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真心話》發展未來科技,台灣行不行?施振榮:軟實力有條件,還缺這兩項

2019-07-18 08:20

? 人氣

1976年創辦宏碁電腦迄今,施振榮一直是台灣科技界「教父級」人物,即便2014年卸下宏碁董事長職務,施振榮對於台灣科技產業,仍有著傳教士般的熱忱,從過去倡議科技島、世界公民,到這幾年倡議「東方矽文明」,施振榮對台灣始終有強烈使命感,他16日接受《風傳媒》專訪說,未來社會不管是物聯網或人工智慧(AI),都是所謂的「矽文明」;台灣具備多元文化與民主政治底蘊,面對新科技挑戰,台灣人應該勇於構想,率先提出未來智慧生活願景。施振榮強調,「台灣軟實力相對有條件,但企圖心、使命感不是很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施振榮表示,人類文明實質上跟科技演進息息相關,東方文明在歷史上曾經領先西方;台灣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就是資通訊產業發展上,做出具體貢獻,是全球電腦普及化幕後最大功臣。

施振榮說明,未來第四次工業革命,不管是物聯網、人工智慧,都是以半導體科技為基礎,也就是所謂的「矽文明」;面對未來的「矽文明」,東方有東方人的文化生活模式,對於文明的認知,和西方社會比起來,想法不一定會相同;台灣擁有多元文化與民主政治,應該率先提出未來的智慧生活方式。

施振榮指出,台灣不僅具有工具理性,在軟實力也相對有條件,但可惜企圖心與使命感不是很夠,「我提出東方矽文明的概念,是希望讓國人了解,台灣具備發展未來科技文明的客觀條件,我們該有更強企圖心。台灣小,但是對世界貢獻不容忽略,就像我過去提的科技島、世界公民,都是台灣的願景。」

AI和物聯網應用 「走向長尾效應、少量多樣新生態」

施振榮說,台灣客觀條件雖受限市場規模太小,但還好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的運用,是朝向長尾效應、「少量多樣」的新生態發展。

施振榮表示,過去國人對台灣科技產業的認知,主要仍停留在「少樣多量」的商品,例如手機、筆電等設計代工製造;但這些大量製造的產品外,台灣在其他領域有許多「隱形冠軍」,即便是個人電腦,除消費型機種外,還有很多利基型產品。他早在1997年提出以「XC」取代「PC」的主張,就是希望在大量製造外,發展出「少量多樣」的專用機型。

20190528-2019台北國際電腦展,電競設備展示。(盧逸峰攝)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指出,「少量多樣」產品組合,「利潤不會比PC、手機還低」,例如電競系列產品。(資料照,盧逸峰攝)

施振榮認為,台灣的特色是創業精神,具備速度、成本、服務精神等強項,「囉唆的事情,台灣人願意去做」,面對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時代,結合跨領域運用「少量多樣」需求,台灣有很多機會。

施振榮指出,台灣過去三、四十年,在資通訊產業的硬體設備上,取得長足發展,但可惜在軟體應用上,無法像中國或美國一樣,利用其龐大內需市場優勢,發展出網際網路應用服務。他說,面對未來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時代應用服務,「台灣客觀條件小,走的路必須跟G2(中、美)不一樣。」

「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時代的應用服務,都是分散化應用模式,這些應用都是跨領域應用,也就是我提的『新微笑曲線』。在創新應用領域,透過台灣小市場,就可創造新的服務模式;台灣是未來新科技最佳示範場域,不必投資這麼多,就可發展出新營運模式。」施振榮說。

施振榮表示,早在6年前宏碁發展雲端運算時,他就提出「BYOC自建雲」概念;有別於中、美兩國透過公共雲,打造雲端應用生態,他當時提出分散式架構。施振榮說明,未來萬物聯網時代,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架構也需要雲,每一個AI產品的核心,都必須要硬體與軟體結合,有些應用體積不大,放在家裡或口袋裡;台灣科技廠掌握硬體製造能量,未來在爭取訂單上一定有相對優勢。

少量多樣產品組合 「利潤不會比PC手機低」

不過,施振榮坦言,台灣科技代工廠,過去習慣於「少樣多量」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不大習慣於「多樣少量」的產品組合;然而,這些「少量多樣」的產品,雖然量不大,但利潤再低,不會比PC、手機要低。他補充,台灣NB組裝廠過去「毛三到四」時代都活下來了,未來轉型生產利基型產品,利潤率會再提高,以工業電腦為例,台灣目前工業電腦周邊廠商就有上百家。

事實上,宏碁過去6年企業再造,就是最好的例子。宏碁在2013年遭遇創立來最大的逆風,該年度大虧205億元,宏碁當時啟動組織改造,延攬台積電副總陳俊聖擔任執行長。

Acer宏碁電腦。(盧逸峰攝)
宏碁2013年遭遇最大逆風,大虧205億元,開始啟動組織改造,降低消費性產品比重。(資料照,盧逸峰攝)

宏碁降低消費性產品比重 營收銳減、利潤率卻增加

施振榮表示,PC產業是持續萎縮的產業,PC主要供應商都已建立相當大規模,生產力不斷提升,市場卻不斷萎縮,愈來愈無利可圖。因此在這次轉型,宏碁放棄無利可圖的機種,也停止手機事業,加強投入Clone PC、電競、Concept D的系列產品,降低消費性產品比重,經過這樣取捨,宏碁營收雖然從200億美元降到80億美元,但利潤率反而是增加的。

為提升品牌形象,宏碁過去幾年在產品策略上「高端提升,低價少做」,並且調整業務組合,面對雲端物聯網、人工智慧領域,也投入研發資源,嘗試開發一些具規模的新生產線,尋找新的應用方向。

施振榮說,過去在PC的ODM設計代工時代,美國廠商把規格制定好,台灣科技廠只要跟著做就可以獲利;但未來物聯網、人工智慧時代,相關科技應用,必須配合當地環境「因地制宜」。他說,台灣科技廠商過去在智慧醫療等領域認知比較不足,投入時間會比較長,但仍必須不斷從學習中摸索。

「開拓市場 避開中美大企業鋒芒」

施振榮指出,過去ODM時代,產品「少樣多量」,當然是因應美國等市場需求;但未來物聯網、人工智慧時代,台灣科技廠所面對的將是分散式市場。他說,有點像宏碁早期「鄉村包圍城市」策略,在開拓市場時,不要跟中國、美國業者硬幹;以拉美市場為例,早期美國廠商對拉美市場興趣不濃,宏碁當時先到拉美市場卡位,也培養出規模與經營能力。

「即使到今天,美國市場對宏碁而言,仍然是虧本的市場。」施振榮表示,拉美、東南亞、北歐都做得好,台灣品牌策略要大市場,品牌對第三世界比較重要;所謂第三世界,是指美國、中國以外的世界,某種程度上日本、德國、歐洲都算,因為他們網民不夠達到經濟規模,台灣與這些國家廠商合作,可以投入更多資源,大家共同分攤開發成本。

台灣醫界結合科技界 「智慧醫療大有可為」

施振榮說,台灣在各行各業中,最值得投入的就是醫療領域的應用。他指出,台灣健保制度與醫療品質具世界水準,人力資源也是世界最優秀;台灣理工人才打出今天亮眼成績,加上台灣最頂尖人才都在醫界,醫界與科技界結合,台灣未來一定可以在智慧醫療領域尋找到解決方案。

另外,施振榮補充,台灣農業規模雖小,但技術領先全球,未來結合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成功研發出相關應用服務後,就可將科技複製到其他國家,讓科技在當地落地;就像台灣早期輸出的農耕隊一樣,幫助其他國家解決糧食與食安問題。

「農業食安是一個文明,醫療健康是另一個文明。」施振榮指出,台灣過去經濟發展,科技業唱獨角戲,現在人工智慧時代,農業、醫學、藝文,都可以跟科技業合作;事實上,台灣的多元文化的創作能量,存在於民間社會各角落,只可惜舞台太小,沒有辦法變得顯性。

20180510-專題配圖-救護車執勤,急診室內即景,臨時病床,待診臨診病患。(陳明仁攝)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說,台灣醫療人力資源是世界最優秀,若結合科技界人才,未來在智慧醫療大有可為。(資料照,陳明仁攝)

「台灣地方小、成本相對低」 很適合新科技練兵

施振榮表示,台灣過去雖然在網際網路服務應用上,錯過了機會;但在物聯網與人工智慧帶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浪頭上,台灣「不大、不小,又多元化」,在各行各業多元發展,很適合成為新科技最佳練兵場域;過去的微笑曲線的創新思維,是由左向右,現在是「由右引左」。

施振榮說,過去硬體主導時代,產品生命周期比較長;相對之下,未來結合軟體與硬體的智慧生活應用,軟體服務每一季都在改進,都在更新,「台灣剛好有客觀環境,我們面對是活的需求,台灣地方小、彈性大、成本相對低,很適合成為新科技最佳的練兵場域。

「我提出的新微笑曲線,是跨領域智慧生活應用,曲線右邊是體驗經濟,左邊是共享經濟。台灣在製造業各個領域,具備相關Know-how,透過跨領域整合,可以發展出新的應用模式。」施振榮指出,我們把自己定位為白老鼠,在人工智慧、物聯網的創新領域,讓人民率先體驗新的智慧生活模式,就像訂閱經濟有5年的beta版一樣,透過不斷更新,發展出一套因地制宜的商業模式。

施振榮說,「台商過去比較不願意看未來,因未來不知哪一天才會來;但面對未來需求,如果不早點出發,早點準備,就無法掌握未來機會。」他表示,過去40年,台灣高科技產業從無到有,這一條路是台灣自己找出來的,「台灣軟實力相對有條件,但企圖心、使命感不是很夠」;面對物聯網、人工智慧帶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台灣仍然充滿機會,只要不怕失敗,就能做出成功案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