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輕同志讓路:《鄧小平》選摘(3)

2016-08-13 05:40

? 人氣

劉少奇的遺孀王光美在一九七八年從獄中獲釋,並收到她先生的骨灰罈。一九八○年五月十七日,在北京舉行一場悼念「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儀式上,鄧小平親自發表悼詞演說。之後他緊握著王光美的手說:「是好事!是勝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劉少奇
文革當中,紅衛兵常對異己扣上「走資本主義的當權派」帽子,簡稱「走資派」,而劉少奇時居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在政治局地位僅次毛澤東,卻因處理紅衛兵方式引毛不滿,也淪為被批鬥的對象;鄧小平掌權後,為了要平反已經死亡的劉少奇,還特別為其修憲。(取自網路)

集權後表態肯定「包產到戶」 徹底改變中國農業

在多變的政治局勢中,鄧小平現在能公開表達包產到戶制的看法。一九八○年五月五日,他在會見幾內亞總統賽庫.杜黑(Sekou Touré)時表示:「最近一兩年來,我們強調因地制宜,在農村加強了生產隊與家庭的生產責任制,獲得明顯效果,生產成倍增加。」五月三十一日,他讚許安徽肥西縣和鳳陽縣轉至包產到戶制的農民。「有的同志擔心,」鄧小平告訴胡喬木和鄧力群:「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實行包產到戶的地方,經濟的主體現在也還是生產隊……關鍵是發展生產力。」

當時並未發表鄧小平的講話,可是透過黨內的管道迅速在幹部間廣泛地流傳開來,同時大幅刺激了包產到戶制的成長。那些原本害怕被上級視為恣意妄為的地方官員,現在把鄧小平的話當成行動的指示。如同中國所說的「一刀切」,全國各地都在劃分土地,根據家戶成員數以及土地肥貧程度來決定每人土地的大小。一九八一年底,百分之九十八的生產隊已經轉移成包產到戶制。半年之後,這個數字接近百分之百。一九八二年六月,百分之六十七的生產隊是「完全包產」制,對照一九八○年十二月時,只有百分之五的生產隊採行包產到戶制。從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二年,整體農民的收入已經倍增。

此時數名學院派經濟學者開始思考,中國應該朝向「依據生產力的實際狀態,降低先前達成的集體化水平」。換句話說,他們開始建議從集體產業的人民公社與生產隊,不是轉到包產到戶制,而是成為以個別農戶為基礎的「新民主」混合經濟模式。他們呼籲中共領導階層要留心蘇聯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建構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堅持必須修正「新經濟政策」的列寧概念。

包產到戶
始自一九八0年代,中國颳起一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簡稱聯產承包)」的旋風。(取自網路)

經濟模式的改變 帶動學術風潮

回溯到一九七九年七月,當時最具有自由派傾向的經濟哲學家之一,和鄧小平、胡耀邦的關係也頗為緊密的中國社科院副院長于光遠,在中國社科院內建立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中的研究學者開始認真研究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建構社會主義和歐共主義的經驗,可是他們主要關注焦點是在布爾什維克黨的新經濟政策以及新經濟政策偉大的理論家布哈林的作品。布哈林遭到史達林的鎮壓,這點完全不影響他們。相反地,還增加他們對布哈林作品與其個人的興趣。這些知識分子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痛恨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也包括史達林派的這種在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