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觀點:陳水扁兩岸政策對蔡政府的啟示─遺產與負債

2016-08-02 07:00

? 人氣

陳水扁呂秀蓮二千年就職,當時即有立委提出交接法制化。(總統府官網)
前總統陳水扁初執政時的兩岸政策遠比此刻的蔡政府更積極創新。(總統府官網)

2008年民進黨失去政權後,幾乎鮮少再論及上述提法,蔡式兩岸論述不如扁執政初期那樣積極創新與寬鬆開放。蔡總統兩岸論述,包括維持兩岸現狀;根據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陳、蔡兩岸政策論述相較,以憲法應對一中、政治統合論、未來一中 說法,應更具進步性及整合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同時,扁總統曾表達不少開放性與創新性思維:首先,以負面表列方式重申「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保證在其任期內信守「不宣佈獨立、不改國號、兩國論不入憲、不進行統獨公投、不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等「四不一沒有」政策。其次,就職演說詞曾七次提到中華民國,用「大陸」一詞取代「中國」,強調「海峽兩岸人民源自相同於相同的血緣、文化和歷史背景」,認同兩岸人民皆屬「中華民族」。

再者,以「兩岸關係」代替「兩個華人國家」的傳統說法,兩岸關係一詞相當中性,隱含模糊一國、而非國與國關係。現今看來,這些開放性論述仍有足資借鏡之處,蔡總統論述沒有超越「四不一沒有」政策、沒有表達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只有在「兩國論」不入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大陸」取代「中國」稱呼、以「兩岸關係」一詞取代「中台關係」,這些論述與扁政府政策論述相近雷同。

然而,無庸置疑的,2002-2008念扁執政中後期卻紛紛提出衝突性兩岸政策論述,此為政策負債。2002年7月就任黨主席演說中,曾呼籲大陸當局為兩岸關係開展跨出歷史步伐,但此時大陸卻與諾魯建交,這被扁總統兼任黨主席視為一項極為不友善「禮物」,導致扁日後極力推動公投制新憲、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及正常化國家運動,並刻意拋出「一邊一國論」,以報復大陸的外交打壓。

伴隨扁政府一再執政失利,陷入貪腐無能治理危機,導致人民對政府信任與滿意度下滑至谷底,2007年民進黨反而通過比《公投台獨黨綱》更為激進《正常國家決議文》。這決議文抨擊大陸當局,試圖以「一個中國原則」、「反分裂國家法」,單方片面要改變兩岸現狀。至此,「新中間路線」已改弦易轍,由建立兩岸政治統合新架構的「統合論」,擺盪至追求法理獨立的「一邊一國論」,陷入「進一步、退兩步」政策困境。

總結而論,扁總統執政初期揭櫫「新中間路線」,拋棄台獨運動;但中後期卻採行「盲動躁進」激進法理獨立路線,致兩岸關係發展急轉直下頻臨冰點。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彼此應有責任共同維護。就此而論,民進黨除應積極尋求建構與「九二共識」等量齊觀的「兩岸共識」外;若能將維持現狀入黨綱也符合黨政兩岸政策同步相向需要,以解兩岸無「九二共識」致關係倒退之危。

然甫剛召開的民進黨全代會,黨內激進派卻提撤廢中華民國案,違反蔡英文總統所提維持兩岸現狀、依循中華民國憲法及維護中華民國主權之政治承諾,偏離中間路線反徒增台灣普遍民眾及大陸方面中疑慮,難去除追求法理獨立標籤及引發大陸當局疑慮、敵意。民進黨或可藉由通過維持現狀黨綱,回應遵循中華民國憲法及現行憲政體制說,避免兩岸在民族主義、主體意識與民意表達之衝突。

試問若連蔡總統在選前選後所奉行的維持兩岸現狀這一中間路線,都無法在民進黨黨綱中加以確立 ,那又如何讓普遍台灣民意願意相信,蔡總統會「說到做到」信守維持現狀的政治承諾呢?民進黨政府應注意政府層面與政黨層面兩岸政策的同步相向 ,而非是呈現黨政分離對立矛盾的政策論述與目標。

*作者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兼學生事務長。研究領域跨及中國研究與兩岸關係,主要集中於中國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政商關係、土地財政與地方治理、基層選舉與治理,及全球化與兩岸政經關係、民進黨台獨論述與兩岸政策轉型。研究著作共發表40餘篇論文,媒體評論近百篇;同時編撰一個中國論述及台灣主權論述叢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