5萬元等當作誘因,讓年輕人能參與政治,更勉勵年輕人擺脫22K的命運,確曾因而吹起一股青年參政的風潮。可惜,新世代的獲勝率還是相對偏低,是一次失敗的挑戰。2018年,由時代力量帶領重整旗鼓繼續上陣,掌握好議題訴求仍應可期!

翻轉台灣,深挖國民黨基層板塊

凡關心選舉者都會有一個共同認定:選區越小選民數越少越難挑戰現任者。而現任村里長縱令是打著無黨籍,也絕大多數是國民黨系統的固定樁腳。這也就導出了一個結論:越到地方,國民黨的實力就越強大、越鞏固。

姚人多在其論文《戰後國民黨政權對日治時代保甲制度的承襲與轉化》有一段精闢研究:

「當村里長這一批在地方上有著強大家族與社會聯結的人變成國民黨組織的一部份時,國民黨能做什麼,我們就能對國民黨的基層實力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換句話說,今日人們所耳熟能詳的台灣地方政治結構,早在 1953 年前後,當傳統聯結十分強烈的村里組織與欲振乏力的國民黨黨務小組這兩條軸線發生重疊時,也就是早在國民黨『進場』操弄與培植地方派系之前,便已打下基礎。」

按照姚人多的研究,「村里長這個有著強烈家族與社會聯結網絡的戰略位置」其實是早在國民黨這外來政權「進場」操弄與培植地方派系之前就已結網盤根了。只是國民黨在強力改造自已政黨時,搭配自己的「黨務小組」編制而適時加以利用並深度掌控,以迄今日猶然根深蒂固牢不可破而已。

易言之,村里長的「強烈家族與社會聯結網絡」特性,跟國民黨權力的連結並非天生與俱,反而是源自「侍從體系」的利益分贓共犯關係更為妥切。這從絕大多數村里長都寧可標示無黨籍參選以圖降低其黨籍屬性可以印證。因此,當國民黨權力已經繳械而且龐大黨產也即將遭到清算之後,其「侍從關係」的共生結構也就自然逐步瓦解了。

附圖、我國近四次村里長選舉各政黨得票率。資料來源:中央選舉委員會、政大選舉研究中心歷屆 公職人員選舉資料庫。圖為王宏恩自繪,發表於其論文《初探我國村里長選舉中的政黨效應》一文
附圖、我國近四次村里長選舉各政黨得票率。資料來源:中央選舉委員會、政大選舉研究中心歷屆 公職人員選舉資料庫。圖為王宏恩自繪,發表於其論文《初探我國村里長選舉中的政黨效應》一文

也正因為,村里長的「強烈家族與社會聯結網絡」特性,越是古老部落型社區,村里長的世襲或派系承傳的慣性就越是不可動搖改變。

然而,時移勢遷,各大都會區在日新月異的都更重劃後,「家族與社會聯結網絡」仍正在不斷被打破與重組,再加上現代式的公寓居住形式,人際間的疏離已高度淡化了傳統社會家族與社會聯結的關係。從前的村里長對於社區內的居民可以如數家珍,乃至對於人來人往的流動都有清楚認識,可是現在各都會區的里長們甚至連馬路對面人家的姓都說不出來了。

打破樁腳政治模型就可能瓦解地方派系

特別是世代間的隔膜,新生代們長時間離家求學打工,對於原所成長的社區人群已經很難激發關愛的感情,世襲里長們正在逐漸失去強力連結的紐帶。那張傳統連結網絡實則已破敗不堪。再加上新世代生命時間已被移動網絡所切割的碎片化閱聽視讀效果都成了低頭族,里長與里民間的資訊傳遞因網路世界強力介入,基本上都已被切斷了。更別談,絕大多數老里長們猶尚按其舊式「樁腳政治」的心態繼續盤佔這份基層公職,而根本不懂也不肯關心現代政治理念的社區營造之落實與實踐。我們應不難發現村里長和村里社區發展協會互鬥的現象。他們所要爭的不就是利益資源麼?

也因此,在這對於翻轉台灣的強烈呼聲中,新世代們抱持服務基層的熱情走進地方擁抱社區,共同提出一幅鮮明的社區總體營造圖像,或許可以喚起社區居民走出來參與的熱情。

不妨閉目設想一個視覺化場景:時代力量的LOGO前有百位新世代們正輪番以激情和誠摯語調,表明著「搶占里長」的壯志,也一一提示某一社區特色與其營造之道,以及如何連結社區居民的記憶和居住安全環境的構思實踐。

姑不論當選率,對時代力量的新世代形象提升絕對會往上直衝。而只要選戰打得漂亮得法,得票率、當選率(不是人數)就可能超越兩大黨,對於企盼著大翻轉的台灣人民,這難道不是莫大鼓舞與激勵麼?

革命對象就是國民黨,也可能是民進黨

如果,時代力量們真能讓新世代們相信:投入基層村里長選舉,藉此強行扭轉民意第一層板塊,因而捲動社會底層革命,則目前我們常看到的所有不當開發、拆遷事件等等因政府錯誤決策而發生的不公不義,自然可以大幅降低。

而且,一直都尸位素餐的或抱殘守缺的世襲里長們,很可能因為出現新世代競爭者而不得不振作起來,開始認真回歸到服務里民的本分上喔!

再者,當民意最底層板塊的敲打,原本的黑金體系且是令人髮指的地方派系也一定會跟著牽動,而不再只是倚仗自身所掌握的票源而向上勒索利益的傳統樁腳角色。

扳動地方政治共犯根基,瓦解地方派系分贓黑金,改變社會底層侍從結構,正應該是時代力量很可以奮力圖之的青年理想實踐大道。

這部分,革命對象就是國民黨,也很可能會是民進黨--因為縣市首長的行政資源亦正在跟傳統地方派系妥協,甚至已經結合了!時代力量作為本土新生政黨,有義務有責任要及時監督並制止妥協與再結合的繼續發生。

重提黨外「雞兔同籠」殷鑑不遠

我是老黨工,自美返臺26年之間歷任組織部專員、副主任、主任。也擔任過黨職,中執委、中常委、中評委,深知政黨組織發展耕耘的必要性與迫切性。

在討論到時代力量基層深耕的主題同時,有一段過往的黨外歷史很值得新世代們借鏡,也許你曾聽過,但所謂殷鑑不遠,迄今仍具備參考。

民進黨的前身是尚未組黨前的「黨外」。那是蔣氏政權厲行黨禁下的產物,充其量只能稱之為反國民黨在野勢力的統稱,連最鬆散的政團組織形式都稱不上。歷經中壢事件、橋頭示威遊行、美麗島事件之後,才讓極為分散的反國民黨人士逐漸聚攏,而形成準政黨雛形的所謂「黨外」政治力量,當時謝長廷還著書稱之為「黨外黨」。其組成份子係以省議員、北高兩市議員、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等多層級公職為準。

1983年國民黨迫於內外形勢而舉行增額立委選舉,黨外組織發展至此更趨成熟,黨外人開始籌組「黨外中央後援會」,這也提供了給黨外人士思考機會:如何轉化選舉動員的組織,以便選後能維持一個常設性的機構,也將近期目標指向「組黨」。

但是著力於「勝選優先」的想法卻遭到當時黨外新生代的堅決反對。新生代們認為,政治組織的建立應該優於透過選舉取得公職,而且必須擴大黨外參與決策的基礎,積極主張應將「黨工」(新世代勢力)納入決策圈內;用白話文說,黨工們強烈認為當前任務應該是強化「群眾路線」並快速建構本土政黨,以抗衡公職掛帥的「菁英路線」。接著他們搶先成立「黨外編聯會」,力主應該立即組成新政黨,而不是將重點放在年底的選舉上。

這就導引出一場黨外新世代「黨工」挑戰黨外「公職」的政治鬥爭,也就是俗稱「批康運動」的「雞兔同籠」事件。

「黨外編聯會」所集結的反對運動新生代們認為:面對國民黨的壓迫,與這樣的黨國政權對抗,有其不可以妥協的必要性,因此民主人士應該堅持民主的必然性,不可以和主張妥協的人處在同一個團體、陣線之中,「戰鬥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雞與兔,代表妥協與戰鬥的兩種勢力,不應該合作、同處於一個單位之中。

這場黨工集體強烈批判黨外公職人員的奪權內鬥,延燒很廣,牽連也很廣。新潮流雜誌是代表黨工陣營「黨外編聯會」的大本營,也是發動批判公職的文宣利器。在當時幾乎是所向披靡無人能攖其鋒!

而同時間,由黨外公職人員所主導的「黨外公政會」正式成立,組黨運動從紙上談兵進入實際準備的階段。在「公政會」成立前,黨外就已籌畫舉辦「黨外國是研討會」。1984年10月,兩個黨外組織合辦「黨外運動檢討會』進行面對面大辯論。雖然對黨外反對運動路線仍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組黨的認知卻是一致的,也達成共同對抗國民黨的基本共識。

這一愰,30年歲月過去了!民進黨也終於得到壓倒性翻轉新政治的全面執政機會。

如果採結果論來反觀前述那段歷史所導致的今天的民進黨現況,大約可以簡化為:

1、「鷄兔同籠」的批康運動後,「編聯會」取得「反對運動」的詮釋權,更成功地將路線爭執問題無情攤在陽光下完全公開化,「黨工」角色發言分量大幅提升為足以和「公職」分庭抗禮的位階。新潮流在民進黨內自成一派也跟著水漲船高逐次壯大,難能可貴的是,其嚴律的內規更在往後民進党的各次選舉戰役中,依次提出經過嚴格組訓且異於傳統地方派系或家族成員的年輕候選人,並且在取得勝選後依然能服膺於派系(党工)的整體規劃,而不再有如過往般只是聽命於「政治明星」個人領導的家臣模式。經30年錘鍊後,當年新潮流所代表的新世代黨工力量成為一支紀律嚴明的戰鬥部隊,在今年的新政治氣象裡被視為最大贏家。

2、在民進黨内,無可諱言,政治明星的個人領導迄今已逐漸式微,今年7月17日的民進党中央党職改選中做了最明確的呈現:謝系的惨敗,蘇系如果不是新潮流及柯建銘的幫助,其結果也應是全軍覆沒!這難道不足以引起時代力量諸位明星們的注意嗎?

3、再看看台聯當年在立法院也曾經擁有13席立委,却在短短十年間消失在政壇上,其最主要原因之一,不也是以公職掛帥而弱化黨部且疏於基層經營所導致?

公職與黨工各有使命,不可偏廢

我之所以重提這段舊事並對比於今日景況,是因為時代力量作為新生政黨,而且組黨後即能迅速在立委選戰中脫穎而出組成立院黨團。相比較於民進黨篳路藍縷的組黨之路自不可同日而語。

這樣的勝利卻很可能帶來政黨天生的盲點:公職與黨工的依存共生關係。

時代力量的黨部就是部競選機器,平日除了隨時反映時事論點,宣揚政黨的立場和理念,並積極蒐集輿情、擬定各地各區大小戰役之選舉策略,和助選團隊培訓之戰力儲備作業;一旦進入選戰備戰期,就要開始進行組織動員和執行有序有節奏的文宣攻勢。

在立法院,公職是老板,助理是受雇者,雖然多會是同黨同志,可以相互支援配合,但畢竟各有問政任務,亦應各為其主效命。即使到了選舉時間內,也一樣屬於候選人個人競選團隊,不是時代力量黨部的整體操盤運作。

可是,在黨部,黨工與公職的關係,卻很可能重蹈當年的「雞兔同籠」覆轍。如果做為選舉機器的黨部不能自守其應有地位,並隨時發布政黨的聲音,以及具備方略和可執行的選戰戰略戰術,或者說,在黨部工作的黨工同志們不能清楚知道,其所擔待的選舉使命而堅定朝著任務目標前進,那份參與的熱情很容易就會被澆熄了,甚至癱瘓了黨部運作!

同樣的,擔任公職的立委們(現在就只有五席)必須隨時惕勵自己而褪去明星耀眼的傲慢,並謹記無時無刻都必須對黨部黨工同志所承擔的選舉使命,給予應有的尊重與敬意。

這當然也涉及到領導者的風範與氣度,以及高瞻遠矚的領袖睿智與魅力了。

黃國昌和徐永明等時力新生代們,都做好出發準備了嗎?

*作者現任桃園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曾任立法院第二、四屆立法委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